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0救护只管救人不管抬人,是真的吗?

 儒学垴 2014-04-25

最近,网上有帖子称:“现在国内各地的120急救都只负责救人,根本不给你抬人……”

最近,网上有帖子称:“现在国内各地的120急救都只负责救人,根本不给你抬人……”

  央视网(记者王莉莉 王小英 沈玮 报道)最近,网上一则帖子传播很广。该帖称:“4月10日,家住厦门的一位阿婆突发重病,老伴赶紧拨打120,来了4名急救人员,却以‘没有义务抬病人下楼’为由,拒绝将阿婆抬下楼。情急之下,小区4名保安将阿婆抬下楼送上救护车。”帖子下方还配有评论:“这不是个例!现在国内各地的120急救都只负责救人,根本不给你抬人……”那么,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记者调查:部分城市并未配备担架员

  日前,央视网记者在多地调查采访时发现,120救护车并未配备专业的担架员,很多时候都是由急救医师和司机来担任担架工,将病人抬下楼。

  日前,央视网记者在多地调查采访时发现,120救护车并未配备专业的担架员,很多时候都是由急救医师和司机来担任担架工,将病人抬下楼。

  2013年底,江苏省镇江市民陈女士的老伴突发疾病。凌晨5点,120急救人员赶到了陈女士家。就在这时,让陈女士急火攻心的事发生了。陈女士告诉记者:“当时一共来了一名司机和一名医生,就是没有抬担架的!我家住四楼,当时我一下就急蒙了。”

  央视网记者在南京、兰州、太原等多地调查采访时发现,120救护车并未配备专业的担架员,很多时候都是由急救医师和司机来担任担架工,将病人抬下楼。

  在太原,记者跟随120急救人员进行了一次体验。此时,一位家住33层的病人需要去医院,由于电梯空间有限,抬担架时只能站在电梯的两个对角,将担架倾斜着抬下来。担架倾斜了约50度,上面的病人也只能跟着倾斜。病人还不算太重,约有150斤。就这样,走到一半时,大家都累得直喘气,腰都直不起来了。

  急救中心:每个救护车标配是3名人员

  据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党总支办公室主任张生杰介绍:“按常规,每辆急救车应配备3人——司机、医生、护士,24小时待命,并没有配备专门的担架工。”

  据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党总支办公室主任张生杰介绍:“按常规,每辆急救车应配备3人——司机、医生、护士,24小时待命,并没有配备专门的担架工。”

  太原市急救中心中心站护士赵雁是个年轻漂亮的“80后”,虽然身材瘦弱,但力气却并不输普通的中年男子。她说,抬担架可是个体力活,因为干多了,她的双臂力气很大,每一趟出诊,都要配置急救箱、氧气包、心肺复苏包等设备,她要在携带40多斤重设备的情况下,搬运病人、抬担架。

  急救中心医护人员承担着各种危重病人的院前急救、转运、途中医疗监护,各种突发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和各类大型集会的现场医疗应急服务。救护中心一位负责人坦言:“一线的救护人员很辛苦,我很心疼她们,但更无奈的是,很多人对我们工作的不理解。”

  “医生、护士、司机都不是搬运工,抬担架确实不是我们的义务。”采访中,一位在一线工作的急救医生很是委屈对记者说。对他们而言,随120急救车的医生是负责给病人进行院前急救并观察病情,护士负责管理医疗器械和仪器,司机则负责开车、保障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安全到达医院。但很多时候,急救医生不得不充当担架员,司机也要上阵。

  同样,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党总支办公室主任张生杰说:“120急救的原则是‘救急、就近、专科’。按常规,每辆急救车应配备3人——司机、医生、护士,24小时待命,并没有配备专门的担架工。”

  急救车是一个特殊的救治病人的空间,目前对急救设备的配置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只有一个最基本的配置标准,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增加不同的设备,使之成为具有不同功能的特种救护车。

  张主任还告诉记者,目前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共有急救车辆17辆,急救医生39名。其中,女急救医师只有3名,其他全部为男性。

  担架工:月薪两千且人员流失率大

近日,记者了解到,在江苏南京有部分急救车配备担架员。他们工资每月2000元,略高于南京最低收入标准。但这份工作时间长、强度大,而且担架工与急救医生等在工作性质上都不一样,基本没有晋升渠道,所以造成了担架工流失率较大。

近日,记者了解到,在江苏南京有部分急救车配备担架员。他们工资每月2000元,略高于南京最低收入标准。但这份工作时间长、强度大,而且担架工与急救医生等在工作性质上都不一样,基本没有晋升渠道,所以造成了担架工流失率较大。

  那么,担架真的没人管了吗? 

  记者了解到,在江苏南京也有部分急救车配备担架员。他们工资每月2000元,略高于南京最低收入标准。但这份工作时间长、强度大,而且担架工与急救医生等在工作性质上都不一样,基本没有晋升渠道,所以造成了担架工流失率较大。

  “担架员没有编制,就不会有相应的拨款经费。所以就近十年来的情况看,急救中心一般不会配备担架员。”镇江市急救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这样表示。

  记者采访中,据该负责人介绍,镇江市急救中心共有医生10多名,救护车司机12名,救护车12辆,但没有一个担架员。“现在的人手数量应对实际工作非常尴尬,远远满足不了江苏省医疗卫生管理规范中规定的‘一医一护’、‘一担一架’、‘一车四人’的人数要求,尤其缺乏担架员。”

  至于“急救车上为何未配备专门的担架工”,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党总支办公室主任张生杰称,急救车的空间本来就有限,而经费也是另一个原因,目前还没实力配备担架工,大多时候都是由急救医师、助理医师和司机来担任“搬运工”。

  担架志愿者:远不能完全满足急救站点需求

为解决“120担架工短缺”问题,各地都在苦思良方。北京市采取“招收固定担架合同工”的方式,由劳动力市场对担架工实行统一管理;浙江、山东一些城市,采取的是“担架工有偿收费”这个办法。而在山西太原,4月10日,首次面向全社会招募担架志愿者。

为解决“120担架工短缺”问题,各地都在苦思良方。北京市采取“招收固定担架合同工”的方式,由劳动力市场对担架工实行统一管理;浙江、山东一些城市,采取的是“担架工有偿收费”这个办法。而在山西太原,4月10日,首次面向全社会招募担架志愿者。

  在一份针对“急救员为什么不愿抬运病人”的网络调查中,记者发现,70%的人认为“急救人员怕承担抬运病人过程中出现意外的责任”;16.7%的人认为“急救人员怕出力”。

  为解决“120担架工短缺”问题,各地都在苦思良方。北京市采取“招收固定担架合同工”的方式,由劳动力市场对担架工实行统一管理;浙江、山东一些城市,采取的是“担架工有偿收费”这个办法。而在山西太原,4月10日,首次面向全社会招募担架志愿者。截至目前,已有300人报名参加。

  以太原为例,如今共有15个急救站点、45辆救护车,2013年出诊6万趟,近些年来,每年工作量以20%的速度在递增。按一年365天计算,平均每天的出诊量约为164趟,15个站点平均每个站出诊约11趟。在记者跟随急救人员值班的5个小时里,仅太原市急救中心中心站一线人员就出车5趟。基本上就是刚出完一趟诊,紧接着就要再出诊。

  对此,太原市急救中心主任唐新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志愿者需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考核,但就目前看,志愿者的人数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现有招募的志愿者还远不能完全满足每个急救站点的需求。”

  由此可见,网络传言并不是真的。记者采访后发现,很多一线的急救医护人员希望通过媒体发出呼吁,为了让生命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有关部门应加快完善相关立法,保障急救医务工作者的安全,同时,地方要尽快规划急救机构和急救医疗体系建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