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博(135)-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15)——隋唐五代时期(乙)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4-04-26

 国博(135)-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15)——隋唐五代时期(乙)

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15)——隋唐五代时期(乙)

 

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

【唐·开元十一年(723年),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廉墓出土】

唐时,中亚有许多乐师、歌舞者留住长安城内,唐高祖曾拜中工安国出生而长居长安的安叱奴为散骑常侍。曹国人曹保及其子善才、孙曹纲都是蜚声艺林的琵琶名手。宪宗元和时,西域米国人米嘉荣曾为唐朝廷供奉。是歌曲名家。玄宗开元时,康国、史国均造使献胡旋女子。南亚、东亚诸国中的骠国、扶南,以及日本也有很多乐工旅居长安,带来了很多新的乐曲和乐器。

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15)——隋唐五代时期(乙)

 

三彩釉陶胡人骑卧驼俑

【唐·开元十一年(723年),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廉墓出土,高39.4厘米、长47厘米】

此俑作一胡人骑于卧驼上牵缰起身状,是当时生活的写照,而驼首高昂也是唐代骆驼雕塑的典型特征。此俑造型饱满生动,釉色瑰丽,是艺术效果极佳的三彩精品。唐代陶俑的施彩方法,有的是素烧后于表面先施一层白粉,再精工彩绘;有的是先彩绘,再烧制。烧制三彩釉陶是唐代的新工艺,以其釉色莹亮、斑斓绚丽而倍受喜爱。


 

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15)——隋唐五代时期(乙)

 

描金石雕武士俑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958年陕西西安杨思勖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15)——隋唐五代时期(乙)

 

便服男陶俑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958年陕西西安杨思勖墓出土,高52.5厘米】

唐朝受外来文化影响,男子服装一改褒衣博带、高冠革履的传统样式,而把头戴幞头、身着圆领袍服、脚穿高制靴作为最流行的着装,称之为“常服”。除了重大典礼活动外,上自皇帝贵族,下至百姓奴姆,都着此装束。此俑即着常服。其基本形制是圆领、窄袖,襟已没有边缘,长及于足部或膝下,穿着者的高低贵贱主要靠袍服颜色来区分,或以纹饰、佩饰、质料来分别等级。中唐以后,服式渐宽松,以大袖宽身袍服为常式。唐代楼头、袍、靴等服制影响到了宋代、明代,对朝鲜、日本的服饰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15)——隋唐五代时期(乙)

 

女陶俑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958年陕西西安杨思勖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15)——隋唐五代时期(乙)

 

钱鏐铁券

【唐·乾宁四年(897年)】

钱鏐(852—932年),吴越国的创建者,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曾任唐振海、镇东节度使。这是唐昭宗赐给钱鏐享有“死罪免死”特权的铁券。


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15)——隋唐五代时期(乙)

 

彩塑供养菩萨

【唐(618—907年),甘肃敦煌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15)——隋唐五代时期(乙)

 

秘色葵口瓷盘

【唐(618—907年),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

秘色瓷是越窑青瓷的精品,鲜为人见。在地宫出土的“衣物帐”上,明确记载此盘即秘色瓷。


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15)——隋唐五代时期(乙)

蓝釉陶驴

【唐(618—907年),1956年陕西省西安市小土门出土,高23.5厘米、长26.5厘米】

陶驴背上鞍鞯勒饰俱全,身体比例匀称,形态颇具动感,生动传神,最为珍贵的是它全身施蓝釉。在唐代三彩陶器中,黄、绿、白三种釉色最为常见,蓝釉器则少见,蓝釉俑就更少。蓝釉出现于盛唐时期,其氧化呈色金属主要是钴。唐三彩中蓝釉的出现,是此后中国瓷器使用青花釉料的先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