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吞鱼胆易中毒 熟食也要适量

 慈悲诚意 2014-04-27

鱼胆在我国民间素有能“明目、清热、平喘”之说,因此民间有以生吞鱼胆来治疗眼疾、高血压、气管炎等疾病的做法,但这也导致了鱼胆急性中毒的频发。

摄取鱼胆容易造成急性中毒,这里的鱼特指青鱼、草鱼、白鲢、鲈鱼、鲤鱼等淡水鱼,其鱼胆中含有毒性很强的胆汁毒素。因胆汁毒素不易被加热或酒精所分解,因此,不论生吞、熟食或用酒送服,成年人一次摄食超过2.5克,就极有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一条1—2公斤的鱼,鱼胆就能达到、甚至超过这个剂量。

鱼胆急性中毒表现为:摄食鱼胆后半小时至数小时内,突然发生腹痛、呕吐、腹泻等类似急性胃肠炎的首发临床表现。接下来,在12—24小时内,患者会出现少尿或无尿,继而出现肝肿大和黄疸,标志着急性肾功能衰竭、肝损害等组织器官受损的出现,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一旦发现有人误食鱼胆,应当尽早给予催吐,以温水进行洗胃,有条件时可给予活性炭灌胃吸附毒物,并用药物进行导泻,尽可能减少毒物的吸收。对已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肝损害的患者,应当适度控制液体摄入量,尽早给予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等血液净化治疗。

鱼胆急性中毒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鱼胆的毒性成分以往认为是胆汁毒素,现在研究表明其主要有毒成分是5—a—鲤醇,其耐热性强,主要损害肾及肝脏,也可以造成脑及心脏等脏器的损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