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原于晋国,出于祁姓,先世是尧帝裔孙杜氏的后人。在周封为杜伯公,亦称唐杜氏。周宣王时大夫杜伯无辜被杀,其长男显叔奔晋,被任为士师(法官名),其后子孙以官名为姓,故为士氏,至显叔第五代孙士会(名大禄,字柏元,号武子,晋国上卿),春秋时,历辅晋国五君而主盟诸候。因功升为中军元帅,赐国爵,加封太傅,执掌国政。当时士会先封邑于随(今山西介休县)故又名随会,后在周定王十五年(公元前592年)又封高平侯,因采食于范(故城在今山东范县东南二十里),故又名范会。范姓即从此时开始,经过一百余代繁衍,如今枝繁叶茂。当时晋有范氏、赵氏、智氏、荀氏、韩氏、魏氏六大家族,世称〔晋国六卿〕,范氏,乃为六卿之首,当为望族,建立“高平郡”(今山东省金乡县一带)而聚居,因而“高平郡”即为范姓之堂号和郡望。 唐宋期间,中国历史出现了五代十国纷争,宋时又遇辽金之乱,中原地区战祸丛生,民无宁日。其时,中原各族纷纷南迁流向江浙又迁赣闽。范氏51世履冰(字始凝,又名清岐,任唐朝宰相)之次子冬菁支系隋(字以亨)由河南开封迁居苏州吴县,为苏州范氏始祖。61世范(即高位)于唐僖宗元年(874)离京南迁浙江钱塘后复迁福建汀州府黄连县攀龙里(今宁化县大方里),为宁化范氏始祖。至65世范衡之子十郎,官任长汀县丞,先居宁化黄连岗石壁村。妣徐九娘、梁氏、张三娘均封宜人,共生11子,以百字为辈,按数序列自百一郎至百十一郎。他见宁化石壁村族多人挤难于发展,遂携家人迁入风光秀丽,景物宜人的汀江之滨的上杭县城福寿坊中街开基拓业,为念原居住地情谊,他号称“宁壁”,此后各房支系分发四方,繁衍甚广。宁壁即为自宁化来杭的范氏始祖。 杭川范氏播迁四海 宁壁后裔11房支系下传分发如下: 长男:百一郎,字松冈,妣温氏,居于上杭岩头埔(今湖洋乡岩头村)。后裔散居福建上杭、武平、漳平、永安、清流、宁化、顺昌、邵武、宁德、福安,广东嘉应州程乡、丰顺、惠州、湛江、兴宁鸭康笼和翁源,江西瑞金、会昌、信丰,海南、湖南长少、四川重庆、香港、台湾和澳大利亚、印尼。 次男:百二郎,字柏冈,妣刘氏九娘、婴氏,迁龙岩上车(今新罗区江山乡上下车)。后裔分居湖南长沙,广东大埔、英德、信宜及新加坡。 百三郎字梅冈,妣蔡氏,迁永定古木督(今永定县金砂乡上金村)。后裔播迁福建平和、永安、宁化,江西瑞金,广东增城、五华,台湾竹林以及印尼苏门答腊、新加坡。 百四郎,字峰冈,妣潘氏,居上杭太古村。后裔分居福建长汀、永安、宁化、明溪、顺昌,广东嘉应州梅县松口,江西吉安、石城,台湾和新加坡。 百五郎,字庆冈,妣婴氏,居上杭太拔。后裔播迁福建长汀、漳平、永定、沙县、福安、霞浦,江西瑞金、于都、兴国、赣县、万安、遂川、宁都、长宁、大和、抚州、永丰,浙江温州、瑞安,湖南茶陵、永兴、郴州,四川重庆、梓潼县。 百六郎,字鼎冈,妣饶氏,居上杭土埔。裔孙播迁连城和广东大埔等地。 百七郎,字彩冈,后裔迁往江西鸭婆坑等地。 百八郎,字岐冈,妣李氏,先迁武平象洞,后迁上杭安乡。裔孙分居福建永定、上杭、长汀、厦门、漳州,广东松源、广州,江西兴国、赣州。 百九郎,字久冈,妣赵氏,居上杭中都镇黄坊。后裔播迁广东梅县赣南等地。 百十郎,字远冈,妣陈氏,迁往广东大埔青溪桃溪肇居。裔孙分居广东饶平、丰顺、潮阳、揭阳、韶关、英德及福建永定、漳浦、同安,广西陆川、博白、合浦,海南、台湾等地。 百十一郎,字铁冈,妣官氏,居上杭蓝溪。后裔有迁长汀、连城、宁化等地。 据各地旧谱记载,范家后代于明代期间外迁各地甚众,尤以广东较多。 如宁壁第十子百十郎生四子:大一郎、大二郎、大三郎、大四郎。其裔孙分迁如下:长房迁居永定县兰岗村肇基;次房分居广东韶关、英德、翁源、佛岗、建平等地;三房留居广东大埔青溪蕉坑;四房长子均松移至大埔三河坝梓里村开基,次子均政居车礁滩,三子均遂移潮州海阳县车田乡左岭背,后又迁移大埔桃源村开基,四子均成移居海丰旗头嶂开基,五子均甫先从大埔移居兴宁合埔垅,其后裔再移居信宜贵子、安峨两地。均甫生五子:长子文彬迁至梅县汾水、拐子渡等地;次子文兴迁至广东长东泥坑、黄坡等地;三子文显迁至企坑;四子文响迁至程乡;五子文质迁至梅县之松口山。据现有资料获悉仅广东省内已有宁壁后裔二十多万之众。为使后裔不忘祖地及辈份,在上杭祖祠内列有辈序歌一首:“宜家敦大道,积善发长祥。心正天为佑,才会国有光。治垂皆久远,和气自兴富。永代声名著,前人世德扬。”即从佰一至佰十一郎远岗序起,宜字为21世,扬字为60世。 根据《台湾范氏堂号者》,明清二代范氏渡海赴台的有:雍正年间,永定县范万唐入垦今屏东港;永定县范八茂入恳新竹竹市;乾隆初期范朝亮携子入垦今苗栗苑里;范宏高、俊琳父子入垦桃园中坜;范其儒入垦今新竹县;范昌琳、昌睦兄弟入垦新竹竹北、关西;乾隆中期范咸万、范世宗、范俊贤、范先炳等先后入垦今桃园、新竹一带;范仙锦入垦今新竹横山;范阿月入垦今高雄美浓;乾隆年间,饶平县范勤烈入垦今苗栗县。据载:范氏目前为台湾省第五十一大姓,今台湾范氏人口总计57000多人,分布较多的县市依次为:新竹县、桃园县、台北市、台北县、苗栗县。入垦台湾的范氏,虽然以粤籍居多,但他们大部分均属仲淹派宁壁脉下之后裔,他们认定老祖宗的根还在上杭。另据了解,迁徙台湾和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的范氏已达数十万人。如今越南的范氏即是旺族。 陆川范氏 范茂林所生兄弟六人除二祖元寿和晚祖元全留居福建宁化县石壁乡。其他福康宁庆四祖迁流两广分别定居于陆川旺坡元福公,海南文昌元康公,博白新圩元宁公,合浦南山元庆公。 始祖 讳元福号政谥灵佑名范万三郎祖妣黄孺人墓在福建省原籍生六子其中第六叔祖廷全六居原籍外五兄弟前来不幸长次二位先祖传后系二世祖复从福建汀州府携带全骸安葬于广西陆川县旺坡村背后横岗尾睡地木星阳庵坪坦穴立乾山巽向兼亥已分金放巽水传后开族。 二世祖 祖考五兄弟乃灵佑公之子也长伯祖讳廷凤谥肇基法名范念一郎祖妣陈孺人祖靠葬于考讳廷鸾谥隆基法名范念二郎祖妣林杨二孺人祖考葬于陂头蓝高二姓屋悲后第二重岭土名油麻塘立癸山丁向兼子午分金放巽水林孺人葬于里石山土名月形排立甲山庚正针杨儒人葬于横岗尾始祖墓背天然穴立辛乙兼戌辰生四字林妣生益经杨妣生益纶益纪益纲三叔祖讳廷禹谥造基法名范念三郎无传四叔讳廷叙谥敦基法名范念四郎无传五叔祖廷章谥国机法名范念五郎无传三四五叔祖金骨一冢三骸平排同葬于始祖基旁右片亦立乾山巽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