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扩张 - 中医分型辨证治疗根治方 1.肝胃不和证 胃脘胀满,胸闷喜太息,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上窜作痛,痛连两胁,恶心嗳气,大便不爽,苔薄白,脉弦。
病机:肝失疏泄,横逆犯胃。 治法:舒肝解郁,理气和胃。 方药:四逆散加减。柴胡15g,白芍15g,枳壳15g,甘草6g,陈皮10g,台乌12g,桔梗10g,竹茹15 g。 加减:肝郁化火者,加栀子9g,牡丹皮12g;胃气上逆,呕吐严重者,加代赭石20g,旋覆花12g,姜半夏12g。肝气横逆,腹胀较剧者,加沉香6g,槟榔9g,川楝子12g。 2.饮食停滞证 多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脘腹痞闷,恶心欲吐,嗳腐吞酸,大便不调,臭如败卵,苔厚腻,脉弦滑。 病机:暴食伤胃,中焦失运。 治法: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方药:枳实导滞丸加减。枳实12 g,黄连9g,'黄芩12 g,大黄,白术12g,郁金9g,厚朴15g,山楂20g,神曲20g,槟榔9g,陈皮,茯苓12g。 加减:暴饮暴食之后,腹胀呕吐较剧者,可加青盐6g,瓜蒂催吐出胃内容物;腹胀痞满,口干舌燥者,可加大黄至12 g,芒硝泻积消满。 脾胃湿热证 脘腹痞满,身重困倦,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口干口苦,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
病机:湿热内蕴,胃失和降。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胃。 方药:连朴饮合六一散加减。黄连10g,厚朴10g,栀子12g,半夏12g,藿香12g,佩兰12g,六一散15 g。 加减:偏热者,加黄芩15 g,大黄6g以加强清热泻火之力;偏湿者,加薏苡仁25g,泽泻12g,荷叶12g以增强芳香化湿之力。 4.寒热错杂证 胃脘痞满,遇冷加重,嘈杂反酸,口干口苦,肢冷便溏,暖气纳呆,舌淡,苔薄白,脉弦数。 病机:寒热错杂,脾失健运。 治法:清热散寒,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10 g,黄芩10 g,黄连6g,千姜,党参15 g,甘草6g,枳实6g,白术9g,大枣10g。 加减:呕吐腹满甚者加代赭石30g,莱菔子15 g;纳差加陈皮,砂仁6g;腹泻便溏者,炮姜易干姜,加焦山楂12g,山药15g。 5.脾胃虚弱证 食欲不振,疲乏无力,脘腹痞满,恶心欲吐,进食后加重,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细。 病机:脾虚气滞,胃气上逆。 治法:健脾和胃,降逆除满。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木香10g,砂仁Sg,陈皮10g,半夏,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 加减:泄泻肠鸣者,加葛根15g,淮山药15g;腹痛喜温、畏寒肢冷者,加干姜9g,桂枝6g。 1、刺激会咽部促使呕吐,无力呕吐者下粗胃管抽取胃内液体和气体; 2、以侧卧位或俯卧位为宜,以利于呕吐并防止呕吐时的误吸,防止窒息发生; 3、注意补充水分,以纠正脱水及维持电解质平衡; 4、如果胃内大量积滞物不能吐出或抽吸出来,或已发生胃壁坏死、穿孔时应考虑手术治疗或胃造瘘引流。 饮食过量或饮食不当(尤其是狂饮暴食)是引起急性胃扩张的最常见病因。短时间内大量进食使胃突然过度充盈、胃壁肌肉受到过度的牵拉而发生反射性麻痹,食物积聚于胃内,胃持续扩大。应避免过度暴饮暴食,最好是7分饱,对胃的负担较小。 一旦发生急性胃扩张并接受洗胃治疗后,应注意3~5天内以米汤、面汤、粉汤、牛奶等流质饮食为主,随病情好转可吃稀面粥、米粥、菜汤、软面条等半流质饮食,身体完全康复后再恢复正常饮食。 |
|
来自: 神医图书馆318 > 《食瘕=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壅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