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傍名牌”不正当违法行为查处重点

 李球王图书馆 2014-04-28
“傍名牌”不正当违法行为查处重点
  傍名牌”行为的目的是要借助他人的知名字号或商标的市场信誉,通过搭便车,制造市场误认、混淆,争取市场交易机会,严重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准则,属于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近年来,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积极采取措施,对擅自将他人的知名字号或商标作为自己的字号申请登记企业名称,并以多种方式在市场上使用,制造市场误认、混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以下简称“傍名牌”行为)进行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多种原因,“傍名牌”行为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社会反映强烈。
  对此,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根据“傍名牌”行为的具体表现,综合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条款,依法调查处理。
  一是对突出、放大使用企业名称中的字号,构成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可以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一)项或者《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认定处理。
  二是对简化使用企业名称,构成对商品的产地、生产者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或虚假宣传的,可以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四)项或第九条的规定认定处理。
  三是对企业名称(包括在中国境内进行商业使用的外国或者地区企业名称)中使用他人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的,可以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的规定认定处理。
(一)将他人的知名字号(知名品牌)或商标作为自己的字号申请登记企业名称,并以多种方式在市场上使用,造成市场误认、混淆的。
  (二)假冒、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
  (三)生产销售冒牌产品的。
  (四)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
  (五)将他人的知名字号、商标作为自己的字号在境外申请登记企业名称,并以委托生产、授权使用、监制等形式在内陆生产销售同类产品,造成市场误认、混淆的。
  (六)使自己的产品与知名品牌误认、混淆的其他“傍名牌”行为。
  (七)擅自将他人的驰名商标或知名商品特有名称、知名字号作为经营场所门头或制作匾牌进行悬挂,虚假宣传造成市场误认、混淆的。
  (八)通过添、减字重新组合,突出使用别人的商标、字号、知名品牌商品名称,造成市场误认、混淆的。
  (九)虚假宣传、虚假表示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