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仲永》参考

 蓝天白云任我翔 2014-04-22

伤仲永

    本文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 ,晚年号半山 北宋 (朝代) 思想家、文学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属于)耕。仲永(出生)五年,未(曾)识书具,(忽然)啼求(代这些东西)。父(对……感到诧异、以……为异)(代这种行为),借旁近(邻居) 给)(他),(当即)(写)诗四句,并自(写)其名。(这)诗(把)养父母、(团结)族(作为)意,传(全)乡秀才(看、观赏)之。(从)(这)指物作诗(立即、立刻)(完成),(代诗文)(文采)(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邑人(同县的人)(对……感到惊奇、以……为奇)(代仲永),稍稍(渐渐)宾客(以宾客之理相待 ……当作宾客)其父,(有的人)()钱币(求取)(代仲永的诗)。父(认为……有利可图)其(这样)也,(每天)(同,牵,引)仲永环谒(四处拜访)(到)邑人,不使(让)学。

(听说)(这件事)(语气词,用于句中,表停顿)久。明道中,(跟随)先人(回)家,(在)舅家见之,十二三(语气词,了)。令作诗,不能(相当、相称)前时之(听闻)。又七年,(回来)(从)扬州,(又、再)到舅家问(代仲永的情况)。曰:泯然(消失)众人(常人)(语气词,了)

王子曰:仲永(的)通悟(通达聪慧),(承受)(代通达聪慧)(上天、先天)也。其受之天也,(胜过、超过)(比)材人(有才能的人)远矣。(最终)(无义)(成为)众人(平常的人),(就)(他)受(被)人者不至(没有达到)也。彼其(他)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尚且)(成为)众人;今(那些)不受之天,(本来)众人,又不受之人,(能够)(成为)众人而已耶?

一.解释上文加点字。

二.文章前两节叙事,最后一节议论。请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一个什么观点?

①方仲永因父亲不使学由天才沦为众人。

②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学习有关。

三.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①“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② “……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③“又七年……泯然众人矣。”――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四.文中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中的几个副词对表达文意有何作用?

形象具体地表现了仲永才思敏捷,天资非凡。

五.受于天”“受于人各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受于人”是指人的后天学习和所受到的教育。

六.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导致仲永“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