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有是证用是药” ? 了解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治病是离不开“望、闻、问、切”,这的确不错。但是,在有的情况下,医生只要一问,病人一陈述,药方便拈手而来,这就让有的人不敢相信,这实际就是中医的另一句名言“有是证用是药”。对此,外行人不懂,也许当做医生不认真、不负责。实际上这是医生高超医技的体现,是大家风范。当然,有时“有是证用是药”是投石问路则另当别论。 有其病,必有其外候,有经验的医生,一望便知三分,加之再问,更是胸有成竹,所以,药是拈手而来,病是见药就除。医生看病,贵在知常达变,不墨守成规,既要大胆,又要心细。中医充满了辩证法,站得高,看得远,但这是经验的积累,实践的升华,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做一个中医很辛苦,既要书不离手,不断学习,又要临诊实践,不断总结。 有的人迷信把脉,中医一句话:“脉而知之谓之巧”,所以,仅凭把脉只能说是个手巧,并不能说是“上工”,更何况有“舍脉从证”之说。真正的“上工”,就是望而知之,中医称“望而知之谓之神”,也就是“有是证用是药”。因为脉有真假,医生的眼力不会走神,病人的表现不会有假,就是有假也好辨别。 当然,说这些我不是否定“望、闻、问、切”,在一般情况下,我也提倡“望、闻、问、切”,但你看到有的医生“有是证用是药”。我想告诉你的是,你可能遇到“神医”了。但是不是“神医”,要看效果,而不是看自我标榜。尤其要注意,现在有的中医已经被西化,那你见到他们如果是“有是证用是药”,那就倒霉了。这不是“有是证用是药”,而是对症治疗,这在西医可以,中医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总之,对中医每一句话,都要学会分析,看语言环境,看针对的具体人,不能机械理解,生搬硬套。此一时彼一时,病在变,法也应当在变,灵活运用中医学说,这才是大家风范,也是我们值得提倡的。 记住永远没有绝对真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