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众路线从“走心”开始

 心静月明 2014-04-25

群众路线从“走心”开始

2014.04.11 18:02 
来源: 求是理论网     作者: 梅竹
字号:【    】

  作为最基层的党员干部,我们直接接待群众。可是,有的时候为群众办事,却得不到理解,甚至还引起误解,这让众多基层干部很是苦恼。俗语道“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以心换心”。可是,在如此利益复杂多元的现在,如何让我们办的实事真正解决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如何提高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如何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结底就在于是否能走进群众的心里。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必须从“走心”开始。

  只有摆正身份,才能接地气。人民群众永远是主人,党员干部永远是公仆;人民群众永远是先生,党员干部永远是学生。要永远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不能脱离群众;永远为群众谋福利,不能侵犯和损害群众的利益,更不能利用职权搞特殊、谋私利。去的方法论;搞清楚“我是谁”的问题,就是要强化人民公仆的人生观。 党员干部如果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端出一种唯我独尊、妄自称大的架子,不深入基层一线,不了解群众疾苦,不切实为民办事,或者是下基层前呼后拥、入一线层层陪同、搞调研蜻蜓点水,势必引起群众的反感。党员干部如果有了这种“高高在上”的心态,只会在群众路线的轨道上与群众脱离得越来越远,工作做不好不说,更会影响党的形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求各级干部时刻摆正自己与群众的位置,在思想感情上贴近居民群众,在具体工作中依靠居民群众,把解决群众疾苦当成自己的职责,把倾听群众呼声当成自己的工作习惯,把与居民群众的交流当成自己的日常工作,实实在在地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真真切切地帮助居民群众度难关。

  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得理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党员干部要善于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视角上,变换角色位置思考,替对方、替他人着想。它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党员干部只有经常与群众换位思考,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位,把问题解决好。换位思考是发现问题的法宝,是解决问题的良方,是改进作风的利器,是科学决策的助力。问题有多少?基层找一找。矛盾有多深,基层挖挖根;换位思考,以心交心,才能使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才能对症下药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只要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像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一样,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四风”问题将不复存在;善于与群众换位思考,便能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更加得体地处理问题,切实保证所提出意见、作出决策更能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更得民心,科学有效。与群众换位思考要着重在“尊重、理解、依靠、服务”四个方面下功夫。尊重,就是平等对待群众,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与群众同等的位置上,无论自己职务有多高,都要把尊重群众放在首位。理解,就是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看问题,想办法,“想群众之所想”。依靠,就是要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问政、问需、问计于群众。服务,就是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牢记在心头,对群众倾注感情、满怀激情、付出真情,时刻不忘群众的安危冷暖,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当好群众的“服务员”。

  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听心声。坚持实事求是,大兴务实之风,才能更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着力推进八项工程,办好利民惠民实事,切实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一是重实情。真实、客观地反映工作的实际情况,有喜报喜,有忧报忧,杜绝“假、大、空”,不蒙上欺下,不阳奉阴违。二是办实事。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坚持不懈地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打基础、谋长远、干当前,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行动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三是求实效。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人民群众增收、得益、受惠、满意。

  对于执政者和百姓的关系自古就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说法,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当始终成为执政者的信念。纵观古今中外,得民心者得天下,拥有群众就拥有一切。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史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推动者。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并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事业的中流砥柱。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是治理侵蚀着我们党的身心的“四风”问题,让广大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强化一颗“时刻为民”的心,更加夯实广大人民群众这个坚如磐石的基石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财政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