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升大黄汤治疗牙龈红肿、牙齿疼痛 牙龈红肿、牙齿疼痛为口腔科常见病,近年来,笔者自拟栀升大黄汤治疗该病,疗效显著,介绍如下。方药组成及用法栀子、升麻、大黄各9g。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一般连续用药3天。适应症各种牙龈红肿、牙齿疼痛。病案举例张某,男,52岁。有慢性牙龈炎、牙周病病史。因饮食不节、过度劳累而牙龈红肿、牙齿疼痛月余,遇风、热疼痛加剧,遇冷则疼痛减轻。其间虽使用多种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但疗效均不佳,牙痛仍反复发作,疼痛尤以夜间加重,痛苦难当。按上述方法服药1剂即见效,连用3天后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体会手、足阳明经分别入下齿、上齿,大肠。胃腑积热,或风邪外袭经络,郁于阳明,入内而化火,火邪循经上炎,遇风发作,故牙龈红肿、牙齿疼痛。患牙得凉痛减,受热则更助风火而疼痛加剧。因此,治疗宜疏风泻火、解毒消肿。栀子苦寒,善泻火泄热而除烦,又能凉血散瘀,清热解毒,祛肌表热,使轻清上行;在外感热病、内里有热之际,栀子尚能起双解的作用。大黄,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可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升麻归肺、脾、胃、大肠经,可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三药合用,可外祛风邪,内泻心火,寒中有温,攻中有补,对各种牙龈肿痛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中医专家治愈上火,感冒。咳嗽的经典良方 上火牙龈肿疼的处方: 芦荟9克 生石膏50克 粳米50克 生地黄6克 柴胡3克 龙胆草6克 夏菇草6克 菊花6克 合谷穴 (心火) 内关穴(胃火) 太冲穴(肝火) 牙龈红肿、牙齿疼痛为口腔科常见病,近年来,笔者自拟栀升大黄汤治疗该病,疗效显著,介绍如下。方药组成及用法栀子、升麻、大黄各9g。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一般连续用药3天。适应症各种牙龈红肿、牙齿疼痛。病案举例张某,男,52岁。有慢性牙龈炎、牙周病病史。因饮食不节、过度劳累而牙龈红肿、牙齿疼痛月余,遇风、热疼痛加剧,遇冷则疼痛减轻。其间虽使用多种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但疗效均不佳,牙痛仍反复发作,疼痛尤以夜间加重,痛苦难当。按上述方法服药1剂即见效,连用3天后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感冒处方: 感冒清热颗粒冲剂 风寒感冒 双黄连口服液 风热感冒 板蓝根 流行性感冒 病毒感冒 大椎穴 风驰 风府 迎香穴 神仙粥 带皮生姜一大块 大葱5段 糯米10克 米醋适量 煮熟后服用,治疗风寒感冒 黄菊花10克 冬桑叶10克 白糖适量 煮开带茶饮,主要是治疗风热感冒 补肾 涌泉穴 三阴交 太渊
咳嗽处方: 秋梨膏 (秋燥)凤燥咳嗽 喉痒干咳 熟梨 脾胃虚寒的人不能吃 风热感冒可以吃 蛇胆川贝液 通宣理肺丸 风寒感冒吃 养阴清肺丸 穴位:列缺 内关 合谷 最好的止咳中药:百合 养阴润肺的 食疗:百合20克 银耳15克 冰糖适量 罗汉果茶 阿莫西林5粒 咳特灵4粒 四季饮食要有区别 《记·内则》曰: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注:酸苦辛咸,木火金水之所属。)多其时味,所以养气也。四时皆调以滑甘,象土之寄也。孙思邈曰:春少酸增甘,夏少苦增辛,秋少辛增酸,冬少咸增苦,四季少甘增咸。《内则》意在乘旺。孙氏意在扶衰,要之无论四时,五味不可偏多。《抱朴子》曰: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五味克五藏,乃五行自然之理也。凡言伤者,当时特未遽觉耳。 健康的饮食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仅四季饮食来说,就充满了玄妙的变化。《礼记·内则》中明言,春天里该多吃酸的,夏天中多吃苦的,秋天里多吃辛的,冬季多咸食。这酸苦辛咸其实是和天地五元素中的木火金水相对应的,顺应天地四时的变化,这对自身的养气是很有帮助的。但同时记住四季之中要以甘甜来调节,就像金木水火土构筑了土石万物的基础一般。 饮食之所以要跟着四季的变化而变,主要是因为四季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变化的缘故,而且饮食是一门复杂而艰深的学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则所能拘束的。于是,药王孙思邈又说:“春季少吃酸多甜食,夏天少吃苦多辛食,秋季少吃辛多酸食,冬天少甜食多吃苦,不过总体上一年四季需要少吃甜食多吃咸的。” 《礼记·内则》中饮食之说之所以和孙思邈观点产生了差异,并不是中医理论的矛盾,相反,二者是基于同一个理论基础延伸出的类似观点,只不过二者出发点不同。《礼记·内则》的意图在于使健壮的身体更加强壮,而孙思邈目的是调养扶助身体虚弱的人。不过,无论是《礼记·内则》的看法,还是药王的观点,老人四季养生最重要的是,四季饮食要论味,但五味不可偏多。 身体健康是一个平衡的系统,任何与健康有关的事都要遵从适度原则,饮食也是如此。曹老先生引用《抱朴子》的话说:“酸食过多对脾有害,苦吃多了伤肺,辛食过多对肝不利,咸食吃多了对肾不好。”由饮食导致的五脏受伤,或许当时并没有特别的感受,但长期积累后,就会在其他的病症上表现出来。因此,老人四季养生要防微杜渐,要因季节变化而相应变化。 养生课堂 真正的养生之术往往是无术之术,即在看似杂乱无章的生活饮食中,遵从一定的养生秘诀,而四季多味的饮食养生方法,即是在看似杂乱无章的饮食中,摄取平衡的饮食,亦是一种无术之术。做法如下: 春天吃酸春季多吃酸味的食物,如含维生素C的食物和有机酸的水果,以及糖醋和酸辣类的菜肴等。科学研究发现,这些酸味食物中含有某种物质,能够成倍地提高钙、铁、锌等无机盐的吸收率。 夏天吃苦夏季天气炎热,而苦味的食物,如苦瓜、油麦菜等,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适量摄取此类食物对身体有益。 秋天养肺秋季气候干燥,天气转凉,是滋养肺气的时机,可在饮食中适量加入辛辣的食物,如姜、蒜等,既可提高免疫力,又可增强血液循环。 冬天养肾冬季天气寒冷,属水,主肾经,是滋养肾的好时机,因此,此时应多吃一些口味重的黑色食物,如木耳、黑豆、芝麻等。 还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尽管不同的季节主不同味道,但切不可摄食过多,尤其是短时间内,否则也将影响身体健康,“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干咳的辩证施治 干咳是肺系疾病常见的症状,临床以咳而无痰或咳而少痰为特征,是最容易被误诊误治的证候。临证上,凡在发病过程中表现为以咳而无痰或咳而少痰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皆可称之为干咳而辩证以治之。故我根据前人著述及临证经验,将干咳分为以下二类七种以分治之。 一、外感干咳证 1、风邪扰肺 证见干咳、恶风、咽痒则咳声阵作,无痰或痰少而粘,舌象多无改变,脉浮缓。此乃风邪扰肺致肺失宣降。辨证要点为咽痒而咳,恶风脉浮。治宜疏风宣肺止咳,方药:荆芥、防风、桔梗、杏仁、玄参、薄荷(后下)各10g,麦冬16g,蝉衣、甘草各6g,每天一剂,水煎服。加减:夹热而见咽红舌红加黄芩、鱼腥草、射干,便秘加苏花,有粘痰加白芥子。 2、风热犯肺 症见干咳,痰少粘稠难咯,咽痒即咳,口干咽痛,常伴发热,恶风寒,头疼,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此症乃风热之邪犯肺致肺失清肃。辩证要点是干咳咽痛,咯痰不爽,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利咽止咳。方药:金银花、连翘、鱼腥草各15g,防风、射干、桔梗、玄参、甘草各10g,薄荷(后下)、蝉衣、淡竹叶各8g,每天一剂,水煎服。加减:咽喉肿痛加浙贝母、蒲公英,热盛加黄芩,发热身痛加柴胡、前胡。 3、温燥袭肺 症见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难咯甚至痰带血丝,口唇鼻咽干燥,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或细数。此症常见于夏末初秋季节,乃因温燥袭肺,耗伤肺津,肺失润养所致。辩证要点为干咳粘痰,口唇鼻咽干燥,舌尖红苔干,脉细数。治宜疏风清燥,润肺止咳。方药:北沙参20g,杏仁、枇杷叶、胡麻仁、阿胶、牛蒡子、甘草各10g,桑叶12g,生石膏、麦冬各15g,薄荷(后下)6g,每天一剂,水煎服。加减:痰中带血加紫草、仙鹤草,咽干口渴加天花粉、茅根。 4、凉燥犯肺 症见咳而少痰或无痰,口干咽痒,或恶寒或不恶寒,舌红,苔薄白面干,脉浮紧。此症常见于秋末或初冬,乃凉燥犯肺,耗津伤阴,肺失濡润所致。辩证要点为干咳咽痒而干,舌红干,薄白苔,脉浮紧。治宜宣肺解表,润燥止咳。方药:防风、麻黄、紫苏叶、法半夏、杏仁、桔梗、枳壳各10g,前胡12g,甘草6g,橘皮5g,生姜三片,大枣六枚。每天一剂,水煎服。加减:无表症恶寒者去姜枣,痰粘难咯加白前,口渴加梨皮。 二、内伤干咳证 1、肺阴虚亏 症见咳而痰少且粘,咳声嘶哑,夜间口干,或兼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等,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或细数。此症乃肺系本病,久而亏虚,阴液不足,虚热内生,肺失濡养,宣降失调所致。辩证要点为干咳,舌嫩红少苔或无苔。治宜滋阴养津,润肺止咳。方药: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百合各15g,白芍、当归、桔梗、诃子、灸枇杷叶各10g,川贝母、玄参各12g,甘草6g,每天一剂,水煎服。加减:有结核史加百部、蛤粉,阴虚火旺五心烦热加酒知母、黄柏,兼见气短、气虚加西洋参。 2、肺肾阴虚 症见反复干咳或咳嗽少痰,腰膝酸痛,耳鸣头昏,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舌嫩红或绛红无苔,脉细数。此症乃咳嗽日久,耗伤肺津,金不生水,肾阴失养;或年老体衰、房劳过度,肾阴下亏,不能上滋肺金;或虚火上炎,灼伤肺阴所致。辩证要点为反复干咳合并肾阴虚见证。治宜滋阴养肾,润肺止咳。方药:麦冬、熟地黄、山药、百合各15g,五味子、山茱萸、牡丹皮、桔梗、诃子、炙甘草、苦仁各10g,川贝母8g,每天一剂,水煎服。加减:腰膝痛甚加千斤拔、黄精,口渴烦热加天门冬、地骨皮,气短气急加胡桃核。 3、木火刑金 症见干咳或咳而少痰,气逆阵作,面红目赤,胸胁隐痛,急躁易怒,口苦,舌尖边红,苔薄黄或干黄,脉弦或弦数。此症乃肝郁化火,木火刑金,灼伤肺阴,肺失宣降所致。辩证要点为干咳气逆,面红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治宜清肝解郁,润肺止咳。方药:黄连、当归各10g,百合、麦冬、生地黄各15g,川楝子、北沙参、枸杞子、白芍、元胡各12g,山茱萸5g,川贝母8g,甘草6g,每天一剂,水煎服。加减:口苦口干加桑白皮、地骨皮,夜寝不安加钩藤,胆南星。 |
|
来自: johnney908 > 《正宗中医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