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地区是中国茶叶的故乡,雅安地区的茶作为献给历朝历代皇帝的贡品,已超过1500年。据有文字记录,自唐代起雅安即是茶马古道起点,这是今人大多知道的,但也许不知道《定格西康:科考摄影家镜头里的抗战后方》所真实记录的茶马边贸的生产和贸易链条的史实: 每年农历的二月至五月,茶农将种植的茶先后采摘四次,经烘炒后卖给集镇的茶贩。茶贩根据所需等级,将茶叶蒸1至3次不等(每次10分钟),装在袋子里、在溜板上将茶叶搓成卷状后,卖给城里的茶厂。茶厂雇背夫将半成品茶打包背回厂里(每背包茶重达250斤,超过当地牛和马的背负量),堆积发酵、进行晒干。茶厂的女工将色泽浓黑且完全晒干的茶,用铡刀铡成短段、分类分装成16斤重的茶包。背茶人将茶包捆绑成茶背子、人力运往康定(男茶背子背12包、重192斤,女茶背子背9包重144斤)。背茶人负重步行260多公里到达康定东关,茶厂在向西康茶关纳茶税(5包茶80斤纳税白银1两)后,向藏族商人换马由原路将马牵返雅安。长驻康定的藏族商人将茶包重新打包成50斤重的藏式茶包,由牦牛群驮负启运,深入至康藏地区销售。牦牛群途经理塘到雅江,船渡雅砻江再往西运。如大雪封路,茶包将存放雅江县城到来年春天继续西运。 藏族商人贩卖藏茶,自康定出发,有南北两线。北线到甘孜分两路,一路过雀儿山向北,经竹庆、虾扎、石渠到青海的玉树,历时要五个月;另一路过雀儿山向西,经德格、金沙江、江达、昌都、索县、那曲、当雄、羊八井到拉萨,历时需一年。南线经雅江、理塘、巴塘、朱巴龙、金沙江、芒康、八宿、波密、同麦、磷脂、墨竹工卡、达孜到拉萨,再从拉萨向西经曲水、日喀则、拉孜、萨嘎、仲巴、八嘎到达葛尔(达葛尔是雅茶能够达到西藏最远的集散地),历时需一年半。 从抗战期间,西康每年缴纳给国家的茶税为11万两白银,按此推算,西康每年出口到康藏地区的茶叶应当超过17.6万包、共880万斤,约需4.5万人/次背夫的人力、4.4万头/次的牦牛的运输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