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幽默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z仙 2014-04-30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它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平淡为生趣,化沉闷为轻松。”所谓幽默,就是诙谐有趣而意味深远。幽默是一种方法,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对小学生而言,数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倘若能将幽默引进小学数学课堂,则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它不仅可以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帮助记忆,而且能够启迪思维,催生智慧,提高素养。因此,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应当大胆地热情地让幽默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善于恰当地、巧妙地运用幽默艺术,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精彩,数学教学更加有效;使我们的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享受快乐,发展智力。   要让幽默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数学与事物、与文化的联系,巧妙地运用修辞、情境、故事及语言、动作、表情等多种有趣、可笑的手段,直观、形象地描述和揭示数学概念和原理,使学生既能享受学习的乐趣,又能顿悟深远的道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幽默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拟人法。就是将数学人格化。教师要善于抓住数学与人的特征、思维、语言、活动等方面的联系,巧妙地将死板的数学当作鲜活的人来描述,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而且从中领悟知识。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更适合采用这种手法。例如,一年级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在介绍它们的名称时,教师可以这样说,小朋友,我们今天又认识了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让我们赶快跟它们打招呼:“三角形,你好!”“平行四边形,你好!”下课时,同样可以引导学生打招呼:“三角形,再见!”“平行四边形,再见!”这样做,比教师直接领读图形名称要好得多,不仅巧妙地让学生复述图形名称,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的亲切感,强化对图形名称的记忆,还可以有机地渗透文明礼貌教育。又如,教学小数认识,我根据小数点的特征及移动规律,用拟人法编成这样的谜语进行教学:“圆圆身子个儿小,爱在数字脚边跑,跑到右边数变大,跑到左边数变小。”朗朗上口的儿歌,不仅使学生兴趣盎然,而且让学生记住了小数点书写位置,知道了小数点移动规律。又如,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教者可用拟人手法,分别配以两手叉腰(手腰构成两个三角形)、双手作楫 (两手构成平行四边形)将二者进行鲜明地对比:“三角形是英雄,任凭挤压不动摇。平行四边形是狗熊,一拉一压就变了。” 
    学生从有趣可笑的言行中,深深地记住了两种图形截然不同的特征,而且从一褒一贬中,默默地受到了思想教育。再如,二年级教学千以内退位减法“1000—537”。连续退位减法是教学难点,教学时可采用这样的拟人手法进行突破:星期天,四位数一家人逛街来到一家商店,小个儿看中了7元的钢笔,十妈妈看中了30元的发夹,百爷爷看中了500元的收音机。可是,他们一摸口袋,发现都忘了带钱,十分着急。千太太忙从口袋里掏出 
一千元给百爷爷说:“你们拿去买东西吧!”百爷爷把一千元换成10张一百元,拿出一张给十妈妈。十妈妈把它换成10张十元,拿出一张给小个儿。于是,他们都高兴地买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们通过这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不仅轻松而深刻地明确了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和方法,而且受到了互相关心、帮助别人的思想教育。    二、比喻法。就是用 某些与数学有类似、相似之点的事物来比方要说明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善于根据某些事物与数学之间相类似的特点,用形象、恰当、有趣的比喻来说明,增强生动鲜明的表达效果。这样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记忆数学知识。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记忆0在四则运算中的作用,教学时可以这样打比方:0遇加、减号,就像碰上水泡,鱼儿不会有变化。0遇乘号,就像碰上炸弹,原来一切都完整了。用“水泡”“炸弹”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0在不同运算中的计算结果,学生既感兴趣,又能深刻理解,牢固记忆。又如,一年级教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我用打比方的方法,编成这样的儿歌来教学:“样子像箭头,帮助比大小,开口对数大,尖头对数小。”从生动形象的比喻、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学生愉快而轻松地记住了大于号、小于号,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又如,教学真分数、假分数,为了帮助学生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教师可以将分母比作母亲,分子比作儿子。如果儿子年龄比母亲小的就是真的,如果儿子年龄比母亲大或与母亲相同的就是假的。这样,通过学生熟悉的母子年龄关系比方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学生既感到亲切,又易于理解和掌握。再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教师利用学生到办公室跟老师打招呼两种不同的情况,分别演示“一一招呼”——“张老师好!”“王老师好!”“李老师好!”“……”和“统一招呼”——“老师们好!”算式12×5+18×5中的12、18好比两个不同姓名的老师,“好”好比相同的乘数5,那么这个式子还可以怎样写呢?巧妙地借打比方来说明乘法分配律的道理和方法。学生从生动有趣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之中,不仅轻轻松松明白了乘法分配律的道理和方法,而且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三、夸张法。就是用夸大的方法来形容、表达或说明数学概念和原理。教师要善于抓住数学某些特点、性质、作用等,采用言过其实的方法,通过语言、动作等描述和说明,启发学生想象,进而深刻理解。运用夸张的方法,不仅可以增强教师语言表达的力量,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想象力。例如,教学多位数认识,我夸张地说:“只要上帝给我0-9这十个数字,我就能创造世界上的一切数。”这一句夸口,不仅逗出了全班学生的笑声,而且使学生预见到数的千百万化,激励学生大胆运用数字组成其它的数。又如,教学射线,我在黑板上将线段一端延长画的时候,故意用夸张的方法,一边手不停地做画的动作,一边说:“如果让我画一辈子也画不完。”学生在老师滑稽可笑的夸张言行之中,开启了想象之门,真切地体会到射线的无限之长,远比仅用“无限”这一空洞词语来叙述,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我大胆运用夸张的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分别以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和圆形为轮子的四种车进行行驶比赛的情境。非圆形车轮车子行走颠簸起伏,逗得学生直乐;圆形车轮车子走得又稳又快,令学生惊叹不已。学生从夸张的演示中,具体而真切地感悟到圆与众不同的特点,为充分感知圆,认识圆的特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如,教师如果发现学生有独特的见解或与众不同的解法时,对其表扬时也可用夸张的方法,热情地跑过去跟他(她)握手,高兴地说“你好,未来的数学家!”这一句夸张的表扬,既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又能激励学生向未来更高的目标奋进。  
    四、情境法。就是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呈现、说明抽象概括的数学。教师要善于根据数学与其依存的现实生活的联系,巧妙地通过创设生动有趣典型的现实生活情境,具体、形象、生动地揭示数学内涵,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物,真切地感知数学,感悟数理。例如,教学平行线,教师通过表演学生做操或交警指挥的情境,利用两手不同位置的几个典型动作,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现实情境中,认识相交、不相交、平行,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平行线,同时再通过两手不在同一平面不相交的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只有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才是平行线。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直观具体的动作,获得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十分有利于正确地建立平行线的概念。又如,教学相遇问题,教师告诉学生:小明放晚学回家,发现自己的数学书被同桌小华拿错带回家了。为不影响晚上预习,怎样才能用最短的时间拿到数学书,请大家想想办法,讨论讨论。然后请同学们演示自己的办法。有的办法是小明到小华家去取书,有的办法是小华把书送到小明家,还有一种办法是:两人通电话约定同时从家出发,小华送,小明取,两人在途中相遇拿到书。看着这些不同办法的有趣的表演,同学们都乐开了花,在笑声中轻松地理解了相遇问题的基本结构,深刻地理解了相遇问题的内涵及其价值,比那种单纯为理解“同时”、“相向”、“相遇”等词语含义的演示,效果要好得多。再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鸡兔同笼”的问题。为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教学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指名10个同学,让其中一部分站在那里扮小鸡,让另一部分弯下腰扮小兔,让其他同学先数出它们一共有多少个头,再数出它们一共有多少条腿。接着教师突然命令扮小兔的站起来,再让其他同学数数现在一共有多少条腿。然后,老师提问:先数共有28条腿,为什么现在少了8条腿?你知道兔子有多少只吗?生动活泼的情境,有趣的表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同学们茅塞顿开,很快打开了解题思路。一个同学马上站起来说:“一只兔子站起来少2条腿,现在少8条腿,说明有4只兔子。”独特的解题思路,搏得了全班一片掌声。  
    五、故事法。就是用有趣、智慧的故事,揭示、说明数学概念、原理及解题思路。教师要善于根据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选编生动有趣、富有智慧的小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示,获得顿悟。例如,教学“几和第几”,教师讲了这样的故事:一天早上,一个小和尚一口气吃了3个馒头,当他吃完第三个馒头,打起嗝儿来,心想,早知道这个馒头能吃饱,起初那两个馒头就不该吃。同学们,你们评评看,小和尚的说法对吗?同学们听了都觉得很可笑,马上议论开了。有的说:“吃了3个馒头才饱的,前两个馒头不吃怎么能饱呢?”有的说:“如果只吃第3个馒头,那就只吃了一个馒头,不会饱。”同学们通过这个有趣的小故事,很轻松地明白了“几”和“第几”的联系和区别。又如,教学比较小数大小,我编讲了这个故事:一天傍晚,住在小院子里的鸡、鸭、鹅忽然争论起来。小花猫连忙跑过去想听个明白。原来它们在争论哪一个身体重。鸡说:“我的体重是1.724千克,1.724一共有四位,比你们都多,应该说,我的身体最重。”鸭听了不服气地说:“我的体重是1.98千克,别看1.98的位数比你少一位,可是,我体重的第二个数是9,比谁的都大,应该说,我的身体最重。”鹅听了“哦哦”地笑起来:“你们都是说大话,应该说,我的身体最重,你们看,我的体重是2.05千克,虽然2.05的位数不如鸡的多,第二个数不如鸭的大,但是,我体重的第一个数,你们谁也比不上!”小花猫听了它们的发言,心平气和地说:“你们不要再争了,请你们从高位比起来,先比较整数部分,再一位一位地比较小数部分,这样一比,你们就会知道谁的身体最重了。”同学们从这个有趣的小故事中,一下子明白了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再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先讲了一个“智擒盗马贼”的小故事:美国总统华盛顿的马被人偷走了,他同警察一起赶到偷马人的农场里去索讨。但那人一口咬定马是自己的,拒绝归还。华盛顿立刻用两手蒙住马的双眼,问那个偷马人:如果马真是你的,那么请你告诉我们,这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偷马人犹豫地说;“左眼。”。华盛顿放下蒙眼的右手,马的左眼并不瞎,偷马人立刻改口说:“我说错了,马的右眼是瞎的。”华盛顿又放下蒙眼的左手,马的右眼也不瞎。“我又说错了……”偷马人还想狡辩。“是的,你是错了。”警察说,“这些足以证明马不是你的,你必须把马还给华盛顿先生。”讲完这个故事,鼓励大家说:“同学们,今天在解题的时候,能不能学学华盛顿,用自己的智慧找到自己的‘马’呢?”这个智慧故事,启发学生当遇到数量关系抽象、条件比较隐蔽,无从下手时,可以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先作出假设,由此提出一些关系和结论,产生差异与矛盾,通过分析与思考,找出差异的原因,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数量关系明确化,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六、反例法。就是将错就错,用同样的错误例子启发别人认识错误。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故意模拟举出一个类似的错例,鲜明地暴露出其错误甚至荒唐的一面,让学生从这个反例中醒悟,发现自己的错误,进而自行纠正。例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教材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一盘桃有4个,猴妈妈要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1/4,但当问到分数1/4中的“4”表示什么时,不少学生认为“4”表示4个桃子。面对学生的错误,教者急中生智,将错就错,“如果这盘桃有8个,那么这4只猴就分得这盘桃的1/8啦。”这个鲜明的反例一出,不少同学马上发现了自己原来的错误,有的站起来说:“这个‘4’不是表示桃子的个数,而是表示分的份数。”通过这个反例,学生摆脱了具体实物的“个数”对平均分的“份数”的干扰,比较深刻地掌握了“份数”与“个数”的区别,正确地理解了分数的含义。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不少学生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负迁移干扰,错误认为平行四边形面积也等于相邻两条边相乘的积。教师没有立即批评学生的错误,而是故意画出一个边长长度不变、高变短的平行四边形,然后风趣地说:“照你的算法,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大家看看图,是相等吗?再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鲜明对比的反例,使学生恍然大悟,不仅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否定了自己原来的算法,而且直观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高密切相关,进而提出了正确的猜想和方法。又如,低年级同学学习加减计算问题时,容易产生“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误,教学时可适当举个反例,让学生从中发现错误。如举这样的反例:爸爸今年34岁,比爷爷小25岁。爷爷今年多少岁?如果见少就减,34减25等于9,爷爷就只要9岁了。话音刚落,教室里爆发出一片笑声。有同学马上举手说出自己的想法:爸爸比爷爷小25岁,也就是爷爷比爸爸大25岁,应用36加25等于61岁。话一说完,教室里爆发出一片掌声。教师一个巧妙的反例,不仅使学生马上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启发学生另辟蹊径,自己找到正确的算法。再如,学生在解答实际问题时,往往容易产生漏写单位名称或忘写答案的错误,教师也可巧妙地利用反例,提醒注意。如发现漏写单位名称,教师马上问他:你今天早上吃了几个馒头?学生回答说吃了2个教师说:“不,你吃了2。”同学们听了都发出笑声,那个同学立刻发现了错误,忙在得数后面注上了单位名称。如发现忘写答案,教师请这个同学把这道题的问题提出来问老师,老师在同学提问后,故意挠头抓耳,装着没听见,然后问这个同学,你对老师满意吗?教师风趣的反例,逗得同学们笑了起来,这个同学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连忙补写了答案。幽默的手法有这多种多样,除此之外,还有替换、错位,等等,这里不一一赘述。教学中运用幽默手法,常常可以把几种方法综合起来,这样教学效果更好。不论运用哪种幽默手法,都应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同时还应该注意具有教育性。教学中运用幽默的手法,绝不能脱离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搞笑、逗乐,也不能庸俗低级,给学生带来不健康的东西,更不能讽刺、挖苦、侮辱、打击、伤害学生。  
    为使幽默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增加知识积淀,发展教育智慧,丰厚文化底蕴,熟悉幽默艺术,使自己具有很强的幽默感,敏捷的幽默机智,自如的幽默艺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幽默顺顺当当地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小学生才能在幽默的数学课堂里振奋精神,悦纳知识,开启智慧,猎取神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