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惜生命 【全攻略】

 一辰周易任老师 2014-04-26
珍惜生命 【全攻略】

人因为珍惜生命 所以健康

人因为珍惜生命 所以快乐

人因为珍惜生命 所以幸福

一个不知道珍惜生命的人

一  对不起自己

二  对不起社会

三  对不起父母

四  对不起天地

图片

生命的重要性

人的一切活动以生命为基础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以生命为基础的。没有了生命,人的一切活动都谈不上。生命基础决定了人的活动。人的体力、智力和智慧的大小决定了人活动能力的大小。超出了生命能力范围的活动会对生命带来损害。 ­

图片

人生以生命为根本

     社会上的人都知道追求人生的幸福,都能够设计自己美好的人生前途。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都有美好的憧憬。但,人生是以生命为根本的。在追求人生幸福的同时,把生命给忘了,甚至于以生命为代价;那么这种幸福一定是短暂的。世界上的人都知道人生,在追求人生种种的时候往往把生命遗忘了,或者甚至说估计不了生命了。不知道离开生命的人生设计常常是最危险的。人们在单纯追求人生时经常走着最危险的道路。单纯的人生是不纯在的。人生以生命为根本。 ­

图片

生命是我们日用而不知的课题直至她受到危害或威胁

     每个人天生有命。正因为命是天生下来就有的,而不是后天再造的,所以我们每天用她而不知珍惜。每个人在年轻时都有美好的想象。每个人在身体好时都以为自己的身体一直会是好的,自己的生命是永远健康的,直至生命的存在受到威胁。   ­

    命是天生就有的,呼吸、吃奶这些生命的程序是自然就会的,所以生命引不起人们的重视。 ­

    饮食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饮食仅被当做身体需求,甚至过分到口味和美食的奢求,而不是当做生命的过程。 ­

   命是天生就有的,生命的基本程序是自然能达到的。所以人们就可以不顾及生命而是用她,甚至于自觉不自觉地损害她。 ­

     一旦生命受到了危害,比如说:身体有了重大的创伤或重大疾病;一旦生命受到了威胁,比如说:在某某生死紧要关头。人们才觉得生命的可贵,才会有竭尽全力求生的欲望或渴望,才知道原来生命需要珍惜。但,到这种时候,常常都晚了。 ­

     历史上,人们都在讴歌救人于危重之中的名医和神医。历史上,人们都在讴歌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历史上,人们都在赞美救人于危难的勇士。历史上,人们都在赞叹解人于灾难的奇迹。但,几乎没有人美言于更为重要的日常珍惜生命的行为。 ­

     一个人如果在健康时就珍惜生命,如果在健康时就寻求生命的真理。那么,无论他的一生如何。在他临终时,他将不会拥有那最大的遗憾。 ­

生命的本义  变化和延续
命是固有的  也是非固有的

     人的生命是固有的,是因为每个人的命都是天地、父母给予的。讲天地是指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人种,讲父母是指每个人都由父母所生。每个人一出生,就有了天地、父母所赋予他的命,这就是说人的命是固有的。但由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所从事的工作和生活不同,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命也不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命也是非固有的。 没有固有的命,就没有非固有的命。有了非固有的命,固有的命才能发挥出其巨大的价值。 
非国有的命以固有的命为基础。固有的命靠非国有的命得以充分的发挥。 


命是能生的  也是能损的

     我们都知道生命一词,都知道人最可宝贵的事生命,甚至还有说,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 其实,生命不应仅仅当做一个名词。生命的生是动词。生命的意思是不断地生这个命,命需要生才能够存生。 
     生命是最可宝贵的,因为不生就没命了。但生命对于人来说不知有一次,而是有无限次,每一次呼吸都可以是一次生命的过程。饮食、睡眠等都是生命的过程。 
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生得好,则命好,就是真正的生命。生的不好,就边生边损命,如暴饮暴食;饮食是生命,但因有一个暴字,就变成了损命。更有甚者,纯粹是损命,如拼命工作,玩命干活;那字眼就是在损命。 
     我们人混淆了命和生命的含义。命不等于生命,生命也不等于命。命一旦没有了,再生就晚了。命一朝受了损,恢复起来很难,这有积劳成疾,积郁成疾,积怒损命。 
     我们说,生命不仅是十月怀胎诞生一个婴儿,而是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生命。一旦生停止了,那么命就没有了。所以生的如何,关系到命的质量如何。 
善生者命好,不善生者命差,逆生者命死。 


生命的含义不仅在于保持固有的命更在于改变命和延续命

     每个出生的人都有自己固有的命,这指的是每个人的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人人都不一样,存在着个体的差异。      由于我们没认识到生命的真实含义,绝大部分人在不自觉地进行着生命的过程。通常人们只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固有的命。有时甚至固有的命也保持不了,这就造成很多人的英年早逝。 
     其实,因为命是生的,不同的生的方式和方法可以造就不同的命。就是说,命是可以改变的,也是可以延续的。生的好,命的品质会提高;生的不好,命的品质会下降。生的好,命可以延长;生的不好,命可以缩短。 
     生命的含义不仅在于消极地、被动地和不自觉地保持固有的命,更在于积极地、自觉地和主动地改变现有的命和延续自己的命,就是说,在于提高命的质量,或者说是提高生命的质量。
生命的表现  形式和状态 

形式

     有内容就一定有形式。生命有丰富的内容,就有丰富多彩的形式。      其实,生命的每一种表现状态都可以称做是一种形式,但由于许多状态是身体派生出来的,那么从研究方便来说,确定身体是生命的一种形式。同理,也可确定心理或身心是生命的一种形式,我们通常关注的人在垂危状态时表现的也是一种生命形式。就是说:我们的身体、身心以及我们通常认识到的生命,都是生命的表现形式。 
     有的人身体不好,但能活很长时间。有的人身体好,可说走就走了。说明命不完全由身体主宰。 
有的人很笨,但长寿;可有的人很聪明,却短寿。因此也不完全由我们通常认识的心(聪明程度)来主宰。
     身心这个形式比较更接近于生命整体。因此身心健康的人相对长寿,身心不健康的相对短寿。但也不尽然,有的人心很好(心理健康),但短寿;有的人心邪恶(心理不健康),却长寿。因此身心也不等同于生命。 
     形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内容,但不可能完全代表内容。因此,我们仅凭身体状况、身心状况和我们所观察到的生命状况来评判一个人的生命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通常对生命的认识除了健康状态,就是疾病状态,活着直至垂危时我们才能想到生命。在健康和疾病状态时,我们认为那都是身体的原因。 



状态

     可以说人生的一切表现都是生命的状态。如高兴、烦恼、疾病、悲哀、兴奋、快乐等等,都是生命的状态。 
     如有的人健康,但不快乐;有的人健康,也快了。有的人有病,但快乐;有的人有病,不快乐。有的人坚强,有的人脆弱。有时有力量,有时没有劲,有时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都是生命的表现状态。 
     生命的表现状态可以说是无穷无尽,有的时候还有伪装的状态。如化妆、演戏等就是在伪装状态。状态是生命的表现,不等同于生命。 


所有的形式和状态都根源于生命本身都是生命系统的不同表现

     只有生的命和不断在生的命才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状态。如果生命停止了,那么表现的形式和状态也有限了。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所犯的最大的失误是过于重视表面的形式和状态,而不能认识到生命本身。人们对表面的形式和状态投入了巨大的精历和注意,却不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不能进入到对生命本身的认识。 
     生命系统是我们人类远未揭开的巨大奥秘。正因为生命系统的奥妙无穷,才有那么多几乎是无穷无尽的表现形式和状态。正因为生命系统的活力,才有那么多鲜活的形式,才有那么多鲜活的状态。 
     人们在观看或观察生命的形式和状态时,往往跟看花一样。只看到了花朵的美丽,不知道花枝、花干和花根默默无闻地工作了多少日夜。甚至于有的人把花朵采下来,她们在那一刹那并没有想到,离开根的花是不长久的,也不会真正的仙活。 
     我们对生命的研究也是如此,不断采摘生命的花朵,却一直未深入到生命的根。 

生命的力量
体力

      体力通俗点讲就是身体的力量,在形式上属于身体的层次。       人的体力有大有小,不同的人不一样,存在着个体差异。体力并不是人的生命的本质的力量,因为人的体力几乎没有一种是可以和动物相媲美的。
     人的体力可以从饮食和锻炼获得。 
     饮食可以增加体力的储蓄和准备。锻炼可以使人的体力得到积累和加强,也可以使人的体力得到定向化使用的训练和强化。 




聪明力

     聪明力是我们通常说的脑力、智力,在形式上属于身心层次。      人的聪明力有大有小。聪明里的表现形式和状态是多种多样的。聪明力是人生命的本质力量之一,但不是全部。没有一种动物可以和人的聪明力相媲美。 
     聪明力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 
     早期的聪明力应该是通过实践获得的,通过个体的和群体的实践,人们慢慢形成了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见解,也逐步形成了对事物认识的思维方式,这些积累起来,传下去就成为人们可以学习的知识。 
     后期的聪明力应主要靠学习获得的。因为随着人类实践和接触事物的面越来越广,也越来越深入,靠个体的实践或一小群体的实践已远远不够,这个时候就需要学习前人的和旁人的经验知识,借此提高自己的聪明力。学生上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提高聪明力的过程。 
     聪明力是人的本质力量之一,因此这种力量是人的命或生命所固有的。如果离开了人这一前提,那么所有动物的学习和实践所获得的聪明力是极其有限的。 


智慧力


     智慧力是人的生命所特有的力量,在形式上属于生命层次。      智慧力的表现应该是多种形式的,比如说,创造力和发明力应该属于智慧力的范畴。但创造力和发明力本身也是分不同层次的 
     创造力和发明力往往不依赖实践而存在,而依赖人的生命和探索而存在,但依赖于实践的检验。比如说,门捷列夫发明了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可以通过响尾蛇的启示而想到元素的周期列,这一方面依赖于他的生命,一方面依赖他的探索,更重要的是结论出来了,还依赖于未来的实践。 
     人们通过探索可以对客观世界提出各种假说,这就是智慧力的表现。但只有深沉的智慧力才能提出正确的学说。 
     智慧力是人的生命的本质的力量,使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典型特征。 
     智慧力通过养生、探索和求真而获得。 
     养生可以完善人的生命,探索可以开阔思维,求真可以使人的智慧趋向真理,还可以印证人的思维和客观真理的吻合程度。求真在社会上通常通过实践的过程而完成。

养生的真义




养生的目的是生命

     在这个世界上好像每个人都知道养生,但养生的目的究竟是为什么,各有各得理解和认识;好像没有人知道养生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养生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生命。我们的命是需要生的,生是需要养的。养生到生命是一条快捷的直路。。 
     善于养生者必然生命,不善养生者可能会生病。 
     命是生的,病也是生的。具体是生命还是生病,区别就在于明不明白养生。 
     养生的目的是为了生命,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这一点。 




真正的养生不考虑疾病

     真正的养生不考虑疾病,养生的目的是为了生命。      术业有专攻。如果命生好了,病自然就少了。命生不好,病自然就多。 
     考虑疾病的养生或以疾病为目的的养生,只是医疗的辅助,而不是真正的养生。 
     医疗是治病的,治病是为了把病治服或截断生病的途径。病是生出来的,任何疾病都可以是一种生命。把病给治没了,自然就不需要生病的能量了。所以,治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生命,或保证生命的能量供给。 
     因此,考虑疾病是医疗的范畴,而治病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生命。所以,正确的养生不考虑疾病,只考虑如何把命生好。 
     世上真正的养生少,而做为医疗辅助手段的养生多,甚至可以用多如牛毛来描述。 
     正因为人们不明白真正的养生,不知道命是需要生的,平时只有到了有病甚至严重疾病时才找医院治病;医院治不了时,有病乱投医,才尝试各种各样的方式治病;因此就产生了数不清的各种各样的做为医疗辅助手段存在的保健和养生方法。 
     正因为人们只看重眼前实际的目光,真正的养生几乎被人彻底遗忘了。 
     如果说一种养生的方法不治病,那几乎没有人会相信这种养生。但人们不知道的却是这种养生可以生命,而命好是人生最根本的。 
     只有在生命基础可以保障的前提下,治病才成为可能。如果生命的基础没有保障,那么治病必定会事故频发。 
     无论是有病无病,真正的养生都是必需的。只有命养好了,才能真正的健康。 
     真正的养生不考虑疾病,只有养好生,生好命,一条直路地走下去,才能生生不息,才能最终将疾病甩在后面。 
     生命的速度战胜了生病的速度时,人就越来越走向健康。 
     如果不注重养生和生命,一味的强调治病,那么可能因此而产生很多的副作用。这就是片面思维的悲哀。 
     养生不排斥治病,养生可以保证治病的原则顺利进行。治病不能排斥养生,养生可以巩固治病的效果。 
     养生和治病是为了达到生命的两条不同的道路。 
     真正的养生不考虑疾病。 



养生提高生命的力量

     养生是为了生命。命好了生命的力量自然就加强了,因此养生就是提高生命的质量。      生命的力量包括体力、聪明力和智慧力。 
     有了体力,人就能抵抗各种疾病。有了聪明力,人就能克服人生的各种困难。有了智慧力,人就能认明真理,走正确的人生道路,获得幸福。 
     每个人天生都有自己生命的力量,但是经过好的养生滋养后,人的生命的力量会更强,从而是人生有更大的价值和意义,有更大的贡献。这就是真实的养生。 
     单纯地把养生局限在抵抗疾病的层次,是因为只认识到了身体,未认识到身心和生命。 
     生命是整体的,好的养生必然生命,生命必然带来生命力量的提高。 
     生命力量的提高是人类和人本身生命发展的必然之路。

珍惜生命
生命不等同于身体和身心



     通常养生局限在身体层面,讲的是身体好。因此养生多数养的是心肝脾肺肾等肉体器官。但是身体不等于生命;同样,身心也不等于生命。 
     身体和身心都是生命的表现形式。 
     身体不好可以损害生命,但生命力强的人,疾病会很快退去,而生命力弱的人,疾病会缠绵难去。 
     身体只是完整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身心也是生命的组成部分。身体和身心都不是完整的生命。 
     身体是值得珍惜的。 
     身心也是值得珍惜的。 
     生命更是值得珍惜的。 
     养生不但是养身体,达到身体健康;更要样身心,达到身心健康;根本还要养生命,达到生命健康。 
     单纯的养身体,或养身心都只是养了生命的部分,不能代表完整的生命。 
     养生要达到生命的层次,必须对传统的和现有的养生思维观念有一个突破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将养生和健康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领域和新的层面。 



生命是我们还未知的课题



     人们对于生命的认识,从身体入手,认识到了基因的层次。但即使到了基因的层次,科学还要进步,还没有完全揭开生命的奥秘。从心和大脑开始,认识到了心理层次,但心理并不是生命的全部。 
     自古及今,人类的经验、知识和科学以及各门宗教对生命都有解说和认识。但直到现在,对生命的认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论题。 
     人们对生命和人生的认识归结到命时,都没有话说了,就是一句“命该如此”。由于人们未认识到命,因此说“命该如此”,也就无法知晓生命了。 
     其实命就是能生的,命也是可以改变的。只是人们没有对生命的认识而已。人们关注身体和身心健康,对生命的延续已经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还未深入到生命真正奥秘的层面。 
     生命这一课题远比我们现在和探讨的结论复杂得多。但一旦我们到达了对生命整体的真理性的认识,也可能比我们现在要思考的简单得多。 
     我们人类处在对生命认识复杂的多和简单的多的中间,因此我们不能动辄地谈穷尽了生命的真理,知晓了养生的真谛。 
     把身体和身心简单地等同于生命是没有认识到生命的复杂。把生命归于神秘和不可知是没有认识到生命的简单。 
     生命是自然造就的,任何神秘的力量都是自然力的一部分,只是人们未认识到而已。生命也是社会培育的,但把复杂的社会因素添加到生命的研究中去,只能增加复杂。 
     谈到这里,我们还是未真正揭开生命的奥秘。 




人的一切活动应以珍惜生命为前提

     人最可宝贵的是生命,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在从事任何的活动时,应以珍惜生命为前提。因为生命是人的根本,而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凡事经常提倡拼命、玩命或耗命,这是错误的。 
     人所创造的一切应能造福于人自身,而造福于人自身莫过于珍惜自己的生命。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以珍惜生命为根本来规范自己的人生,那么这个人一定会开始春风得意,然后就再也得意不起来。 
     如果一个群体不知道珍惜生命,那么这个群体的整体必然杂乱无章。 
     如果一个社会不知道珍惜生命,那么这个社会必定经常疯狂。 
     人是以生命为基础开展各种活动的,不珍惜生命,等于偏离了正确的人生道路,必定后患连连。 





人类的发展就是为生命的发展提供最广阔的空间



     人生以珍惜生命为根本。 
     生命的珍惜不是固死的,而是鲜活的。因为命是可变的,而生命也是可变的。 
     不同的物质和社会条件会给生命的发展带来不同的空间。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就是为群体生命和个体生命提供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 
     生命的发展空间越大,生命所能展示出的价值和意义就越大,就越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幸福积淀。 
     如果一个群体压抑了生命的发展,那么这个群体肯定进步缓慢。 
     生命的力量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重要力量。如果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人,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美好的社会。 
     社会提供生命发展的空间不是杂乱无章的,而应是有序稳步发展的,久之会导致整个的失衡,这是社会的灾难。 
     生命的发展并不是拥有或掠夺更多的社会财富,而是保持生命的健康,增长生命的能力,实现生命的价值,让人的一生生命灿烂。 
     一个关注自己生命发展的人,必定是有人性光辉的人,因为人只有在人性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人性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生命发展的人,一定是有爱心的,也一定是有奉献精神的。 
     如果人们都知道了生命时最可宝贵的,都以珍惜生命为根本。那么人人都会安居乐业,个个都能礼让有节,没有过多的贪欲,也没有过多的纷争。社会一定会太平。这是珍惜生命的必然结果。 
     生命的发展带来的是文明的力量。生命的每一次重大的发展都闪耀着真正的人性的光辉。 
     只有靠生命发展推动的社会进步,才是真正的文明的人类的发展方向。仅靠财富的堆积和财富的掠夺带来的社会发展,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