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产基地与反季节栽培支撑菌产业

 老刻刀 2014-04-26

生产基地与反季节栽培支撑菌产业

  云南省的野生食用菌天然生长期是夏、秋季,以前消费者吃菌是季节性的,而现在昆明市场上一年四季都可吃上新鲜菌,这得归功于食用菌人工栽培技术在云南的成功和发展。因此,食用菌的栽培成了云南省绿色生物资源的开发项目之一,一些食用菌生产企业走出了出口和餐饮共同发展的路子,以企业的特色和优势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让食用菌飘洋过海大洋人的腰包。昆明玛斯诺绿色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把食用菌出口与餐饮结合起来创外汇的非公经济企业。该公司经过20年来在食用菌方面的经营、研究和开发,食用菌栽培项目在西部大开发中被昆明市列为生物资源开发重点项目。在省、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扶持下,玛斯诺已发展成集绿色生物资源研发,野生食用菌生产、加工、冷藏、餐饮和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并正在朝着食用菌生产加大出口量和渗透餐饮业创品牌的方向拓展。

  该公司总经理李忠义介绍,他们下属的呈贡县野生食用菌栽培基地已发展成为云南省野生食用菌栽培规模和技术一流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在栽培方法和技术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目前,玛斯诺不仅能进行人工栽培白灵菇,而且还能反季节生产出优质、高产的白灵菇等品种的其它食用菌。特别是当其它省市因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不能生产白灵菇的时候,云南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适宜白灵菇生长的环境优势,使得白灵菇的反季节栽培在云南达到工厂化批量生产。在北方冬季栽培白灵菇需要温室大棚、加温设备,而在云南栽培白灵菇却不需上述设备,节约了成本资金的投入,因此云南省的白灵菇种植更具有区域优势。

  玛斯诺公司在研究、开发方面主要依托西南林学院、云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已成功栽培白灵菇、杏鲍菇、长根菇、茶树菇、竹荪等珍稀食用菌类,充分利用云南省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优势,依靠大学(院校)、科研院所的食用菌研究专家和技术力量,形成了区域化种植白灵菇的生产规模。多年来,为社会提供了技术培训指导和食用菌栽培的实验基地,走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发展模式,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创造了条件。玛斯诺先后开发出适销对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野生食用菌产品,在深加工方面引进先进技术,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和包装,创出了忠义山珍牌野生菌等系列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青睐。同时,企业生产紧抓质量不放松,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产品在全国连锁销售并向国外市场拓展,形成了产、供、销、餐饮一条龙的经营体系,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玛斯诺公司经营的野生食用菌的干品、保鲜、速冻、冰冻产品已有60多种,成为昆明食用菌产业化的龙头企业。食用菌产品分别销往北京、深圳、上海、香港等30多个城市、地区及日本、意大利、瑞士、法国、德国等国家。

  李总经理告诉记者,针对市场食用菌供不应求的现状及企业发展的需要,玛斯诺公司将扩大企业硬件规模,为野生食用菌的栽培、储藏、保鲜、深加工带来便利和质量的有力保证;利用公司已占有的国内外市场优势,以渗入餐饮业搭建起来的市场消费平台,拓展东盟绿色产业市场,随着东盟经济及投资环境的良性发展,将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企业发展机遇,是企业响应云南省走出去战略的机会。此前,玛斯诺公司已开发出独树一帜的野生食用菌靓汤系列美食品牌并推向广州、深圳、香港等市场,成为消费者品尝野生食用菌的首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