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60doc个人图书馆

 养心怡神888 2014-04-24
中医    中医古方养生堂 收录于2011-05-311、解读"中医"彭果然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岳美中、任应秋、施今墨、蒲辅周......一位位如雷贯耳的中医泰斗在后学者心目中矗立起不朽的丰碑,值得我们永远景仰。著中医儿科专家张奇文教授继编撰《中医》之后,又主编《中医续编》,还建立了"中医研究室"。
[原创]为什么要读《中医》?现代人学中医最好的门径,我认为就是这套《中医》。(待续)我在几年前下决心学习中医的时候也希望能看到一本能引领自己直入中医大门的指南之书,也知道有这么一本书,于是天天盼望能早些读到它,好像早读一天,离中医之门就近一天。推荐一本书就要如你这样,自己读后的有深切感受家的学术观点是后学中医辈选择中医径的灯塔楼主的目录式--------学术观点以点带面的择医之思很好。
中医之(6 )李斯炽 李斯炽教授治学纪要 李克淦【李斯炽小传】李斯炽(1892~1979),成都市人,生前系成都中医学院教授、院长。六十年间,结合教学和临床,对古典医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著有《中医内科杂病》、《医学三宇经浅释》、《运气学说管窥》、《素问玄机厚病式初探》、《实用内经选释义》、《李斯炽医案》(一、二辑)、《医学歌诀三种》等二十余种。他认为中医不是不科学,而是一些人不了解中医。故先父常说;
中医之(12 )邓铁涛万里云天万里邓铁涛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作者简介】邓铁涛(1916~),广东开平县人。先后参加主编和编写的主要著作有《中医诊断学》、《中医简明教程》、《中医学新缡》、《新编中医学概要》、《简明中医辞典》、《中医辞典》、《学说探讨与临证》。中医学术发展的道中央已指出来了,彷徨几十年的中医可说已走在大上,就看现代中医、西学中和有志于研究中医的其它科学家们的努力了。
中医之(21 )沈仲圭我是怎样学习中医中医研究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沈仲圭【作者简介】沈仲圭(1901~),浙江杭州人。陆渊雷讲授《伤寒论》,章次公讲授药物学,徐衡之讲授儿科,我讲授中医常识及医案。那时中医界出版的医学刊物可分为三个类型:一为中医学术团体主办的,如《神州国医学报》、《中医杂志》等,一是以研究学术,交流经验为宗旨的,如张赞匿主编的《医界春秋》,陆渊雷主编的《中医薪生命》等;
中医之徐小圃(8) - 中医医理探讨 - 中医中药论坛 中医论坛|中药论坛。本证虽由外感风邪所引起,但已成「肺风痰喘」之重症。痰阻气道,肺气闭塞,痰随气逆,则喉间漉漉鸣响,肺开窍于鼻,肺闭则鼻翼扇动,咳不畅利;此为久泻伤脾,脾伤及肾,乃脾肾两伤之证,气阳不足之征毕露,故放手使用温培脾肾之阳,即助火生土之意。此类病儿临床极为多见,若不及时投以温培脾肾之阳,则必土败木乘,可致虚风暗动,导致慢脾风危候。
|传统中医。为什么要读《中医》?|传统中医方仅五味:麻黄三钱,凤凰衣一钱五分,桔梗三钱,枳壳三钱,鱼腥草一两。一剂即有效,复诊改用麻黄钱半,又服两剂,病情明显好转。第二,过去有"麻不过钱"的说法,他们圈子里的医生用麻黄剂量较轻,现在对麻黄剂量的认识应该说更深刻了;第四,鱼腥草用于急性气管炎、肺炎效好。
[原创]为什么要读《中医》——续文接上文。这另一位陈在《中医》中也有文章,也提到了肠伤寒。文章说明一个重要问题:像传染病之类的特异性感染病症在特异性抗感染疗法发明以前任何疗法效果都十分有限,中医是"整体地非特异性疗法",因此它过去、现在、将来都应该是治疗特异性感染的"甘拜下风"者,任何幻想寻觅中药特异抗感染成分的行为都可能是水中捞月。
为什么不从《中医》学起《中医》这本书我也读过些,发现他们的学医经历,都是从《内经》《难经》《伤寒》《金匮》四大著读起,或者次序大同小异,参考他们的学习过程,发现这些书很难读懂,最后无功而返。作为一个自学者,如果参照《中医》,估计是坚持不下去的。中医可能对你很适合,但对我绝对不行,尤其是个自学者,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中医中医三.「肝藏血,血台魂,肺藏气,气舍魄」的。我对于病证的理解,认为病是证的总称,证是病的表现,赦病包括证的大部表现在内,证则总是在病的范围内出现。另如,肝血不足或肝肾阴虚之月经涩少,经闭、痛经、不孕等病症,由于肝木失养,难遂条达之性,也每见有少腹作胀、胁肋隐痛等肝郁症状,可仿魏玉璜「一贯煎」之意,于大队养血柔肝、益肾填精药中,佐以香附、川楝、柴胡等舒肝之品,以助其升发之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