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痛的概念
头痛系指外感或内伤引起头局部经脉的血滞所招致的慢性、不断复发的头痛。其头风或偏头痛是指此类头痛,属西医的慢性头痛。而太阳头痛不属此类头痛。
二、病名和证型
中医头痛常用的病名有:脑风、首风《素问·风论》;头痛、头风《证治准绳,头痛》;偏头痛《金匮翼》、厥阴头痛《伤塞论·厥阴病》。其《伤寒论》中除厥阴病中的头痛外,其余均指症状性头痛,而常用的太阳痛、少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阴头痛、太阴头痛、厥阴头痛(不指伤寒论厥阴头痛)均指头痛的部位而言。 近10年左右关于头痛的辨证分型颇多,其中代表性的有下面三家。
1. 陈宝田:从头痛的实际出发,把活血与分型相结合的方法,此分型方法其疗效肯定。
(1) 风寒型——桃仁四物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2) 风热型——桃仁四物汤加黄芩、生石膏、柴胡、防风。
(3) 痰湿型——桃仁四物汤加二陈汤或五苓散。
(4) 肝肾阴虚型——桃仁四物汤合杞菊地黄丸。
(5)瘀血型——血府逐瘀汤加鸡血藤、羌活、独活、白芷。
见《I临床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6版统编教材。
2. 刘炳林、王永炎等把头风病人分为以下五型。
(1) 风火候。 (2) 风痰候。 (3) 风瘀候。 (4) 阳虚寒凝候。 (5) 气血两虚候。
3.王永炎主编的最新版中医内科教材中把头痛分为八型,比较切合实际。
(1) 风寒证——川芎茶调散。 (2) 风热证——芎芷石膏汤。 (3) 风湿证——羌活胜湿汤。 (4) 肝阳证——天麻勾藤饮。 (5) 肾虚证——大补元煎。 (6) 气血虚证——八珍汤。 (7) 痰浊证——半夏白术天麻汤。 (8) 瘀血证——通窍活血汤。
三、头痛病因病机的新概念
1. 研究头痛病因病机的必要性。
(1) 原有头痛病因病机复杂难以掌握:头痛的病因病机常见的有以下几方面:
① 外感头痛。 a. 风塞阻络; b. 风热上扰; c. 风湿上蒙。
② 内伤头痛。 a. 情志不和; b. 劳倦纵欲; c. 气血两虚; d. 饮食失调。
③ 外伤头痛。头痛的病因病机是复杂的,常常外感又兼内伤,这八个方面又每两两相兼,形成数学上的组合,故颇难掌握。
(2) 原有的病因病机不能完全有效的指导临床。“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按全国中医院校的最新中医内科学教材中,将头痛分治为八型:风寒证、风热证、风湿证、肝阳证、肾虚证、气血虚证、痰浊证、瘀血型。 按上述八型分治,尽管辨证非常合拍,但就其疗效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辨证法认为,理论是指导实践的,那么理论不能很好地指导临床实践,这种理论是值得修王的。
2. 辨证施治的病因病机新概念。作者从长期研究头痛的治疗中得出其辨证施治的病因病机的概念是头部多风、头部多瘀是头痛共同的病因病机,田此,辨证施治的治疗大法应是活血疏风与辨证施治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其理由如下:
(1) 头痛的病因病机。
① 头部多风。头为诸阳之会,太阳行头之后,少阳行头之铡,阳明行头之前,特别是太阳和少阳为气血虚少之二经。因风为阳邪,其性轻扬,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此必因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而发为头痛。《金匮翼》曰:“偏头痛者,由风邪客于阳经,其经偏虚故也,邪气凑于一边,痛连额角,久而不已,故谓之偏头偏”。所以头部多风是诸型头痛一个重要的共同的病因病机。 ② 头部多瘀。因头部位置的特点,易受外伤;头为肝胆二经所布,胆经行头之侧,肝经行头之巅,二经均主疏泄;此外,久痛人络,这些均可引起头部瘀血,发生头痛,因此,头部多瘀是诸型头痛又一个重要的共同病因病机。 ③ 头与脏腑相通,又有诸窍与脏腑相连。“五官者,五脏之阅也”,五脏有病,通过开窍以及经络反应到头部,而引起头痛。常见的有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脾虚痰湿引起的头痛。 ④ 脑为髓之海。若肾阴虚则髓海空虚,发生脑转耳鸣头痛,或阴虚阳亦衰则清阳不展,寒从内生,或肾阴不足,不能养肝则肝阳上亢,均可发生头痛。 ⑤ 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因血虚或气血两虚不能上荣于头,引起头痛;脾虚则生痰湿,阻碍清阳不升,则清窍失养而引起头痛。
(2) 慢性头痛辨证施治。头痛是由冬方面因素决定的,他的病因病机是复杂的,但头痛的共同病因病机是风、瘀血,因此,治头痛的基本大法是活血疏风(前者是主要的),其为基本大法所规定的基本方药是桃红四物汤加防风、羌活、独活、白芷、鸡血藤。但由于病邪的不同,以及脏腑气血阴阳寒热虚实之不同,虽然头痛有着共同的病因病机基础,但他反应的证型不同,这就构成证与证的区别点,所以必须把慢性头痛治疗为活血疏风与分型相结合的治则,今把慢性头痛分为下面五型辨证施治。 ① 风寒头痛的临床特点。一侧或全头痛,多跳痛或隐痛,阵发性发作,退寒则发作或加剧,寒冷季节发作频繁,舌苔白薄或有舌质暗,脉弦紧。 治法:活血疏风加温经散寒。 方药:基本方(桃红四物汤加羌活、独活、防风、鸡血藤、白芷)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② 风热头痛的临床特点。头痛如裂,多呈阵发性,每遇热或日晒则发作或加剧,炎热季节发作频繁,凉风吹则舒,或有大便干结,两目红丝,舌苔薄黄,舌质红,脉弦而有力。 治法:活血疏风加清热疏凤。 方药:基本方加黄芩、柴胡、生石膏。 ③ 瘀血头痛的临床特点。发病率高,约占头痛的1/2,一侧或两侧的刺痛或跳痛,其痛有定处,按之则减,常因七情波动而发作或加剧,有痛经或乳房胀痛,舌苔白薄或薄黄,舌质暗或有瘀斑或瘀点,脉弦缓,低头诱痛试验和压迫颈静脉试验多呈阳性反应。 治法:基本大法。 方药:基本方中增大活血药用量。 ④ 痰湿头痛的临床特点。头沉重或头痛如裹,或其他疼痛性质,伴有眩晕,常有胸闷,或有浮肿或浮肿感,痛甚恶心或吐涎沫,或有腹泻,舌质淡,舌苔腻,脉弦缓。 治法:基本大法加健脾祛湿。 方药:基本方药加五苓散,或二陈汤或吴茱萸汤。 ⑤ 肝肾阴虚头痛的临床特点。头顶痛或全头痛,呈隐痛或暴烈痛,常伴失眠多梦,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或血压高,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 治法:基本大法加镇潜、滋补肝肾 方药:基本方加菟丝子、勾藤、生龙骨、生牡蛎。
(3) 147例偏头痛疗效观察。147例慢性头痛,男性46例,女性101例,均排除器质性病变,头痛均在2年以上的发病史,其中瘀血性头痛64例,风寒性头痛31例,风热性头痛14例,痰湿性头痛5例,肝肾阴虚性头痛4例。15日为一疗程,进行2个疗程治疗,结果治愈65例,显效53例,有效19例,无效6例。
3. 头痛病因病机的新概念——头部多风、多瘀、多痰、多虚,四者杂合而致发为头痛:
(1) 新概念的由来。我们采用360例慢性头痛的大样本,这些头痛的绝大部分均为复合证,即风证占72.3%,瘀血证占82.2%,痰湿证占62.3%,虚证占63.5%。因此,从中医的审证求因的理论,可以得出头痛的共同病因病机应是风瘀湿虚。所以,我们提出慢性头痛病因病机的新溉念。
(2) 运用新概念组方——新正天汤。
① 组方: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 桃仁 红花 白芷 羌活 防风 独活 附子 细辛 麻黄 勾藤 泽泻 北芪 鸡血藤等 ③ 方解。头部多风,故以羌活、独活、防风以疏风止痛,盖风必夹寒,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以温经散寒止痛,又恐外风引动内风,故以勾藤、生龙骨、生牡蛎以熄之;头部多瘀,故用桃红四物汤以活之,又恐活血以伤血,故以四物汤以养之,盖疏风先活血,血活风自灭,又给风邪以灭路。头部多湿,故以上述风药以胜之,泽泻以利之;头部多虚,故以四物汤、北芪以补之。故风消、瘀散、湿祛、虚缓,则头痛速愈。 ③ 疗效。经广东中医学院等4个医疗单位,观察验证350例慢性头痛,其治愈率为33%,显效率为56%, 总有效率为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