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食用菌生产的历史及发展方向

 老刻刀 2014-04-26

我国食用菌生产的历史及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09323 1618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也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经历了悠久岁月。东西方文明古国的早期历史文献中,都记述了关于菌类的栽培。在2000年前的史料中已有记载,《吕氏春秋》载有"味之美者,越骆之菌。"《史记》中有对获各的记载,称为"千岁松根,食之不死";东汉王充的《论衡》中就谈到"紫芝"可以像豆类在地里栽培。我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灵芝可治神经衰弱、心悸、失眠等症,并根据菌盖色泽,评述品质高低。6世纪贾思辨的《齐民要术》"素食篇"中详细介绍了木耳菹的做法。7世纪段成式写的《西阳杂俎》中,有关于竹荪的描述。苏恭等人著的《唐本草注》中记载了"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尔"的原始木耳栽培法。唐代韩鄂编的《四时纂要》中,则比较详细地叙述了用烂构木及树叶埋在畦床上栽培构菌的方法。"种菌篇"还对菌子的种植、管理、采收、于藏以及菌的有无毒性,能否食用, 作了具体叙述。南宋陈仁玉撰写了第一部《菌谱》,其中对侧耳作过"五台天花,亦甲群汇的评述。还对浙江东南部十一种食用菌列述了名称,并对它们的风味、生长习性和出菇环境等作了精辟的论述。这一时期我国人民认识和利用食用菌知识进步很大。在西方国家中,希腊有一名医师在公元1世纪提出用木屑在畦床上栽培杨树鳞耳的方法。到16世纪末,意大利的一位名医用这种方法栽培成功,后来大力传播。虽然这些办法比较原始,但它具体记载了我国食用菌科学知识的渊源,具备了为后来半人工栽培的雏形。这一阶段从技术上考虑,完全是靠食用菌的孢子漫天飞,天然生产,人们只是认识了现象,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抱子飞扬,天然生长"。这就是食用菌栽培业的诞生。  
   
我国食用菌半人工栽培,有规模的生产应始于元代,可以说是商品生产的开始。王桢撰写的《农书》详细记载了香菇伐树砍花的栽培法:"取向阴地,择其所宜木,枫楮栲等树伐倒,用斧碎砍成坎,以土覆压之,经年树朽,以蕈砍锉,均布坎内,以蒿叶及土覆之,时用泔浇灌,越数时则以槌击树,谓之惊蕈。雨露之余,天气蒸暖,则蕈生矣……采之讫,遗种在内,来岁仍复发"。至今,我国不少地方沿用其合理的部分。如选树、砍花、惊蕈等。这一时期的技术也逐渐成熟,如潘之恒于1500年完成的《广菌谱》,记载了鸡菌和其他40多种可食菌的生态和利用价值。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对前人记述的20多种有药用价值菌类的名称考证,对形态、栽培、采集方法和药用功效作了详细论述。始于1000多年前的木耳半人工栽培方法,在林区代木,以粥培菌者今日也常有出现。茯苓作为重要药用真菌,也是1000年前就在松根周围掘取菌块,切块就地下种栽培。800 年前在浙江西南部山区由吴三公创始砍花栽培香菇的方法,在龙泉、庆元、景宁三县山区农民遂以伐木栽培香菇为专业积累了在林内选场、倒树、砍花接菌和击树惊蕈的经验。这一时期从技术上总结可以是"人工砍花,自然接种"  
   
我国近代食用菌生产新产业的形成,始于本世纪30年 ,上海引进了双孢蘑菇的纯种堆料栽培技术,在向各地推广栽培中,逐步改进操作技术以适应各地的栽培条件,在引种中评比出优良菌株,并改进制种技术,就地以麦秆、稻草为基料,以猪粪、牛粪代替马粪配料,在室外堆制腐熟,还用土粒代替泥炭为覆土等成功经验,扩大了生产。50年代以来,随着战后经济复兴,食用菌生产广泛推广了纯菌丝体接种,像传统的食用菌香菇、木耳,至今仍打孔接种。这一时期的技术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总结为"人工培养纯菌丝,打孔接种"  
    70
年代,由于人工培养纯菌丝的兴起,并开始采用木屑、棉籽壳等农副产品下脚料栽培食用菌。代料栽培的探 索,广开了利用其他农副产品及工业生产的下脚料如啤酒精、甜菜渣、中药渣、废棉等配料堆料,就地取材,使食用菌生产走出山区,向广大农村和城郊区发展。栽培食用菌的培养料改进,以尿素、硫酸按代替畜粪,发展了无粪合成堆料。这一时期主要技术是"代用料栽培,无菌接种"  
   
我国食用菌发展的方向:根据国内外消费市场的变化, 专家们预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食用菌发展的趋势,一是大力发展传统产品,如陕西应在陕南大力发展木耳、香菇生产。香菇的世界贸易量约在30004000吨;主要进口国(地区)为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香港香菇消费量为世界第一,年消费量在20002500吨左右,从我国进口干菇只有300吨左右,主要因为香菇品质差、花菇少、包装不讲究、货源不稳和缺乏竞争力。近年来,美国、前联邦德国、英国、加拿大、法国等欧美国家食用木耳数量也在增加,木耳一直处于紧俏状态;国内市场也在逐年扩大,福建省每年调入100吨,仍供不应求,可以大力发展。二是稳步发展菇类生产,我省应在关中以平菇、草菇。 猴头菌等为主,有计划地布局生产量,提高单产水平。要加强国内市场宣传,在市场尚未打开之前,要稳步发展,计划生产,防止宏观失控。三是开发野生菌类资源,陕西省秦巴山区,野生资源十分丰富,应加强驯化,进一步开发新领域。四是发展观赏真菌和家庭园艺。用菌类制成盆景供观赏已出现在街头,任阳真菌研究所研制的灵芝盆景就具有特色。城市居民利用阳台、走廊或起居室一角,进行家庭栽培,既可随时采食,又可丰富业余生活,增长科学知识,与养花相比,更是一件有趣的家庭园艺。  
   
近几年,我国的食用菌事业正以空前的规模向前发展,生产技艺也有很大提高,特别是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在食用菌资源调查、野生品种驯化、栽培技术、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应用之间的周期日益缩短的趋势。如对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遗传机制、营养生理、生殖生理及酶的功能的研究都有了进展。我国和世界先进的国家相比,在食用菌研究和生产的发酵、代谢、遗传、育种等方面还有一段距离。我们必须努力探索,逐步改变手工操作,栽培管理实行机械化。可以预见,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食用菌将会成为举世瞩目的新兴产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