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人做事要适中

 丁小悟典 2020-05-18

我读《论语》(70

里仁篇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 

做人做事要适中

这一章,争议较多,争议的焦点是“适”和“莫”这两个词,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钱穆先生总结出有代表的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适”,专注之义,相对的“莫”是不肯之义,也就是反对,“无适”“无莫”合起来就是“无可无不可”,“适”就是“可”,适合干什么,该干什么,“莫”就是“不可”,不适合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第二种解释,“适”通“敌”,敌对之义,“莫”“慕”,爱慕之义,“无适”“无莫”合起来就是没有敌对的也没有亲近的,也就是说“无所厚薄”。第一种解释是针对做事,不要拘泥于条条框框;第二种解释针对于人,对人无所谓亲厚。两种说法,不管是哪一种说法更贴近孔子的本义,但有一点是比较明确的,就是无论做人还是做事不能太绝对。

天下万事万物都是千变万化的,无定形,无定势,既不能绝对地肯定,也不能绝对地否定,要因时因地因人因事的变化而变化,不能拘泥于一成不变的教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事不能固定不变,对人没有薄厚亲疏,要因人而宜,因时而宜。

怎样做到不拘泥,不厚此薄彼,万变不离其宗的就“义”。事物千变万化,但也有不变的东西,不变的就是“义”。什么是义?《中庸》解释为“义者宜也。”宜,就是合适,适中,做人做事要合理,符合原则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好恶,或者固定不变的模式,要遵循适中的原则,把握好做人做事的分寸,做到恰如其分。这适中的原则就是儒家所说的“中庸”,这是孔子在《论语》中第一次谈到“中庸”的做人做事的方法。

“中庸”是儒家重要的哲学思想,孔子把看得很重要,但在《论语》中具体谈到中庸的不多,谈中庸做人做事方法的相对多一些,他的孙子子思专门有一本是论述《中庸》的,是对孔子中庸思想的阐释和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