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中庸之道及其现代意义

 天行健1966 2014-04-28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年3月29日 作者:许龙

    中庸之道是中国思想史的重要的哲学观念和践行标准。《中庸》史论结合,纵横交错,通过开掘个体身心修为之维,将外在事物和天地人道相合相生,显示了中国哲学的思辨性和践行性。《中庸》的文化精神内核仍有相当的合理性。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学,将会慢慢地淡出历史,而作为个体心性修为的儒学,和重视返身而诚精神生态平衡的儒学,可能具有更宽更大的国际意义。

     一、中庸的内涵

  “中庸”一词始见于《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虽然“中庸”一词在《论语》中仅出现了一次,中庸之道却彰显于《论语》的字里行间。中庸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而:

  执两用中。“子日:‘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孔子称赞舜能把握事物的两个极端而用中庸之适去引导人们,这也是舜能够成圣的原因。“大知”的圣贤待人处事能不偏不倚,不杠不纵,无过不及,而取其中。“不及”固然是不好的,但是“过”亦不足取。如“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日:‘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日:‘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这都不是中庸之道,双方面都不可实行,坚持中庸,就不能偏激,而要居中考虑。《论语》中中庸之道随处可见,又如子夏请教孔子,“子日:‘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处理事情不能过急过躁,不拖拉亦不求快,就需要“中庸之道“,快不慢,恰到好处,才能达到目标。再如:“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质”和“文”是为两个方向,朴素超过文采就略鄙陋,文采超过朴素就略浮夸,文采和朴素相得益彰,这才是“中庸之道。

  和而不同。孔子从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出发,结合了晏婴的“和与同异,否可相济”的观点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的观点。“和”是说不论事物还是见解都是统一性与差异性共存的,君子崇尚道义,见贤思齐,见不贤而改之,从而求得和谐统一。“同”是指盲目认同,重利轻义,不能与他人交流,从而不能和谐共处。

  权变时中。“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中庸》)中庸虽为天下致理,但也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君子应一日三省吾身,应时而变,处处中庸,而又处处适中。“子日:‘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犯乎!狂者进取,犯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子路》)孔子认为,完全实践中庸之道的人是很少的,近朱者赤,近积极的人也会有积极地状态去学习,孔子也是这样做的。他说:“子谓南容,‘邦有适,不废;邦无适,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公治长》孔子主张“天下有适则见,无适则隐”(《论语·泰伯》),并赞扬甯武子“邦有适则知,邦无适则愚”(《论语·公治长》)身处乱世就要清静自守,保全自身兔遭刑戮,然后才能厚积薄发,在有适之邦将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才施展出来。孟子认为孔子达到了“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孟子·公孙卫上》)之境界,故称赞他为“圣之时者”。

  二、儒家中庸观的评价及其现代意义

  中庸之道是“中和之道”,和而不同。从和来讲,它是建立在差异性上面的多重矛盾的有机统一,没有差异性就谈不上和。和不是妥协的产物,也不是将差异性同化,不能人为的去掩盖矛盾或者取消矛盾,而是在差异性之上建立的辩证统一。既要求差异性,又人们在处理事务的对立时,找到可以正确处理的平衡点。找到一个准确的“度”,度是在质与量的转换之间的界限,不能做到过犹不及,也不能做到追求极端。“中”是指对“度”的保证,做到不偏不倚,没有偏颇,适度的解决矛盾,不让其恶化。对质与量的转变起到控制作用,要在矛盾的一方的改变的时候适时的区调节另一方,从而达到平衡和和谐。

  其次,从“时中”的角度来说,儒家强调的是应时而变,应事而变,随时随地的作出调整,不能一成不变。要求践行者能够灵活地辩证地去执行自己的行为。“中”和“权”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一者是标准,一者是标准的执行方法。没有方法,标准就没有执行的途径;没有标准,方法也就没有用处。从孔子“无可无不可”,到孟子 “执中无权犹执一”,“中”没有固定的解答,我们理解的中就是辩证的居中,不是僵化的执着于中间,而是依据事物本身的特点来辩证的处理,不能形而上学。事物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中庸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去理解的,它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的合理调整才是“中”。我们不能盲目的去做和事佬或者好好先生,对一切保持折中的态度,这不是中庸。

  儒家中庸思想作为历史的产物,今天是否还具有现实意义呢?我们知道,“贵和尚中”是东力一文明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的基木精神之一。从这点上看,中庸思想在现代社会强调蔡体和谐和平衡发展的人背景下,在西方文明的危机引发了对东方传统文化的反思中,仍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它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