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汉鲁达

 昵称503199 2012-12-08

好汉鲁达

(2012-12-06 20:28:37)

    对于写小说的作家而言,他所写的一切故事几乎都可以说是作者的自传。唯一的分别,是故事取自于作者真实的生活经验,还是取于作者思想上的精神冒险,亦或是两者都兼有之。

 

    施耐庵作《水浒传》,写到第三回鲁达初逢史进和李忠两人,邀与一道去吃酒,去处是一个有名的酒家。作者单为赞这酒家,作七言律诗一首:

 

    风拂烟笼锦旆扬,太平时节日初长;

    能添壮士英雄胆,善解佳人愁闷长。

    三尺晓垂杨柳外,一竿斜插杏花旁;

    男儿未遂平生志,且乐高歌入醉乡。

 

    此诗前面六句,委靡不羁,一派消沉不平之气;结尾两句,一下子点明了委靡和消沉的原因,原来是因为“未遂平生志”,所以才“且乐高歌入醉乡”。

 

    我们再看此时小说中的三人,鲁达是个提辖,性格豪放,是典型的性情中人,没有什么远虑长谋,用他自己的口头话讲,哪里有什么“鸟平生志”。史进的性格颇近鲁达,但还有点小小差距,性情有了,但豪放处还是有所不及;史进千里去投师傅王进,无非是想混个差事,哪里有什么“平生志”可言。至于李忠,此人虽然号称“打虎将”,且也是梁山好汉之一,但实际上是个心思委琐的庸俗人,眼里装满了钱利,根本不必跟他谈什么“平生志”。

 

     李忠跟鲁史二人坐在一起,其实是相当不配调的。

 

    鲁达实际上是很看不起此人的。这一点,在三人酒到半巡时就表现出来了。鲁达想救助被镇关西欺凌的金家父女,身边银子只有五两,嫌少,于是向史李二人开口暂借,史进表现非常大方,甩手就是十两银子,且申明“直得什么,要哥哥还。”再看李忠,只摸出二两,还小气得不敢吭声。鲁达当场就冷眼他“也是个不爽利的人。”把自己和史进的十两银子一起给了金父,二两银子当场马上就丢还给了李忠。

 

    座中三人,鲁达的性情和豪放,史进的爽朗和大气,李忠的委琐和世俗,各自显露无遗。试想鲁史二人尚且没怀什么“平生志”,如李忠这样俗气的一个人,更没有什么“平生志”可谈了。

 

    这里,不妨再饶舌上一句。无论武艺还是情怀,鲁达都绝对是梁山好汉中第一流的人物,是真正行侠仗义,助人为乐的好汉子,真大侠。惟其如此,所以他也才不会有什么真正的“平生志”。在梁山这个藏污纳垢龙蛇混杂的土匪窝里,鲁达实在是个非常难得非常可贵非常稀缺的真英雄。史进在鲁达面前,只能屈居二流。至于李忠,在梁山众好汉中,只是个末流角色而已。几乎不堪一提。

 

    话说到这里,本回故事中的三位好汉既然没什么“平生志”,自然也就谈不上有怀才不遇于不平之中作出来的什么“高歌入醉乡”了。

 

    其实,这里真正怀了“平生志”,却又怀才不遇而不平有怒的,不是故事中人,正是小说作者施耐庵自己。也就是说,这首怀志不遇的诗,那一股激傲不平的英雄气,不是为小说中人而发泄,而是为作者自己发出的不平和同情。

 

    但本文前面说了:“对于写小说的作家而言,他所写的一切故事几乎都可以说是作者的自传”。

 

    这句话,当然是有效的。实际上,作者自我中的一部分精神,完全寄放在了梁山第一流的好汉子真大侠——鲁达身上。作者塑造的本色英雄鲁达,正是从施耐庵自我精神中的那一股不平而怒的英雄之气幻化而成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鲁达实际上就是施耐庵。

 

    也正因如此,作者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中,才宁愿让鲁达在大功立成后,于平和中圆寂;却怎么也不愿意让鲁达重新回归那俗世浊尘,去沾染那些令作者和鲁达都痛恨不已无可逃离庸尘俗气!

 

2012.12.6

我的更多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