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市科协创新工作理念成效显著
广汉市松林镇水果技术协会成立于1996年12月,是一个集水果种植、营销为一体的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协会现有会员1570户,带动农户6300余户,其中从事种植业会员1370户,从事营销的大户会员200余人。该协会通过10余年努力,水果栽培面积达3万余亩,年产鲜果5万吨,产值1.5亿元,会员年人均收入达1万余元。目前协会拥有科普示范基地4个,专业合作社2个。曾先后获得中国科协、四川省科协授予的“科普惠农兴村”先进集体,德阳市“20强农技协”,“德阳市科普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日前,记者一走进该镇红堰村,村民邓家祥拉着记者说:“快来尝尝我摘下来的枣子、梨子,味道巴适得很!”在邓家祥的果园,梨树果满枝头,梨的个头足有两个拳头那么大。梨树丛中,间种的枣子也已成熟,圆润饱满。满眼望去,果园绵延数公里,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景色十分壮观。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片品种优良的果园呢?这全得益于广汉市科协的无偿支持和帮助。 不惑之年的邓家祥,1995年进入广汉市松林镇从事果树栽培与管理工作,现为松林镇水果协会秘书长兼红堰村村委会主任,担负全镇近3万余亩果树的技术指导工作。据邓家祥介绍,为了帮助当地老百姓致富,广汉市科协结合这里自然环境及土壤、气候条件,从1995到1998年期间,陆续帮助引进金花梨、丰水梨、皮球桃等水果品种10余个,并要求严格按无公害水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管理,全镇果树管理水平和水果品质有了极大提高。松林水果工作因此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先后荣获“德阳市优质水果基地”,“德阳市水果专业镇”称号,2002年获四川省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04年松林柚、松林桃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05年成功注册“川西松林”水果集体商标。 实际上,广汉松林镇的例子只是近年来广汉市科协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指导作用和加强试验示范基础建设方面的一个缩影。据广汉市科协主席罗志刚介绍,2013年以来,广汉市科协深入农村加强指导和引导,根据各地产业特色加快农技协建设,今年已建3个,使广汉市农技协总数达100个。同时,广汉市科协帮助农技协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支持鼓励其积极争创德阳市示范农技协,今年新创建示范农技协3个,总数达16个。通过农技协带动会员和农民发展生产力,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据了解,为不断拓展农技协的生存发展空间,更好地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服务,近年来,广汉市科协不断创新工作理念,着力引导农技协向更高层次发展。一是抓发展机遇,促农技协发展。广汉市科协积极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把农技协的发展纳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成立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加强农村科普工作、农技协工作的政策、措施,为农技协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二是凝心聚力闯市场。快速推动农技协在全市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在服务农技协工作中积极与省内外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相关专家建立密切联系,借助学院与科研单位突出的科技优势,通过培训、讲座与现场教授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使更多的农户与专家教授们建立面对面的交流服务,将新的技术与新的理念引进和融入广大农户的生产实际,带领农技协大力开发、试验和推广优良品种,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三是在“实效”上下功夫,创新理念拓空间。为保证农技协高效规范运行,广汉市科协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指导各农技协完善协会章程、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等。同时,注重对农技协骨干的培训,提高他们市场营销、民主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从根本上加强农技协的基础,扶持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并不断总结并推广各地农技协的先进典型经验,帮助农技协提高经营水平。目前,广汉市已重点扶持和发展了一批具有产、供、销系列化服务功能的农技协向“协会+实体”的方向发展,引入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在生产资料的供应、产品的加工、贮运销售等方面拓展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何刚宏 郭丹丹 本报记者 周乐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