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观察|拒抬担架导致病人死亡,救命120背后填不上的专业黑洞

 hercules028 2016-07-22

导语

在实际招人过程中,急救中心门槛也是一降再降,编制内不足,编制外的补;招不到本科就招专科。

网易另一面已开通知乎专栏“网易回声”及十五言主题“网易回声”“网易热观察”,欢迎读者垂注。

急救中因急救人员拒抬担架造成的医患纠纷已经屡见不鲜。事实上,中国的院前急救中缺的不仅是担架员,而是所有掌握相关专业技能的急救人员。

中国急救人员数量全面告急,首当其冲的就是急救辅助人员——担架员。

在中国每一台救护车配备的急救人员应至少包括一名驾驶员和两名医护人员,但事实上这样的人员配备并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担架员的缺乏是院前急救中最常见的问题,20137-8月一个月内北京急救中心平均每天处理急救事件577起,届时中心仅有不到80名担架员,算上每天轮值休息的人员,担架员缺口超过一半,且担架员还在不断流失中。到2015年,北京急救中心只剩50名左右担架员,急救辅助人员严重匮乏。

院前急救因压力大,收入低,缺乏专业职称评级难获得青睐,急救医师人才也流失严重。

因专业考评体系缺乏,急救医生评级只能挂靠在内科、外科等其他学科,职称评定困难,相应的晋升机会和工资水平远少于院内医生,加上日常需要面对高压的工作环境,专业人才流失严重。例如2014200万人口的海口市,其120急救中心只有急救医师20人,护士22人,一般急救车辆17辆,人员调配捉襟见肘。而北京海淀区急救分中心近5年来,编制内外离职人员多达80人,占到总人数的50%。而上海市为了缓解急救人才短缺的状况,仅在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办临床医学院前急救专业定向培养人才。

急救医师人才流失的另外一面是,急救领域缺乏专业培训,急救医生上岗甚至没有国家统一认证。

目前中国院前急救中的急救人员中主要包括急救医师,护士和驾驶员。其中仅要求医师和护士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取得相应执业资格证书,各医院及急救中心自主安排急救培训。这种情况下,急救人员培训没有统一教材,也没有统一急救培训学时和实习要求,只有部分城市院前急救人员需持当地自行认证的资格证上岗。而驾驶员也并没有有效起到医疗辅助人员的作用,仅要求其至少取得B1类驾驶证,上岗甚至不用经过急救培训。

中国多地均通过降低门槛的方式,来应对急救岗位人才流失现象,这使得急救领域的不专业问题雪上加霜。

20152月,国家卫生委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发布通知。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对院前急救和儿科岗位从业人员展开加试相关专业内容的加分考试,加分后才达到当年临床类别执业医师全国统一合格线的人员仅限定在相关院前急救或儿科专业注册,实际上是变相降低了院前急救领域的进入门槛,这种短视的做法令本就不够专业的急救领域雪上加霜。


在实际招人过程中,急救中心门槛也是一降再降,北京急救中心的做法就是编制内不足,编制外的补;招不到本科就招专科。而西安急救中心也是一再降低门槛,医学专业本科即可报名应聘,但仍然摆脱不了无人问津的尴尬。”2015年该中心计划招聘6名医生,却仅有1人报名,最后还因满足不了招聘程序,只能不了了之。

因急救人员缺乏,各个科室的临床医生还通过轮岗参与院前急救,但事实上精通一科的临床医生在院前急救上显得并不专业。

但在急救人员缺乏的背景下,大量普通专科临床医生通过轮岗参与到急救工作中,其中也包括与急救领域差距较远的眼科,耳鼻喉科,神经内外科等领域的医生。此外,院前急救的救治环境复杂恶劣,救治工作存在较大潜在风险,急救人员需具备超常的应变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而来自医院的临床医师未必能适应这样的角色转换,特别是内外科之外的临床医师几乎都没有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经验。急救中心不仅从医院其他部门调取兼职人员,他们还从医学院校分配、临时聘用或借用中挤牙膏

中国的急救医生往往单兵作战,遇到问题缺乏上级医师的及时指导和团队的协助,可能还要承担护士,护工的角色。

此外,目前中国对急救医师的指导仅停留在线下的急救培训中。面对急救中的棘手情况,急救医师难以通过线上形式与院内医生取得沟通并获得指导,特别是在大量普通临床医生加入急救人员队伍时,孤身奋战的急救医生必须自己处理遇到的问题,在急救工作中往往手忙脚乱。2011 12 月至次年5月轮岗到上海医疗急救中心的37名临床医师中,有人甚至不对急救患者进行治疗就送往医院,有3 名接到相关医疗投诉,其中 1 起进入司法受理程序。

对急救人员降低学历门槛并非不可,重要的是让急救人员掌握足够的专业技能。

2014年北京市的急救医生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仅达到53%。不过在美国,担负院前急救重任的也并非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员,而是学历较低的高技能型人才即医疗救护员(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医疗救护员虽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但却是院前急救的主力,他们实施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体外除颤、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的有效性、规范程度、熟练程度高于普通的医生,护士甚至是专家教授。在美国,约有50%以上的公民接受过医疗救护员提供的急诊医疗服务。而在2005年,中国也将医疗救护员列为国家职业,但10年过去,这项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中国的院前急救中缺乏分级制度,面对受伤程度不同的病人,出勤人员及设备配备难以与急救需求匹配。

目前中国没有对院前急救呼叫实施分级,与此对应在救护车,急救设备与急救人员的安排上也没有建立分级。同样是人工派车,在建立了分级急救体系的法国,消防救护车主要承担危重症的早期复苏和救治、交通事故的现场抢救和转运;SAMU 救护车配备有经验的急诊科医生与有经验的急诊科护士、或有经验的麻醉医师与护士,只抢救和转运危重症患者。如遇消防救护车不能完全处理的情况,调度指挥医生将会很快派出 SAMU 救护车进行医疗支援。

而根据统计,目前中国的院前医疗服务中急危重伤病员急救服务、一般疾病的院前服务、康复病人的转送服务,各约占日常急救总服务量的 20%30% 50%,但是只要接到120求救电话,医疗机构就必须安排至少两名医护人员随行出车。如遇到突发严重事件,只能根据现有资源进行安排,最终,连仅有的钢也用不到刀刃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