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物森林

 阿生记图书馆 2014-04-27
森林是地球保護地表的方法中最有效率的。

一塊土地如果任其生長,就會先由禾草類和含羞草、大花咸豐草等雜草佔據。有了它們的根系和遮蔭,土壤多了有機質和水分,滋潤了先驅樹種的種子,很快的,就會冒出一棵棵低矮的雜木,如血桐、構樹、麗李等。它們不忌土質,生長快速,雜亂的枝條是鳥類休息、觀望的場所,也適合它們築巢繁育後代。有了小動物進駐,土壤變得更肥沃了,或許是風或許是鳥糞的媒介,接著就長出了較高大的苦楝、樟樹、黑板樹等。

這個過程進展非常迅速,大約僅需要幾年。如果無法認同這種自然的演變,叫來耕耘機犁地翻土一番,這塊土地就會重頭再來,先長雜草,再長低矮的雜木,然後是較高大強壯的樹種---。土地很自然地就朝著形成一片森林演進,不須我們勞心費神。如果要反其道而行,僅種植短期的作物,就需要永無休止的投入大量能源和心力與自然對抗,我們的現代農業就是如此。

這個小樹林隨著時間又會繼續演化,物種更多,愈來愈成熟穩定,各種動物、植物、微生物形成交錯複雜的生態網絡。這些森林因地理環境和氣候而有不同的相貌,相同的是它們最後會演化為一個平衡的領土,大多由多年生植物組成,而且各種不同植物親密的生長在一起,攜手合作,共存共榮。

另一種森林-

走入森林總是令人心曠神怡的。抬頭一看,上有高聳的大樹擋住炎熱的陽光,走在涼爽的樹蔭下,聞到的是肥沃土壤的淡淡霉味與枝幹深沉的味道,時而飄來陣陣野花野草的香氣。放眼看去是粗細高矮、參差不齊的小樹,雜亂中卻自然有致。有些大樹有爬籐類攀爬,小樹下則有低矮樹叢和草叢散布著。遠方蜿蜒的步道愈來愈細,兩旁匍匐的草花覆蓋著地表,其中間雜長著一叢叢的小草。

想像一下走入一座森林,同樣是有高矮參差的樹種,只是這些樹種都是可以食用的!抬頭看看,高大的腰果、酪梨、蓮霧、芒果等擋住了部分炎熱的陽光,底下生長著木瓜、楊桃、桑葚、柳丁等,百香果和愛玉攀上了茄冬和樟樹,樹蔭下隱約看到釋迦、檸檬、和咖啡樹七彩的果實。蜿蜒的步道兩旁有玉米、秋葵、辣椒、番茄、薑、四季豆、韭菜、芋頭等,匍匐著往小徑蔓延的是萬壽菊、薄荷、蘿蔔、萵苣、地瓜葉、綠花菜、蕃杏等等。因為它是各種可食植物的森林,所以可以叫它食物森林。

森林不一定只能存在山上,也不一定只會生產木材和枝葉,為什麼不就近種在都市各角落裡,或者就種在家裡的陽台和院子?何不少種一些觀賞樹種,多種一些實用的樹種,它們除了生長水果或核仁提供食用,也是不折不扣的樹木,也有美觀多變的花、葉、果供觀賞,有些有固氮作用,有些提供建材,實用又有利環境。這些果樹下為什麼不也種些可以食用的瓜、果、葉菜呢?如此一來,可以節省農耕的面積,更有效的使用耕地,減少目前農業對地球環境的危害。

食物森林本來就存在於地球上。幾千年來人們都是到森林裡採集季節性蔬果。即使經過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的演變,較年長的人也都還記得小的時候,住家附近的野生楊桃或芭樂結有幾顆果子,只要耐心再等幾天就可採摘。有院子的住家總是種有幾棵木瓜、龍眼、芒果的,結實累累的枝條就垂掛在籬笆上,引誘著人們的心。孩子們放學時,稍微繞點路,就可以沿路採食,回到家時,肚子飽了,心裡也踏實了。食物森林不只存在記憶裡,現在也還存在許多都市角落裡,被發現時常常會帶來許多驚奇的歡呼聲,只是人們已經不再珍惜,老果樹也逐漸凋零了。

食物森林=食物+森林

相對於目前砍伐森林製造耕地,以種植短期作物的農耕方式,以食物森林來生產食物是最有益地球環境,最順應自然演變的方式了。

食物森林主要是以果樹和核果樹木加上許多多年生的作物為主軸,除了生產食物,它們也有森林的功能。現在全球暖化帶來的氣候變遷乃是溫室效應的結果,溫室氣體大部分是二氧化碳,其中多數是為了都市開發與農地開墾而砍伐與燃燒森林,如能多多種樹,可以在樹林和土壤中儲存大量的二氧化碳,淨化空氣。食物森林有益地球環境的地方還有很多;樹林下的土壤可以儲存大量雨水,然後慢慢地釋出,預防洪水和乾旱;可以保護樹林下土壤不受風和雨的侵蝕;調節溫度;遮蔽我們、住家以及動物,不受風吹和太陽曝曬。樹林也是野生動植物的棲息處;掉落的樹葉可以循環土壤養分,補充土壤有機質;樹木可以防止灌溉後的鹽份結晶;等等。

食物森林對地球、連帶對我們,是較有益處的食物生產方法,它顛覆了現今的農業耕種方式。但是它能生產多少食物,和一般的農業方法比較,產量如何?所有的人都會質疑這些問題。

現今農耕與小型園藝耕作-

現今的農業耕種方式就是:單一品種的果樹和單一品種的瓜果、葉菜種植整齊,像閱兵典禮;機械取代人力,犁地翻土,大規模的耕地面積,基因改良,化學肥料和殺蟲劑等。這種生產食物方式在人類歷史上還不到一個世紀,看似有效,卻不是永續的辦法。

首先這種方式是依賴石油的,平均我們吃到的每1卡的食物要消耗10卡的石油。因為要加上製造化肥和殺蟲劑的相關化工業,機械要製造、維修及消耗汽油才能操作,還要包括食物運送、包裝、加工、集中拍賣、分配銷售、以及我們的烹調等。曾經有人計算,肯亞生產的芒果賣到英國倫敦市場的能源比是1:600。肯亞種植芒果消耗的能源輾轉到了英國倫敦食用,消耗了600倍的能源,我實在對這芒果的價格很好奇,也很好奇台灣進口水果、肉類的能源比不知為何?

所以現今食物供需體系是很浪費地球資源的,在燃燒石油的過程中產生了二氧化碳,造成地球暖化,在食物生產及銷售中製造了污染,包括肥料農藥對地下水的污染,及包裝材料等。

除了消耗地球資源和汙染環境之外,我們的三餐也要世界另一個角落的人們付出代價。譬如大豆和玉米的大量種植不是為了食用,而是用於畜牧業以生產奶蛋肉,用於所有的加工食品,以及製造生質汽油等。這些耕地佔據了優良的土地,本可提供足夠食物給當地人民的,現在他們只好搬到城市靠勞力賺取微薄薪資,或者往偏遠的山坡地開墾。樹林被清除後,種植短期作物和使用化肥,對山坡地水土保持沒有效用,土壤流失後,土地和人們都陷入更貧瘠的窘境。這種情況在南美等熱帶雨林國家最為普遍。

所以目前食物供給系統是很耗能且破壞環境的,如果大家可以多少生產自己的食物,或購買在地生產的食物,將可以減緩不少環境的壓力。

小型園藝式的耕作方式如果要和農耕比較,在產量和金錢換算方面一點都不遜色,英國肯特一所大學的農經所早在一九五六年就做過比較(註一)。現代農業常要計算產值,以單一作物除以每一個人力的產量為計算。但是如果把參與生產的農機和化學肥料、包裝、運送等的人力算進來,這個產能就要大打折扣。如果以單位耕地面積來算,為了方便機械耕作,現代農業浪費了不少道路倉庫等空間,不如小型園藝式的耕作方式充份利用每一寸土地。在耗能的比較上,我們已知現代農業是相當耗能的。所以小型耕作其實比現代農業來得有效率,當然,這是因為小面積的土地總是受到較大關照與利用的關係。

那麼食物森林的產能呢?食物森林裡有更多種植物,更複雜的種植技術,不像種植短期作物那麼容易形成,但是隨著時間,這個食物生產的系統會生產愈來愈多的食物,而且自給自足,有益環境。

食物森林散布各地-

食物森林已存在上千年。較成熟穩定的食物森林散布在世界各地,它們有個共同點,就是都能源源不盡的產出食物卻只需很少的維護。

在摩洛哥有一片二○○○年的食物森林,上有高大的椰棗,下有香蕉、橄欖、無花果、石榴、芭樂、柑橘類、桑葚、葡萄等等,裡面陰涼寧靜,身在其中無法想像外圍是無情炎熱的沙漠。

越南有一個家庭擁有的食物森林,已經經過28代,大約300年了。下有鳳梨、薑黃、草藥等,香蕉、椰子、木瓜、芒果隨處林立著,攀爬而上的有山藥、豆薯等,還有野生的蜂蜜可採集享用。

在印度南部的 Keralau 也有許多小型的食物森林。

甚至以樹為糧食作物- 

食物森林除了水果或核仁可以食用及榨油或磨成麵粉供人食用,也可餵養動物或直接在樹林裡放牧牲畜,樹木的樹枝及木材可以供做建築及烹煮、取暖。有些地方的人們會做兩層式的種植,在樹下種植其它作物,譬如摩洛哥一座小島,人們常在無花果樹下種植小麥、苜蓿、及豆類,以增加收益。

早在一九二九年,美國的 J Russell Smith 就寫了一本書(註二),強烈建議美國把某些耕地改種適當樹種當作糧食,以改善日漸惡化的土地,同時增加農民收益。他調查了中國、敘利亞、希臘、義大利、瓜地馬拉和美國等國家,以角豆樹、柿子、桑樹、栗子、核桃等樹種為例,詳細記錄了以上樹種在不同國家的生長情形,包括了營養與產能的分析。這些樹種有的含大量糖分和蛋白質,有的可以取代穀類,有的可以取代玉米,有的可以做成麵粉,有的可以榨油,營養成分不輸糧食作物。其產量驚人,以一棵橡樹為例,可以年產上噸的橡實。

以樹木為糧食作物不但營養足夠,產量穩定,而且不受氣候影響,不須年年耕作,樹木強韌不需照料,而且生產期長。在突尼斯,有羅馬人種植的橄欖樹經過一五○○年還能結果。

最重要的,這些調查樹種都是存在多年,生長在地勢險惡,土壤乾旱貧瘠之處;是各地居民因地制宜,發展出來的實際案例。它們是各地居民賴以為生的資糧,彌補了人們貧困的生活環境。這些樹種生長在地勢不佳、土質貧瘠之地,根部穩固了土地,大樹蔭孕育了野生動植物,才豐富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沒有它們的貢獻,土地沖刷流失之後,生態系瓦解,人們也無法生存了。(下期續)

(註一)
Best, Robin H, & Ward, JT, The Garden Controversy, a Critical of Food from Gardens and Farmland. Dept.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Wye College, Kent, 1956.

(註二)
Smith, J Russell, Tree Crops: A permanent Agriculture, 1929

 

 

現今的農業:
單一品種、機械、犁地翻土、大規模的耕地面積、基因改良,化學肥料和殺蟲劑。

現今食物供需浪費石油、水、土壤等地球資源,污染環境,

包括肥料農藥對地下水的污染及包裝材料等。

食物森林的案例

關於食物森林,在西方較有系統紀錄的例子是由英國的Robert Hart* 開始的。

Robert Hart 逝世於公元二千年,享年86歲。他從一九六○年開始,在Wenlock Edge, Shropshire一個五百平方公尺的後院,種下了模仿溫帶森林的小型食物森林。沒有草坪和假山假水,種滿的是高低層次分為七層的可食植株,提供他食物、藥草、資材、休閒和運動。

這七層的植株從高大的樹,到爬籐類、到小樹叢、到覆地植物和根莖類,不限物種,只要能融入互相平衡相容的,都擠進了他的後院。有果樹、核果類、香草藥草類、和蔬菜類。比較需要陽光的作物另有菜圃,樹下可以生長的作物種類則無法計數。

Robert Hart 原先是想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種植食物以補充他和弟弟日常所需的營養。他在種植中體悟到採收果樹和多年生作物比種植短期作物來得輕鬆許多,食物森林就這樣逐漸成型。他不用肥料,在蘋果、梨和李樹的樹下種了香草藥草類和莓果類,地面厚厚的覆蓋上稻草、堆肥和草屑。他也種植柳樹當資材,給大家編織提籃。

Hart 是個充滿愛心的人,有了自身的經驗,他特別關心第三世界的飢餓與營養不良問題。他希望推廣他的食物生產系統,讓人們可以在小空間輕鬆的種植更多的食物。除了關心貧苦的人們,Hart 也有遠景,期望向大眾示範,創造這樣的食物森林可以治癒人們和地球,只要無私和付出,自然就會轉變。

去參觀的人為數眾多,包括致力於糧食作物保育的組織「Plants for a Future」的 Fern 夫婦。他們在一九九六年夏天去參觀時形容:

「夏日的乾燥和焚風讓大地顯得乾枯荒蕪,但這個花園似乎不受影響,它顯得綠意盎然,而且掛滿果子,讓人覺得寧靜平和,像走在夢境裡。」,「窄窄的小徑引導你走在果樹和核果樹種之間,葡萄和奇異果攀爬著,下方長著各種結果的樹叢像黑醋栗(blackcurrent)和醋栗(gooseberry),和許多的香草類和葉菜類,都是可以在樹蔭下生長的植栽。在花園陽光下則種著一般常見的短期作物。整個後院裡生產的食物多得驚人。」

食物森林的紀錄

食物森林其實與人類歷史並存,也座落在世界各個角落,但是它的建立與演變都沒有歷史紀錄與科學的比較。我在澳洲認識了Angelo Eliades 和Charlie Si,他們住在墨爾本,在推動社區農園方面貢獻良多。Angelo 是個具有科學背景的人,大學主修醫藥學,卻任職電腦工程師,現今在有機苗圃公司工作,以有機種植和生態保育為一生的志業。他知道現代社會追求證據,所以記錄下了他在自家後院種植食物森林的過程。我徵求他的同意,節譯與修飾了一些他的文章內容:

Angelo Eliades*的科學實驗

現今的社會注重科學,凡事要求證據。沒有證據,即使是行之多年的明顯事件也被所謂的「科學」懷疑或否定。

我有七年有機種植的經驗,二○○八年開始讀到樸門永續設計的書籍。最吸引我的是有關食物森林的概念,說是「經由觀察與模仿大自然,可以種植生產食物,不需人力過度干預」。我不是住在農場擁有肥沃寬闊的土地,我住的房子只有一個小後院。像這樣的後院還沒有種植食物森林的案例,而且也沒有食物產出的紀錄。建立食物森林的想法深深吸引我,我想證明它是否可行,所以就開始動手設計建造一個小型的食物森林。

我的科學背景讓我習慣於紀錄與比較,以下是一些數據。

*後院共150平方公尺

*花園(包括步道)共85平方公尺

*種植面積64平方公尺

後院原貌是這樣的:土地高低不平,土壤是被太陽烤乾的沙質土壤,沒有有機質,沒有生命。僅有一些草皮,雜草叢生,加上幾棵瘦弱的玫瑰。經過幾年改造,它的改變一再的向我證明食物森林能同時復育土地和生產食物。

食物森林是永續的

經過幾年觀察我可以做幾項結論,它可以省水、減少病蟲害、減少雜草、而且省力。

節水方面

在省水方面。食物森林裡樹和蔬菜是可以種在一起的,以較高的密度和高低參差,植株種在一起後可以形成微氣候,可以相輔相成,加上利用表層覆蓋和低矮植物,都可以保持土壤潮濕。另外種較多的植株可以吸收更多CO2,也可以累積土壤;產量較高,生產種類又多;而且比較美麗宜人。

病蟲害方面

病蟲害方面,雖然閱讀了相關題材提到「大自然是一個活的生態系統,害蟲會被益蟲吃掉」,我還是心存懷疑,心想天底下真的有這麼好的事嗎?

有機種植多年以來,面對病蟲害問題,我的戰略是:一、先用苦楝油。它是抽取苦楝樹汁液製作的有機殺蟲劑,可以覆蓋昆蟲的氣孔及阻斷它們的繁殖,用來對付蚜蟲、介殼蟲和螞蟻。如果介殼蟲特別頑固,第二對策就是使用夏油,只要用洗碗精和沙拉油就可以泡製。如果情況嚴重,我才使用除蟲菊。它的分解很快,為了保護蜜蜂,我都在傍晚蜜蜂歸巢之後才噴灑。

我認為我使用的戰略已經是非常保守了,但學習樸門設計裡說「讓大自然自己做工」。這觀念對我是個挑戰,不但不用化學殺蟲劑,連一點點有機殺蟲劑都不用。最後我折衷了一下,決定給大自然一點時間,必要時再把我的苦楝油拿出來應戰。

大自然真的有它的法則!只要多種些有益植物吸引益蟲,慢慢的花園裡的秩序就顯現出來了。食蚜蠅出現了,被香雪球和菊科引來的;大量瓢蟲把蚜蟲吃光了;還有各種寄生性胡蜂,讓毛毛蟲不再是個困擾。水池有蜻蜓和豆娘造訪,他們是蚊子的獵捕能手。草蜻蛉也是蚜蟲的獵捕好手,它們的卵垂掛著,可以防止螞蟻搬走;螳螂就像昆蟲界的老虎,隨時靜候著獵物;還有蜘蛛,用它們的藝術編織把害蟲抓住。只有蝸牛需要用手處理,但也只有某些季節需要動手。

雜草方面

雜草方面,大自然是不除草的。人類似乎與雜草勢不兩立,不除之不快。我觀察後發現我們對大自然的運作方式實在太無知了。

在我後院的食物森林,我複製了大自然的多層次方式:高的樹種,下有樹叢,下面有草本植株,再下面有矮生覆蓋植物保護土面,地底下有根莖類,往上有爬藤植物。自然掉落的樹葉覆蓋土表,每一寸土地都被保護起來了。因為沒有空間也沒有光線,雜草種子就不容易發芽。

大自然會修復土地,用雜草覆蓋,以預防流失,那些雜草就是救援土地的先驅部隊。如果土地沒有暴露,它們就不會出現。我的每一寸土地都被15公分厚的有機質覆蓋住了,任何種子都很難發芽生長。即使有被風吹來開始生長的雜草,也是很容易就被拔掉了。

鬆土方面

食物森林節省了澆水,除蟲、除草的工作之外,它還免除了最辛苦的工作:鬆土。

我不犁地翻土,我做好步道,耕種區絕不踩踏。踩踏會把土壤採硬,阻礙水和空氣的流通,因而阻礙了植物生長。犁地翻土把地底陰涼潮濕、飽含微小生物的土壤暴露出來。地底下是一個比地上更豐富的活生態體系,翻攪曝曬之後,太陽的光和熱就把土壤的生命力破壞了。鬆土的工作只要交給蚯蚓就好了,它們做得恰恰好,不須人類勞心費神。

與慣行農法的比較

食物森林是茂盛的、活躍的生態體系,充滿了生命的活動,各種不同生物集合在一起自然地產生融合與聯結,結果形成一個自給自足,平衡循環的生命體系。不須額外費力,只要太陽就可以讓它持續的運轉。

慣行農法呢,永遠在跟大自然打仗,無法跟大自然取得平衡,永遠在投入大量的資源和人力。人造的肥料、殺蟲劑、除草劑、耗水的灌溉方法,單種作物像閱兵一樣排隊,土壤光禿禿的沒有生命力,農作物和土壤都沒有好好保護。這種耕作法違反自然,為了和自然對抗,就必須不斷的投入物質、人力與能源。但其結果是土壤被破壞、環境被污染、只生產出了低品質的食物。

收穫與產量

我的後院裡種了30幾棵果樹,莓果類16種,香草藥草及蔬菜植物70幾種。這2年記錄下來,可以客觀看出它的產出情形,數據是:後院64平方公尺的耕種土地上總共產出202公斤。202公斤/64平方公尺,以一分地來換算,約3.2公噸/分,在澳洲小麥產量約0.5公噸/分。

*第一年平均每個月生產11斤,第二年16公斤

*水果第一年生產54斤,第二年127公斤

*莓果類第一年生產2.6斤,第二年4.0公斤

*蔬菜類第一年生產75斤,第二年70公斤

數據顯示,果樹長大收成愈高,蔬菜類除非我增加播種,大概都在70公斤左右。我的蔬菜產量很高,但是好像沒看到整齊的菜圃,那是因為它們都融入在高低植物的空隙間,我沒有病蟲害問題,我也不用輪作。

必須強調的是,我有工作,後院的食物森林是我的閒暇活動,我還要招呼幾百位來參觀的客人,我常常沒空播種,也常常沒空收穫。在花園工作是我放鬆休閒的活動,我沒有很多時間,每週大約只能花2個小時做花園。

我的後院除了生產食物,植株生長還繁衍分出很多植栽,數量之多好像苗圃公司的生產作業一樣,我有時拔起來覆蓋土表,通常是送給參觀的人讓他們滿載而歸。這兩年我送出了幾千棵植物,光是覆盆子我就送出上百棵,一棵市價大約300元,也可以算是食物森林的產值。

實驗成功

我的實驗證明,一個都市裡的小後院也可以是一個豐富多樣的生態系,可以生產大量的食物,而且不用花許多勞力和時間。我的目的是想鼓勵大家去實作,去試試這個新的、不同的作法。

 

(註一)
Robert Hart, Forest Gardening (1996) and Beyond The Forest Garden (1998)

(註二)
Angelo Eliades,  deepgreenpermaculture.com

 

 

Angelo 的食物森林豐富、美麗、多產,善用了每一寸平面和3D的空間。

Angelo 熟悉他的植株如數家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