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爱晚亭 如果你路过长沙,因时间所限只能游览一处景点,这个景点就是岳麓书院.这也正是我的正确选择. 岳麓山海拔300米,连峦叠峰数十公里,有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长沙市区西面。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面积35.20平方公里,有8个景区. 景区虽大,但对我有吸引力的却只有岳麓书院和爱晚亭.所以我一到长沙,找到歇脚处,洗完澡就直奔岳麓书院,公车在岳麓山站停靠,我就下车了.这才发现是岳麓山东门,而岳麓书院是在南门(湖南大学),我又赶往湖南大学.在毛主席雕像右侧,大礼堂对面,我看到岳麓书院的前门.入内参观完毕后,我从书院后门出来,一直走到岳麓山脚的清风峡,看到爱晚亭,停留片刻返回湖南大学,圆满结束我的岳麓山之旅. 上篇是岳麓书院的讲学、藏书、供祀三部分核心景观介绍.本篇从我拍摄的岳麓书院建筑(纪念﹑园林部分)以及湖南大学﹑爱晚亭照片中挑选部分,凑成本篇,就叫《岳麓拾零》.因为阴天的缘故,这30张照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黑白对比弱.但也因此色调都非常柔和,在柔和的色调中又有局部的闪亮,因而产生一种跟拍摄主体韵味很协调的特殊效果,以及有虚有实,层次清楚又不生硬的立体效果,比如《爱晚亭》《清风峡》《极高明亭》《金黄色》《时务轩》《翠竹韵》《岳麓山东大门》等都是我很满意的拍品.下面是部分照片的相关资料介绍: 爱晚亭位于岳麓山下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代诗人杜牧《山行》的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改名爱晚亭。抗日战争时期被毁,1952年重建,1987年大修。 爱晚亭三面环山,亭前有池塘,桃柳成行。四周皆枫林,深秋时红叶满山。亭前石柱刻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内为丹漆园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亭中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额,是由1952年重建时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主席所书手迹而制 爱晚亭与安徽滁州的醉翁亭(1046年建)、杭州西湖的湖心亭(1552年建)、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1695年建)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爱晚亭在我国亭台建筑中影响甚大,堪称亭台之中的经典建筑。 岳麓书院屈子祠始建于1796年,上世纪30年代遭兵毁,院宇渐废。2006年在岳麓书院后面重建屈子祠.屈子祠后面的是建筑与山体相连的爬山廊,沿山坡上下蜿蜒曲折,与正殿二楼的后部相连接。绕建筑是自岳麓山上流下来的山泉小溪。这座新建的屈子祠清幽淡雅,古趣盎然,表达了中国古代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我很欣赏这座古建筑,在这里拍了好多照片. 书院左边是园林建筑,这里有麓山寺碑亭,碑廊,时务轩,以及位于书院外的自卑亭.详细介绍如下: (1)麓山寺碑亭:明成化五年(1469)知府钱澍始建。现为1962年重建。“麓山寺碑”四字为近人黎泽泰于1962年书。亭内就是著名的“麓山寺碑”。麓山寺碑是我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碑,由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书丹并镌刻,因文、书、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绝碑”之称。碑侧碑阴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题刻。 (2)碑廊:嵌立历代遗碑13方及新制的岳麓书院文献史料碑刻27方。在这些碑刻中,朱熹手书的“道中庸”、“极高明”等碑,是书院的重要遗存。 (3)时务轩:为纪念清末维新派创办的学校-时务学堂而筑的纪念性建筑,位于书院园林内,与百泉轩隔池相望。轩内现嵌有梁启超《时务学堂故址》碑,该碑字迹为民国二十四年梁启超重游时务学堂旧址所书,另有李肖聃《跋》、李况松《跋》、陈云章《记》、黄曾甫《时务轩记》等碑刻。 (4)自卑亭位于书院东面200米。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长沙郡丞赵宁在路旁建自卑亭,供行人歇足之用。嘉庆十七年(1812)院长袁名曜改建于路中,民国时扩建马路于亭侧,形成现存格局。现存建筑为清咸丰十一年(1861)建造。“自卑亭”三字为清代山长车万育题书。亭内嵌有《自卑亭记》等碑刻。
 2清风峡
 3湖南大学毛泽东雕像
 4湖南大学大礼堂
 5极高明亭
 6金黄色
 7古木
 8岳麓书院屈子祠
 9屈子祠
 10屈子祠
 11屈子祠
 12屈子祠
 13屈子祠 内
 14屈子祠
 15屈子祠
 16屈子祠后的爬山廊
 17屈子祠后的爬山廊
 18麓山寺碑亭
 19岳麓书院碑廊
 20时务轩
 21岳麓书院时务轩
 22岳麓书院园林
 23岳麓书院园林
 24岳麓书院园林
 1爱晚亭 如果你路过长沙,因时间所限只能游览一处景点,这个景点就是岳麓书院.这也正是我的正确选择. 岳麓山海拔300米,连峦叠峰数十公里,有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长沙市区西面。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面积35.20平方公里,有8个景区. 景区虽大,但对我有吸引力的却只有岳麓书院和爱晚亭.所以我一到长沙,找到歇脚处,洗完澡就直奔岳麓书院,公车在岳麓山站停靠,我就下车了.这才发现是岳麓山东门,而岳麓书院是在南门(湖南大学),我又赶往湖南大学.在毛主席雕像右侧,大礼堂对面,我看到岳麓书院的前门.入内参观完毕后,我从书院后门出来,一直走到岳麓山脚的清风峡,看到爱晚亭,停留片刻返回湖南大学,圆满结束我的岳麓山之旅. 上篇是岳麓书院的讲学、藏书、供祀三部分核心景观介绍.本篇从我拍摄的岳麓书院建筑(纪念﹑园林部分)以及湖南大学﹑爱晚亭照片中挑选部分,凑成本篇,就叫《岳麓拾零》.因为阴天的缘故,这30张照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黑白对比弱.但也因此色调都非常柔和,在柔和的色调中又有局部的闪亮,因而产生一种跟拍摄主体韵味很协调的特殊效果,以及有虚有实,层次清楚又不生硬的立体效果,比如《爱晚亭》《清风峡》《极高明亭》《金黄色》《时务轩》《翠竹韵》《岳麓山东大门》等都是我很满意的拍品.下面是部分照片的相关资料介绍: 爱晚亭位于岳麓山下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代诗人杜牧《山行》的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改名爱晚亭。抗日战争时期被毁,1952年重建,1987年大修。 爱晚亭三面环山,亭前有池塘,桃柳成行。四周皆枫林,深秋时红叶满山。亭前石柱刻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内为丹漆园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亭中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额,是由1952年重建时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主席所书手迹而制 爱晚亭与安徽滁州的醉翁亭(1046年建)、杭州西湖的湖心亭(1552年建)、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1695年建)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爱晚亭在我国亭台建筑中影响甚大,堪称亭台之中的经典建筑。 岳麓书院屈子祠始建于1796年,上世纪30年代遭兵毁,院宇渐废。2006年在岳麓书院后面重建屈子祠.屈子祠后面的是建筑与山体相连的爬山廊,沿山坡上下蜿蜒曲折,与正殿二楼的后部相连接。绕建筑是自岳麓山上流下来的山泉小溪。这座新建的屈子祠清幽淡雅,古趣盎然,表达了中国古代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我很欣赏这座古建筑,在这里拍了好多照片. 书院左边是园林建筑,这里有麓山寺碑亭,碑廊,时务轩,以及位于书院外的自卑亭.详细介绍如下: (1)麓山寺碑亭:明成化五年(1469)知府钱澍始建。现为1962年重建。“麓山寺碑”四字为近人黎泽泰于1962年书。亭内就是著名的“麓山寺碑”。麓山寺碑是我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碑,由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书丹并镌刻,因文、书、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绝碑”之称。碑侧碑阴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题刻。 (2)碑廊:嵌立历代遗碑13方及新制的岳麓书院文献史料碑刻27方。在这些碑刻中,朱熹手书的“道中庸”、“极高明”等碑,是书院的重要遗存。 (3)时务轩:为纪念清末维新派创办的学校-时务学堂而筑的纪念性建筑,位于书院园林内,与百泉轩隔池相望。轩内现嵌有梁启超《时务学堂故址》碑,该碑字迹为民国二十四年梁启超重游时务学堂旧址所书,另有李肖聃《跋》、李况松《跋》、陈云章《记》、黄曾甫《时务轩记》等碑刻。 (4)自卑亭位于书院东面200米。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长沙郡丞赵宁在路旁建自卑亭,供行人歇足之用。嘉庆十七年(1812)院长袁名曜改建于路中,民国时扩建马路于亭侧,形成现存格局。现存建筑为清咸丰十一年(1861)建造。“自卑亭”三字为清代山长车万育题书。亭内嵌有《自卑亭记》等碑刻。
 2清风峡
 3湖南大学毛泽东雕像
 4湖南大学大礼堂
 5极高明亭
 6金黄色
 7古木
 8岳麓书院屈子祠
 9屈子祠
 10屈子祠
 11屈子祠
 12屈子祠
 13屈子祠 内
 14屈子祠
 15屈子祠
 16屈子祠后的爬山廊
 17屈子祠后的爬山廊
 18麓山寺碑亭
 19岳麓书院碑廊
 20时务轩
 21岳麓书院时务轩
 22岳麓书院园林
 23岳麓书院园林
 24岳麓书院园林
 |
25翠竹韵
 26园林古木
 27岳麓书院外的吹香亭
 28岳麓书院外的自卑亭
 29岳麓山东大门
 30岳麓山东大门仿古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