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麓书院:四海学人向往中

 葉梓 2014-04-30

  岳麓书院(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这是悬于岳麓山下岳麓书院赫曦台的一副楹联,短短两句话,将学子们对这一求学圣地的向往之情全然释尽。

  从古代书院到今日的湖南大学,这座有着“千年学府”之称的古老书院,历经沧桑,弦音不绝。

  由岳麓山清风峡入口进入,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岳麓书院便呈现眼前。迈入头门,依次要穿过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及赫曦台、爱晚亭,它们或是用来讲学、或是用来供祀、藏书,之间相互连接,合为整体,恢弘庄严。


  岳麓书院内景(资料图 图源网络)

  讲堂位于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古代,老师们站在讲堂正中一块约1米高的长方形讲坛上传道授业解惑。

  讲坛的上方摆有两把红木雕花座椅,是人们为纪念朱熹和张轼两位先贤论讲于坛上而设的。当年,朱熹跋山涉水而来,与岳麓书院主教张轼会讲于坛上,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学子有千人之多。

  “岩溜穿云一径清,涓涓幽韵惬闲情;应分山涧松涛响,似听蕉窗夜雨声。枕石客归烟两岸,挂瓢人去月三更;潺潺雅与弦歌答,天籁琅然耳暂明。”清代书院学生严如煜写的这首诗,将书院八景之一的“曲涧鸣泉”描绘得情趣盎然。


  岳麓书院内景(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条从清风峡爱晚亭流经书院园林的溪涧,自古有之。溪畔,寻一青石而坐,细细看那泉水,裹卷着花叶从山里缓缓而来,湍急之处,水击青石,水花四溅,灵动而清和的撞击声,更衬托出书院的静谧安宁。在这里若捧上一卷书静读,便更能体会到宋代书院山长张曾所说的意境,“流泉自清泻,触石短长鸣。穷年竹根底,和我读书声”。

  春天,书院头门外公路坡下的桃林里芳枝春放,园林水池里,山涧清泉径流而过,“碧沼观鱼”生动可爱;夏天,莲叶田田,静坐在吹香亭里,“风荷晚香”别有情趣;夜晚,在书院园林的院落里,凭栏夜眺,“花墩坐月”赏明月高悬……这里的美,不分季节,不分昼夜。

  但书院之美,更胜在人文。余秋雨先生在他的著作里这样感叹:书院的出现实在是一批高智商的文化构想者反复思考、精心设计的成果,它既保持了一种清风朗朗的文化理想,又大体符合中国国情,上可摩天,下可接地,与历史上大量不切实际的文化空想和终于流于世俗的短期行为都不一样,实在可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让人赞叹不已的创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