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石为天然产含砷矿物砷华、毒砂或雄黄等矿石的加工制成品。又名信石。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责州等地。商品有红信石及白信石之分,药用以红信石为主。凡砒石,须装入砂罐内,用泥将口封严,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或以绿豆同煮以减其毒。研细粉用。砒石升华之精制品为白色粉末,即砒霜,毒性更剧。
名称: 砒石
释名: 亦名信石、人言。生者名砒黄,炼者名砒霜。
气味: 苦、酸、暖、有毒。李时珍认为:辛、酸、大热、有大毒。
主治: 1、中风痰壅(四肢不收,昏愦若醉)。用砒霜一粒如绿豆大,研细。先以清水送服少许,再饮热水,大吐即愈。如不吐,可再服。
2、休息下痢(病一、二年不愈,人衰瘦不堪)。用砒霜、铅丹各半两,共投入已熔化的黄蜡中,柳条搅拌,条焦则换,六、七条之后,取出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小儿服者只作成黍米大)。冷水送下。
3、疟疾。用砒石一钱、绿豆粉一两,共研为末,加水调成丸子,如绿豆大。铅丹为衣,阴干。发病日,五更起来,以冷水送服五至七丸。又方:砒石(醋煮过)、硫磺、绿豆,等分为末,包成若干个小包,每包分量约一粒豆子大。每服一包,空心服,新汲水上。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治疟方。
4、走马牙疳。用砒石、铜绿,等分为末,摊纸上贴患处。极有效。
5、项上瘰疬。用砒黄研细,加浓墨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炒干,收存备用。用时,以针挑破瘰疬,将药半丸贴上。
【药用】本品为砷华矿石。
【性味与归经】辛、酸,大热。有大毒。入肺经。
【功效】外用蚀疮去腐。内服截疟,劫痰平喘。
【临床应用】1.用于痔疮、管、瘰历、牙疳。
砒石外用有去腐拔毒的作用,现在常合枯矾、乌梅肉等用以蚀痔;又可合枯矾、朱砂、石膏等用于管、瘰历等症。此外,本品合红枣同研末,可治走马牙疳。
2.用于寒喘气促,不得平卧。
砒石性温,能劫寒痰,以奏平喘之功,常合淡豆鼓,研制成丸,内服以疗寒性哮喘、咳嗽、痰多清稀等症。
此外,据古代文献记载,本品又可用以截疟。但现在临床上很少应用。
【处方用名】白砒、白信、砒石、信石、砒霜(均为白信石,质较纯而为较强)。红砒、红信(均为红信石,含有杂质)。
【一般用量与用法】内服每次至二毫,每日一次,入丸剂。外用适量。
【按语】本品有剧毒,内服都须用绿豆或豆腐同煮后应用,不能多服或持续久服,以防中毒。孕妇忌用。
【方剂举例】紫金丹《本事方》砒石,豆肢。治寒喘。
【文献摘录】《开宝本草》:「疗诸疟,风痰在胸隔,可作吐药;不可久服,伤人。」
《本草纲目》:「除[鼻句]喘积痢,烂肉,蚀瘀腐瘰历、蚀痈疽败肉,枯痔杀虫。
在中国医学上发现,砒露用以治疗疾病运用得当的话,效果是非常好的,特别是对于那些顽固性疾病,更具有神奇的疗效。辟如说对于长期不愈合的疮口、窦道和慢性骨髓炎,经常流脓水者,可以用一烧水壶,在壶中放一块红砒石,然后加水煮开,将壶嘴对着患处,使热气熏蒸疮口之处,一般几次后就会痊愈。近代有人用砒霜配制成“皮癌净”,治疗皮肤癌。具体方法是:取红砒 3克指甲1.5克头发l,5克 大枣(去核)l枚 碱发白面30克,制法是,先将红砒研细,与指甲、头发同放于大枣内,用碱发白面包好,入木炭火中,燃烧成炭样,研细为末,装瓶备用,或用麻油调成50%的膏剂。用于外敷患处,每日或隔日1次。砒霜用于治疗哮喘咳嗽也很有效。可以有好儿种方法,有的用砒石嵌鲫鱼,泥包火锻之;有的用砒粉拌和瘦肉泥封火锻,然后去泥研末,少量内服。也有用砒石l份、、明矾3份、豆豉l O份共研粉,糊九如绿豆大,每服5—6粒,连服l一2周。对于肺癌咳喘,还可以雄黄(加热后即成6比露)3克五倍于l O克蚤休l 0克 山慈菇l 0克 大戟l 0克朱砂3克洋金花23克 冰片0.3克,共为粗末,装入烟斗中点燃后吸入,每日4—5次。砒霜还可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如古代医家用炼丹炉炼的红升丹、白降丹和中九丹等多种丹药中都含有砒石的成份,用于治疗癌症往往有效;有人治疗食道癌就用砒石拌蜂蜜,让病人放在口中慢慢含化。近来有医学专家将砒石的精制品三氧化二砷制成注射液,每支l毫升,内含纯药l 0毫克,加入500毫升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用于治疗肝癌和白血病,取得了好的疗效。最近发现,砒霜还能治疗血癌~
砒石
《中药学》- 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