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133)-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1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乙)

陶女乐俑
【北魏(386—534年),1953年陕西西安草厂坡出土,弹琴俑高22.5厘米、歌唱俑高24厘米】
此墓还出有吹排萧俑1件,吹奏俑1件。当时的宫廷和高官府宅内设有乐队,有时并加演唱。曲式固定,歌词则可由帝王、官吏创作,或采自民间,演出时边奏边唱,或双手击拍作为节奏。

永固陵石券门
【北魏(386—534年) ,1976年山西大同永固陵出土】
“永固陵”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文明皇后冯氏的陵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北的西寺儿梁山(古名方山)南麓。该墓始建于孝文帝太和五年(公元481年),经8年完成。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冯氏死,同年入葬,称“永固陵”。冯氏生前曾两度“临朝专政”,又虔信佛教,其陵墓与佛寺相结合,布局有佛教特色。该墓室过道石券门两侧盒柱雕饰精美,各浮雕一个手捧莲蕾的赤足童子和口街宝珠的长尾孔雀,下为虎头门墩,雕刻精细。这些石刻因长期封在基墓内,未经露天风化,保留着雕刻刚刚完成的原貌,是研究北魏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

彩绘双丫髻陶女俑
【西魏(535—556年),1977年陕西汉中出土】

贴金石佛头像
【北齐(550—577年),1996年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山东青州博物馆藏】

彩绘石佛像
【北齐(550—577年),1996年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山东青州博物馆藏】

贴金彩绘石佛像
【北齐(550—577年),1996年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山东青州博物馆藏】

黄釉乐舞图瓷扁瓶
【北齐(550—577年),1971年河南安阳出土,高20.5厘米、口径5.1厘米、足径10.1厘米】
这件扁圆形壶的两面,模印出同样的胡人乐舞图像。舞蹈者和伴奏者的形象、服饰,表现的是典型的西域胡人;所表演的乐舞,来自当时的“石国”(即今中亚塔什干地区),也就是后来盛行于唐代的“胡腾舞”。

青瓷莲花尊
【北齐(550—577年),1948年河北景县封氏墓群出土】 此器造型挺拔,装饰瑰丽,釉层凝厚,是北方青瓷精品。

陶牛车
【北齐(550—577年),1955年山西太原圹坡出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