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 西》 说课稿(三亚市实验中学 李苗)

 亭溪秋实 2014-04-24

《巴 西》 说课稿


 


三亚市实验中学 李苗


 


一、说教材


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巴西的自然环境、文化特点、经济发展过程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了解认识巴西就等于了解拉丁美洲。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以及该节内容,我制定的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巴西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及河流的分布、主要气候特征。


2.了解巴西人种的构成特征及多元文化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巴西区域地图分析其地理位置及自然特征。


初步分析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及多元文化产生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的人种构成、多元文化的影响。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巴西自然环境特征。


2.巴西人种构成特征及多元文化的形成。


(二)教学难点


巴西人种构成特征及多元文化的形成。


四、说教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启发、引导法


整节课主要贯穿“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练结合”的教学思想。通过小组竞赛,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恰当引导,学生从不断演示中观察问题,探究现象,解决问题。


(二)图示法


结合地理学科特点,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运用地图进行探究学习。本课引导学生动手画图,读图,通过图获得知识。让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的熟练“工具”和“朋友”。


(三)情景教学法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知识,高学习能力。


五、说学法


由于本人所教的学生属于由于所教的学生处于中上等水平,在分析解决问题,接受知识等方面都比较强,并且该学已经学习了多个地区和国家,学习方法学生都已经熟悉,并且比较喜欢和感兴趣,所以课题的展开很轻松。


(一)通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综合分析获取新知,提高学习能力。


(三)动手画图,读图,图文结合,把知识落实到图上。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及依据


 

播放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巴西申奥”的视频短片


 



利用动感、欢快的视频画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分组自学,提出问题。



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并能提出问题。



小组竞赛提问,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勤于思考问题。


 

 


 


学生提问,


放映多媒体图片:巴西分布图、巴西地形图等。


 


教师引导


学生读图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提问


引导学生读图,探究。


学生解决


 


 


展示大量的图片,解决问题


 


 


 


展示图片


 


 


 


边学边练



在解决巴西自然环境特征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学生每解决一个问题都要观察图,画图,把巴西的自然特征通过画图的方式理解记忆,达到 突破重点的效果。


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图的认识、记忆和理解。


从而提高学生利用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提高学习地理的能力。


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并总结出结论,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


 

1.巴西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其面积有多大?(学生画出巴西的轮廓图)



2.巴西的地势和地形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在轮廓图上写出巴西地形区)



3.巴西主要的河流有哪些,发源于哪里,分别流入到哪个海洋?(学生在轮廓图上画出河流的流向)



4.巴西的主要气候是什么?主要有什么特点?



5.结合地形和气候特点,说一说为什么亚马孙河的水量特别丰富?



这个问题综合性较强,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必须结合地形和气候的知识后,老师加以引导学生读图,这样的问题有利于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6.巴西的土著居民是什么人?



学生预习,自查资料,在课堂上发表,他们对玛雅文明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这里进行角色互换,学生扮演卞卡,说出巴西的人种构成。


 


学生了解殖民统治造成种族复杂,多元化的特色文化。


 


学生通过图片的内容讨论出巴西各个特色的文化现象分别融入哪些地区的文化。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摆出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预习收集到的知识总结,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7.玛雅文明是什么意思?


 

8.通过卞卡一家的人种构成,说明巴西人种构成有何特点?


 

9.白色和黑色人种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到巴西的?


 

10.不同人种的融合,使巴西的文化具有怎样的特色呢?


 

结合课本的练习,说出巴西特色的文化现象融入了世界哪些地区的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创设情境和引导学生观察图,如何从图上获得信息。特别是小组竞赛回答问题始终贯穿整个课堂,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充当主持人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总结巩固,随堂练习。



总结重在综合概括,使知识条理系统。随堂练习意在巩固本课所学知识与技能。


 

八、板书设计


(一)地理环境特征


1.地理位置:南半球、西半球。


            赤道——南回归线之间。


            东临大西洋,西邻多个国家。


2.地形:东南高:巴西高原(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


西北低:亚马孙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3.河流:亚马孙河(世界上水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巴拉那河


4.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干季和湿季之分。


(二)种族复杂,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1.白色人种占一半,混血人种较多。


2.富有特色的多元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