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袋栽菇防治病六项措施

 老刻刀 2014-04-28

袋栽菇防治病六项措施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时间:2006-12-20 11:34:58

 

 

    袋栽菇的品质好坏,关键在于发菌期的病害防治。因此,要提高袋栽菇产量,发菌期应采取以下6项措施。
  1、优选原辅材料  制种用的材料如棉籽壳、玉米芯、木屑、麸皮、米糠及石膏、碳酸钙等,应新鲜、干燥、无霉变、营养成分不掺假。使用前阳光曝晒12天,利用紫外线杀死其中的病原孢子。
  2、合理采用料基  米糠和麸皮不仅是菌丝发育很好的氮源,同时又是碳源,其用量应随环境相对湿度的变化而适当增减。用量过大易被杂菌利用而造成污染。因此,要适当控制其含量在18%~25%,高湿季节要减至18%。
  3、调控料水比例  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绝大部分来自培养料,不同的栽培季节使用不同的装料容器以及封口材料,料水比也不相同。过干菌丝生长量少,而且纤弱;过湿会引起菌丝腐烂及病害发生。
  4、堵塞侵菌孔口  瓶子或袋子一定要扎好口,扎口不严很易导致杂菌的入侵。
  5、防止培养料变质  培养料配好后应及时装袋和灭菌,不然容易发酸变质。灭菌要彻底。无论是制作菌种还是熟料栽培,灭菌不严常导致病害的发生。
  6、加强发菌期管理  适当降温培养。大多数病菌是喜高温的,除草菇外可适当降温培养,这样虽然菌丝生长速度较慢,但粗壮有力,而病原菌明显减少。尤其是生料栽培培养温度要在20℃以下。降湿培养。食用菌在菌丝体生长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一般比病原菌低,因此,在发菌期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有效抑制病菌的发生。及时翻堆检查。接种23天后进行第一次翻堆检查,发现受病原菌侵染的要及时捡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