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笔者购入同坑铜钱65枚,上迄唐代咸通玄宝,下至元代大元国宝,包括五代、宋、辽、金钱币,而以辽、金钱币居多。说它们是同坑钱币,不仅因为是同时购入,而且缘于这些钱币均锈蚀比较厚重,而且一律为比较特殊的翠绿锈色。内有一枚钱币比较奇特。这枚钱币面背钱文均为楷书,钱面穿上下书“通宝”两个大字,穿右、穿左分别竖书“开封”、“清园”四个小字;钱背穿上下书“当十”两个大字,穿右、穿左分别竖书“大宋”、“钱庄”四个小字。铸制规整,钱体比较厚重,狭穿,直径31.3mm、穿宽4.6mm、厚3.0mm、重15.94g。由于钱币通体硬锈,影响了钱文的清晰度。 
图一(A)、笔者集藏的当十型钱币 
图一(B)、笔者集藏的当十型钱币 这种钱币此前笔者也曾在网上见过,这次收入己囊,更想究其原委。再搜网络,可见同类钱币有当十、当二十、当百系列钱图多种;据说也有当五十型,但图片没有见到。这些钱币散见各地,材质多为青铜偶见银质者,锈蚀有轻有重,锈色各不相同,但形制、文字统一,各种规格钱币风格一致。参照自己所集,笔者认为均为真品无疑。 ![[转载]面“开封清园通宝”背“大宋钱庄(纪值)”系列钱币刍议 [转载]面“开封清园通宝”背“大宋钱庄(纪值)”系列钱币刍议](http://image72.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4/2516/41067964_3.jpg) 图二、孤品大王2011年6月上传中华古玩网
![[转载]面“开封清园通宝”背“大宋钱庄(纪值)”系列钱币刍议 [转载]面“开封清园通宝”背“大宋钱庄(纪值)”系列钱币刍议](http://image72.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4/2516/41067964_4.jpg) 图三、内蒙笑公集藏的大宋钱庄系列钱币
![[转载]面“开封清园通宝”背“大宋钱庄(纪值)”系列钱币刍议 [转载]面“开封清园通宝”背“大宋钱庄(纪值)”系列钱币刍议](http://image72.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4/2516/41067964_5.jpg) 图四、2012年07月揽宝堂上传报国寺钱币网,背纪值“当百”
面“开封清园通宝”背“大宋钱庄当十”、“大宋钱庄当二十”、“大宋钱庄当百”系列钱币(下文简称“大宋钱庄系列钱币”)究竟是一些什么性质的钱币呢?笔者研读钱币本身所挟信息,结合有关史料和钱币著作综合分析,将所得初步认识与泉友交流。 一、大宋钱庄系列钱币自身所携带的信息。 首先,从材质、形制、钱文看,大宋钱庄系列钱币符合宋钱特点。这些钱币均为青铜材质,采用了中缘窄郭的形制,由于面背文字较多,有意缩小了穿孔。面背钱文为同一风格的楷书,且已写明大宋、开封等字样,因而应为北宋钱币无疑。其次,面文穿上下“通宝”两个大字和穿左右
“开封”、“清园”四个小字集中传递了如下信息:这枚通宝钱币是开封府地方代用币;钱币仅限于在京师所在地开封府范围内行用;钱币的发行管理机构——钱庄位于开封清园,清园应该是当时京城的一处地名。再次,钱背穿孔上下大字“当十”、“当二十”“当百”为钱币的面值,“当五十”钱币虽未见钱图,估计亦应存在。最后,钱背“大宋”、“钱庄”四个小字,表明两层意思:一是这枚钱币是大宋朝国家发行的;二是钱庄是官办的金融机构。 二、大宋钱庄系列钱币的作用。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指出:“宋代的货币流通成一种割据的局面,各区所用的钱币不一样,除纸币外,还有铜钱铁钱之分,铜铁钱本身又有大小钱之分……这些都替兑换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宋朝有所谓兑坊的,他的性质如何,不大详细。”“宋代的汇兑业务,初年还是由政府机关办理,和唐宪宗时的办法差不多;许人民在京师向左藏库付现款,到各州去取现,叫做便换。”
大宋钱庄系列钱币的出现,是对彭信威先生以上论述的最好证明。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第一,宋代官办的汇兑机构称“钱庄”而不是“兑坊”。第二,大宋钱庄或者就是左藏库附设的办理具体业务的机构。第三,钱庄不但办理彭先生所说的在京师付款到外地兑现的“变换”业务,而且办理用京师不能流通的钱币(纸币、铁钱等)兑换大宋钱庄系列钱币的业务。第四,兑坊可能是民办的金融商铺,官府不可能允许其承办地区间的汇兑业务,充其量也只能是承办一些民间的银钱兑换业务。 那么,为什么要兑换大宋钱庄系列钱币呢?大宋钱庄系列钱币又有何作用呢?这还得从宋代不同的货币区谈起。宋代四川、陕西等地通行铁钱,既有历史的渊源,也关防止铜钱流入周边国家的策略。但由于铁钱购买力低下相对沉重,流通不便,于是纸币交子又应运而生。“所以交子的流通范围,除四川外,不外河东路和陕西路,换言之,即铁钱流通区域。后来的钱引,流通区域比较广,除四川外,还有京东、京西、淮南、京师等路。”(彭信威《中国货币史》)可以想见,上述地区进京办事人员只能携带铁钱或者纸币。但这些钱币在京师是不能流通的,肯定会被拒收。所以,大宋钱庄系列钱币就是为不同货币区域进京人员准备的地方性代用币。进京人员凭铁钱、交子或钱引等按一定比率兑换成大宋钱庄系列钱币,可在开封府范围内花销。也许有泉友会问:进京人员不是应该在汴梁城范围内活动吗,怎会在开封府范围内花销呢?这是因为大宋首府开封府是汴京所在地,下辖17县,汴京也在开封府的行政管辖范围之内。进京办事人员的活动范围不会只局限于汴京城内,所以代用币已书明“开封”字样。至此可能还有泉友会问:如果是为了方便进京人员使用钱币,为什么不直接为其兑换国家正式铸行的年号钱呢?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外来人员趁机多换铜钱,然后将花销后剩余铜钱带回去,造成铜钱流入铁钱区。而大宋钱庄系列钱币不是足值钱币,几种钱币均只有折三钱大小,币值是硬性规定的。这种钱币只能按行政命令在开封府范围内行使,其他地区是不会按面值接受的。所以进京人员返回前还需将其兑换成本地钱币,才能不受经济损失。 大宋钱庄系列钱币是地方性代用币,仅为不同货币区域进京人员在京花销提供方便,所以货币投入量本来就不大。加之有较严格的兑换办法,并及时回收,所以后世遗留不多,此前谱录均不见刊载。图二所示当十型银质钱币更为少见,笔者认为是为钱庄开业专门铸制的银质纪念币,不会按面值流通。过去认为钱庄出现于十六世纪的明代嘉靖年间,开封代用币的出现,将钱庄的出现提前了至少400年。同时,这些代用币也是宋代货币金融制度和管理形式的确凿证据,为开展此类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姗姗来迟的大宋钱庄系列钱币更显得异常珍贵。 (本文借用了数帧网络图片,特向发图者深表谢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