分享

MTC OIL

 tulip9881 2014-04-21
MCT Oil 分解?囤積?脂肪大不同

中链甘油三酯,英文全称 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简称(MCT) 脂肪酸根据碳链长度分为短链、中链和长链,一般把含有6~12个碳原子组成碳链的脂肪酸称为中链脂肪酸,它被甘油酯化就生成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或中链甘油三酯,MCT)。

  典型的MCT是从椰子油或棕榈油中提取出来的。它们是饱和甘油三酸酯的混合物,主要的是辛酸C8H16O2(含8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 和葵酸C10H20O2 (含10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通常认为是中链脂肪酸。代替植物油使用。在食品加工工业中还用中链甘油三酯来代替易氧化的乳脂,用来制作牛乳甜酒和奶酪仿制品;如果和水溶性胶体结合使用,中链甘油三酯还能作饮料的浑浊剂。

 當一個人攝取了過多的熱量,這些多餘的熱量會以最有效的儲存方式--脂肪(也就是三酸甘油酯)儲存在體內。除了少部分會堆積在肝臟、血液中之外,這些脂肪大部分會儲存在皮膚下的脂肪細胞,如果不加以節制,最後就造成肥胖,不僅影響體態,對健康的傷害更是現代人的痛。
飲食是熱量的來源,如何吃才能吃出健康、避免肥胖?一般來說,當過多的熱量是源自於飲食中的脂肪時,更容易導致身體脂肪的堆積,因此通常建議脂肪的攝取應維持在總熱量的25-30%。不過,除了以「量」制衡,這裏要告訴您以「質」來加強,因為「質」的差異,造成吃下去的脂肪可能朝分解的路走,可能往囤積的方向行,命運大不同。
一般食用油脂所含的成分幾乎都是三酸甘油酯,由一分子的甘油結合三分子的脂肪酸所形成。脂肪酸有一個由數量不一的碳原子所連結形成的鏈狀骨架,依其碳鏈長短而有短鏈、中鏈、長鏈之分。(另外,在這個鏈狀結構中若含一個雙鍵者稱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兩個以上的雙鍵稱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不含雙鍵者稱飽和脂肪酸)。例如大豆油、葵花油、芥花油等一般食用油裏的脂肪酸都比較長,也就是長鏈脂肪酸。雖然長鏈脂肪酸中有身體不可缺少但卻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須脂肪酸,但當攝取了過多這類含長鏈脂肪酸的油脂時,身體就會以體脂肪的方式將多餘的能量儲存下來。可是,如果吃進去的是較短、稱為中鏈脂肪酸的油脂,情況就不一樣,而有較不易囤積成體脂肪的效果哦!
中鏈脂肪酸的碳鏈由8-10個碳原子構成,是自然界中含量比較少的脂肪酸,如棕櫚仁油、椰子油內含有少量中鏈脂肪酸。吃進去的中鏈脂肪酸可以快速被吸收,然後直接送到肝臟進行分解,快速轉換成能量,因此具有較不易蓄積成體脂肪的特性。因為代謝的特性加上來源的珍貴,過去中鏈脂肪酸可是只能用在臨床病人的照護而已!
==========
MCT可部分或者全部: 


代替植物油使用时注意: 


膳食应该包含足量的ω-6和ω-3的脂肪酸(搭配比例为15~30%的植物油,70~85%的MCT) 


比起普通植物油,MCT的分子量较低,发烟点大约在160℃左右,因此几乎不可能用于焙烤或者煎炸。


在PH值较低水分较大的食品或者脂肪酶活跃的配料中,所有的油类都水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长链的脂肪酸没有任何味道,不对食品产生影响,但中链脂肪酸会产生不良味道,脂肪酶可通过加热去除,因此MCT不能用于酸性食品中。 
 中鏈脂肪酸的特性
 中鏈脂肪酸
長鏈脂肪酸
吸收吸收迅速吸收慢
分解肝臟立刻分解吸收後必要時再分解
蓄積不易蓄積過剩的部分容易蓄積在體內
  
 中鏈脂肪酸和長鏈脂肪酸的代謝途徑比較
  
 「統一綺麗健康油」-有中鏈脂肪酸的新家庭食用油
 

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中鏈脂肪酸終於可以走進一般家庭生活了!這要拜克服其低發煙點及容易起泡的缺點所賜。所謂的發煙點,是指油加熱後開始冒煙的溫度,油加熱至發煙點品質即開始劣化,因此發煙點愈高的油表示愈安定(例如用來油炸的油脂發煙點應大於190~200度以上)。「統一綺麗健康油」即是以特殊製程,以食用植物油為原料所製造出含有中鏈及長鏈脂肪酸的油脂(即所謂的中長鏈三酸甘油酯),既沒有低發煙點的缺點,又增加較不易蓄積體脂肪的效果,兼具安全、保健、營養又美味的優點。

 
 用油新主張
 

為了攝取均衡足夠的營養,衛生署建議成人每日攝取油脂2~3湯匙,每湯匙約15公克(提供135大卡的熱量)。因此,不妨試試新型態的「統一綺麗健康油」,每日約取代一般烹調用油一湯匙(14公克),煎炒煮炸加涼拌,美味之餘,更享受較不易囤積體脂肪的健康益處!

  
 脂肪酸的種類與來源
 

 

碳數

俗稱

食物來源





短鏈

2

醋酸 (Acetic acid)

4

丁酸 (Butyric acid)

奶油

6

己酸 (Caproic acid)

奶油

 

中鏈

8
10
辛酸 (Caprylic acid) 
癸酸 (Capric acid)
牛乳 (4.0~4.7%)
母乳 (1.5~2.9%)
棕櫚仁油 (7%)
椰子油 (14%)

 

 

 

 

長鏈

 

12

月桂酸 (Lauric acid)

棕櫚仁油、椰子油

14

肉荳蔻酸 (Myristic acid)

棕櫚仁油、椰子油

16

軟脂酸 (Palmitic acid)

一般動植物油

18

硬脂酸 (Stearic acid)

一般動植物油

18

油酸 (Oleic acid)

橄欖油、一般動植物油

單元






18

亞油麻酸 (Linoleic acid)

一般植物油

多元

18

次亞麻油酸 (Linolenic acid)

黃豆油、芥花油、堅果

20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 acid)
一般動物油
20二十碳五烯酸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魚油
22二十二碳六烯酸 (Docosahexaenoic acid, DHA)魚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