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明成功人生心理咨询中心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借助于沟通,个体可以获取信息;与他人交流思想与分享感情;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减少与他人的冲突和改善人际关系;以及协调群体内行为,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与效率的提高等等。 结构上,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等七个因素构成。其中信息源是指具有信息并试图沟通的个体;信息是沟通者传达给他人的观念和情感;通道是沟通的信息载体;信息接受者是沟通的另一方;反馈是沟通中双方都不断把信息回送给对方,使沟通成为一个双向的相互过程;背景是沟通发生时的情境。 沟通并不总是能顺畅地进行,人际沟通常常发生障碍。例如信息源的信息不充分或不明确,编码不正确,信息没有正确转化为沟通信号,误用载体及沟通方式,接受者的误解以及信息自然的增强与衰减等,沟通双方的主观因素,如缺乏共同经验都可能造成障碍。 亲密关系指情感联结比较紧密的人际关系,如夫妻关系、情人关系、亲子关系等。在亲密关系中,个体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尤其是对亲密关系预设的期望,对沟通方式影响很大。主要表现为,个体对亲密关系的预设期望是否在现实的亲密关系中得到满足,给个体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情绪和情感体验,对个体对沟通的欲望、选择沟通通道和背景、沟通信息的正确编码,理解来自沟通对方的信息等都产生影响。沟通障碍也容易发生。 有两种亲密关系更容易产生沟通障碍,一种是有“假性互惠”现象存在的亲密关系,另一种是有冲突的亲密关系。 “假性互惠”指双方都是站在为对方好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和行事,彼此有比较深的感情卷入,但做出来的事又常常不是对方想要的,甚至是让对方为难的,但“受惠方”因为感激“施惠方”的付出,又默默承受,甚至做出乐意接受的“幸福”姿态。这种“假性互惠”比较多发生在亲子关系中。例如:一对收入不高的工薪阶层夫妇,为了女儿接受他们认为好的教育,省吃俭用,把女儿送进收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念书。女儿感念父母的爱和好意,看着父母过清苦的日子,立意要好好念书。但父母的这份爱,实在太沉重,懂事的女儿感觉到莫大的压力,学习成绩是每况愈下,越想用好成绩来报答父母,成绩越差。女儿也因此很不快乐。但女儿不愿意让父母知道自己的不快乐。虽然女儿有自己的想法,认为去一个普通学校念书,不给父母沉重的经济负担,自己会学得轻松些,成绩也会提高,但终不敢对父母说。 在这种有“假性互惠”情形的亲子关系中,有沟通的需要,但没有直接言语的沟通。上例中的“女儿”采用了“乖孩子”的“顺从”方式来对待父母不切合实际的做法,结果确是与双方的愿望都想违背,女儿也因此而不自信,成长受到阻碍。 有冲突的亲密关系(如夫妻关系),通常是一方或双方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受负性情绪和情感体验的影响,在有冲突的亲密关系中,沟通的障碍更是多方位的。可能是沟通通道不合适、信息编码出了问题、理解错误、沟通背景不合适等,回避沟通也通常是比较严重的沟通障碍。 这里借用《夫妻心理治疗与辅导指南》(Neil S.Jacobson,Alan S. Gurman著,贾树华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一个个案: 治疗者:你们是怎么争吵起来的? 在这个个案中,妻子莆如内心感觉到的是孤独和不安全感,她想要丈夫马克多陪陪她。但因为她自己不工作,她认为自己应该做好自己的事,而不能怪马克因为工作忽略她,所以她从来没有直接地跟马克说她内心的孤独和她的需要,马克不知道。孤独与不安全感积聚太多的时候,爆发出来时,她自己感觉到的是难过、生气和愤怒,马克听到的却是指责。从沟通模式上来说,这是发生在信息源、信息编码、接受者理解及反馈等方面的沟通障碍。另外,在沟通方式或通道、沟通背景方面也是有问题的。在夫妻关系中,争吵也是沟通,但这种方式对情感是有伤害性的,双方都有强烈的负性情绪体验,这些情绪又影响沟通内容,最终也达不到沟通的目的。 从咨询的角度看,亲密关系中的沟通障碍通过辅导或干预是可以得以改善的。这也是现在夫妻咨询、家庭咨询、亲子教育的目的所在。 |
|
来自: mentor1974 > 《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