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黑茶鼻祖——“藏茶”名称的渊源(附珍贵史料图)

 顿空师兄 2016-01-23



茶典

中国黑茶鼻祖——“藏茶”,名称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是多方面的。从现实的角度去看,最准确的就是:雅安生产的专供康藏、青藏高原民族乃至全国及世界人民喜欢饮用的茶,叫“雅安藏茶”。


编注:本文刊发于1月下旬发行的《中国茶业》杂志2016年贺岁刊。


据康定黄家锅庄的最后一代掌门人黄中文的嫡亲宗芳讲:古代雅安背夫把茶背到康定(打箭炉),先在“茶关”纳税,每五条边茶纳税一两白银后得到“茶引”(及完税凭证),边茶即可进城送入“锅庄”由茶商进行交易。汉藏茶商在锅庄内对边茶进行交割清点入库;之后藏族茶商开始对边茶进行加工,加工的步骤是将条状边茶锯成为两段,用刚宰杀的牦牛皮将六段边茶包成一包,以牦牛皮条为线严密缝合,牦牛皮在风干过程中紧缩,可防止茶叶受潮,经过加工并重新包装的茶叶叫“藏(cang)茶”。



牦牛驮队行走在高山峡谷


然后,藏商们用牦牛驮着重新包装的“藏(cang)茶”,经过一年多的“边牧边运”;牦牛还必须完成繁殖,经历“交配季节、产子季节”;还要越过一个冰雪封山的冬季和洪水期,才能把边茶运送到西藏拉萨。在西藏也有人把这种茶存放了一年多的边茶叫“藏(cang)茶”。因为这种茶经过一年多的干燥,运输,又有收藏的意思。


再加之“藏”,“藏cang”是一个字,又是藏商在经营,时间一长,大家就干脆叫它“藏茶”。这是“藏茶”的最早称谓。1939年孙明经的日记里也讲到过“藏茶”。“茶马贾道”,自西汉时期以来就分为两部分或两大段:一部分在“打箭炉”以东。源头为今雅安市,重点在“打箭炉”(康定),此为“茶马贾道”的东段。在此段内茶的名称为“边茶”或“康茶”;另一部分以“打箭炉”(康定)为源头向西,为“茶马贾道”的西段。西段又分为东道、北道、中道、南道四路。经过藏族茶商在“打箭炉”的“锅庄”内,将“边茶”在加工,从此易名为“藏茶”。”藏茶”从此分为四路,用牦牛驮运到西藏。《摘自孙明经1939在西康一书》。


2000年骆少君和吕毅以及日本坂田完三写《微生物发酵茶——中国黑茶》一书时,在雅安茶厂取康砖、金尖样品时讲:雅安这个茶也叫“藏茶”。



给打包的茶叶编号


2008年“南路边茶制作技艺”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在新时期为了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求,雅安的边茶生产企业按南路边茶传统工艺,又恢复生产了南路边茶的高档芽细、毛尖茶,并赋予它新的概念,被称为:“藏茶” ,大大壮大了南路边茶系列产品的家族。


传统“南路边茶”原有毛尖、芽细、芽砖、金尖、金玉、金仓 六种,由于社会变化等原因,现精简为康砖茶、金尖茶两个品种。藏族同胞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谚语,称“南路边茶”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最近,国家茶叶标准委会主持修改边销茶标准时,为了丰富雅安南路边茶(藏茶)的品种,我们又提出恢复传统的“芽砖、金尖、金玉、金仓”等品种。


以上是从历史的角度去讲的,从现实的角度去看,最准确的就是:雅安生产的专供康藏、青藏高原民族乃至全国及世界人民喜欢饮用的茶,叫“雅安藏茶”。


原创: 亚太茶业微刊

图文: 黄春鈇(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黑茶专委会副主任、雅安南路边茶商会秘书长)

文案: 张露怡(微信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