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荡中医随机脉诊精要(来自天下中医论坛)
振荡中医 — 脉证用药
振荡中医随机脉诊精要
证 脉 药
1 气虚 缓弱 (一)
右寸弱:黄芪15g – 30g(二)
右关尺弱:人参、党参 (15g –
30g)
2 液虚(血虚) 空细 熟地5-30g
3 阴虚 热而无力 生地5-30g
4 阳虚 寒而无力
枸杞15-30g(温补右尺)
5 实热 实热脉
(一)
上焦:黄芩3-6g(二)
中焦:石膏10-30g(三)
下焦:黄柏3-6g
6 实寒 实寒脉
炮附子3-15g(寒、痰、湿交错)吴茱萸3- 30g (寒夹表郁,虚张声势,用以散寒理气,贯通上下)
7 郁
气液分布不均匀,并有明显势差。(一)侧郁: 左>右 炙甘草3-5g
(二)侧郁:
右>左 白芍5-30g
(三)部郁: (寸)上>(尺)下 一般多兼两关瘀,左瘀:川牛膝
5-10g(较强)、怀牛膝(较弱)
右瘀:枳壳5-10g/内金5-10g
(四)左寸低(轾) 柴胡5g/桂枝(有寒)
(五)右寸低(轾)
升麻5g
(六)表里郁(沉寒表热) 附子10g黄芩3g / 黄连 + 吴茱萸
8 瘀
脉沉按呈凝涩有物之象,多见于两关,寸尺皆有。(一)
血瘀:凝涩兼见有热象、脉动有滑利感(血管内)。(二)
湿瘀:凝涩兼见有濡象(血管外)。
(一)
丹参5-30g应用指标(a)沉涩滞有瘀
(b)躁急刚动 (二)
左牛膝、右枳壳。
9 水 脉形疏懈稀薄、荡荡似水波感。多见于尺部。 茯苓10-30g
10 湿
濡软散漫、浊而不清、如水漂棉(一)偏热:淮山10-30g(二)偏寒:炒白术5-30g(三)不寒不热,蒙蒙一片:苡仁10-30g
11 痰
脉形粘稠滑利有收缩感。 (一)
半夏6-15g(二)
热痰:川贝、牛黄、蛇胆
简评:此篇脉证用药与辩证有药有所不同,诊脉用药篇是以虚实寒热结合寸关尺部位来指导用药。
而此篇:除了寸关尺左右六部分别指导用药以外,结合人的病理,水湿,瘀等来有指导用药是不同之处。
二种思路,用药各有侧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