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延的偷袭子午谷计划有可能成功吗?

 西家泉 2014-04-24
魏延的偷袭子午谷计划有可能成功吗?
  
  先看事件起源(《三国志》,而非《三国演义》)。公元228年诸葛亮初次北伐时,魏延曾献计道:“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今陕西褒城)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今秦岭子午道,谷长660里)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今陕西西安长安县)。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魏粮仓)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秦岭道,谷长470里)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10公里)以西可定矣。”诸葛亮以为此悬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仔细分析魏延此说有几个重要的前提。
  
  1、魏延兵一万众需10天陈兵长安
  
  2、一万兵众运行子午谷险道不能走漏半点消息
  
  3、主将夏侯楙必须不战而逃,长安城内文官不足以守城
  
  4、曹魏军守将来不及坚壁清野,留下供给蜀军
  
  5、曹魏援军集结需20天之久,而诸葛亮大军当于此时日前集结长安并部署防御。
  
  这五条必须全有才能成功。
  
  下面对魏延子午谷计划进行详细分析:
  
  一、从阳平关出发的五千精兵至褒中后,顺秦岭山脉东行至子午谷南口处,走了约四百里,入子午谷后在谷内走了五百里多,到了北谷口,自北谷口至长安城约有一百六十里。要求日夜兼程,十天内到达。子午谷小路崎岖难行,有些路段未必可通行,要求士兵平均日行百里,如此强度的行军,士兵体力极度消耗,到长安城下已是强弩之末,战斗力已非常嬴弱。孙子曰:趋百里之利者,必蹶上将军。更何况现在是千里趋利。
  
  二、魏延亲北五千精兵先到达长安城下,后面有运粮兵五千随后跟进,算来应有三天的时间差。倘若情况并不是当初预计那样,镇西将军夏侯懋乘船逃跑,长安可不战而下。而是,魏军不出城交战,坚守待援。长安及周围城池兵力不下三万人,魏延你能不能攻下长安城?
  
  三、魏延子午谷计划最大的优点就是隐蔽性、突然性。子午谷是崎岖小路,路上走的人很少,如果魏国的情报工作做的不好,真的是兵临长安之前犹未发觉!但问题是,诸葛亮亲率主力大军近十万人走褒斜谷大路时,那魏国必然很快就知道蜀军入侵,则魏国必然进入战备状态,关中、陇右都会进行警戒,各条道路都会被军队关注、巡哨,一些重要的路口、关隘都会派军队把守。而此时,魏延的精兵可能尚未出谷,在谷口必然会有一番厮杀,如此一来,就失去了突然性。
  
  四、倘若魏国的情报工作做的很好,在诸葛亮向后主递交《出师表》时就走漏了风声,传回魏朝里。则魏军必然会在关陇各地加强警戒,魏延在子午谷行进时,有可能被魏军重兵截杀。而蜀军兵力太少,不足以自救。
  
  五、魏延计划最大的缺点就是轻敌,设想中蜀军突然出现在城下,魏将必然弃城逃走,连夏侯懋从水上逃走都设计好了。当时的魏国法律,弃城逃走是要坐牢的,甚至乎杀头。即使夏侯懋有此想法,属下也会劝阻他。由于轻敌,魏延直接统率的亦只五千士兵,兵力严重不足,而且是孤军深入魏国重地,风险太大了!
  
  有人以为魏延的子午谷计划高明,即使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成功得到了长安,也只不过发展成两国在关中的大决战,而战胜的可能又是只有不到万分之一。用蜀汉全国的机动兵力赌博,赌赢了不过得到小半个雍州,三面受敌,陷入消耗战,赌输了就是灭国,这种计策,除了愣头青以及一些根本不懂军事为何物的人外,没什么人会采纳。事实上,两年后曹真进攻汉中就是走的子午谷,结果一月时间才走了一半(当然有受到暴雨影响的因素),使得汉中蜀军有充足的应对时间,魏明帝曹睿下诏撤军,曹真主动退回了,说明子午谷十分难以行走,如果魏延也是这种情况,由于他们只携带了十天粮草,大概要全军饿死在路上。后世司马勋和高迎祥也曾从子午谷进军关中,还没看到长安城就都全军覆没了。
  
  刘备最强盛时期的兵力不过十二三万,经过关羽荆州军全军覆没,孟达东三郡叛降魏国,以及刘备伐吴全军覆没,全国所剩兵力机动不会超过五万。而刘备伐吴失败后四年诸葛亮就开始北伐,哪能有太多兵力去挥霍,第一次北伐所出动的也就三万人左右。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距离刘备败亡也不过11年,也不会有太多兵力,北伐出动四五万顶天了。这种国力下对魏国作战只能步步蚕食,一点点掠夺人口和地盘,消灭对方的兵力,而不是刚开始就大决战,而且还是对自己极度不利的情况下。想靠一次偷袭就灭掉魏国,可能吗?魏延此次偷袭最好的结果不过是得到长安,而长安对魏国来说,不过是个边城,如果魏国的都城在这里,或许稍有可取之处。
  
  再说蜀国以步兵为主,魏国骑兵的数量很多,如果偷袭魏国,由于蜀道难行,蜀汉步兵又行动缓慢,粮草运送困难,而魏军行军极快,速度至少是蜀汉军的五倍(司马懿平定孟达的时候,一千多里路,司马懿从得到消息到击败孟达,只用了八天,如果是步兵,又携带粮草的话,光行军就要一月左右),基本不可能有什么效果。魏军从洛阳许昌出发到长安,不到一千里路,三四天就到了。就算夏侯懋真的弱智到不战而逃并且留下粮草,诸葛亮大军抛弃粮草不要后方急行军20天赶到长安,也是没用的,因为魏军早就到长安多时了。
  
  到时候面对什么形势,魏延的几千兵被围在长安,几乎不可能守住,长安城如此之大,不是几千人能坚守的。诸葛亮的主力部队面对的前有从中原地区赶来的魏国精锐骑兵,后有雍州刺史郭淮的大军,以及稍后从西部凉州来的骑兵,自己又没有多少粮草,哪里有获胜的可能,只损失魏延的部队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严重点被雍凉两州的魏军抄了后路,断了粮道,不用打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要知道按照魏延的计划,诸葛亮急行军的时候是根本来不及打下沿途的要塞城堡的,雍凉的魏军巩固这些堡垒并且守住谷口的话,那蜀汉军真是走投入路了,粮草耗尽后,不用打就全军覆没了。
  
  至于为什么诸葛亮急于北伐,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蜀汉的军政人才基本都是外来的,三分天下之后,人才已经不再自由流动,等外来的人才死得差不多后,蜀国基本就没有希望了,而留给这些人的时间,只有十几年。有人说可以培养人才,但百年树人,整个汉代400年,益州连一个杰出的军政人才都没出,没这个传统和底蕴,文学家经学家倒是有几个,但这些人在乱世没多大用处。三国的人才,绝大多数来自世家大族,而不是朝廷或某个势力培养,基本都是自荐或者举荐。这方面益州的世家大族和中原地区的相比,差太远了。
  
  三国自己培养人才的,好像还是诸葛亮最为突出,他死后军事上的继任者王平和姜维,以及政治上的继任者蒋琬、费祎,都是他培养出来的,在当时都是不错的,可以和魏国最强者抗衡。但培养的人才基本不会有什么天才,诸葛亮无力回天,他们就更不用说了,他们能在诸葛亮死后还能维持蜀汉30年,已经不错了,要知道魏国的国力是蜀国的5-10倍。编辑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