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十五章 初试艾灸

 共同成长888 2014-05-02

第六十五章 初试艾灸

对于艾灸,愚只知道具有祛寒作用,哪里寒则灸哪里,却不知道还有清热作用,并且还能配穴灸。幸好在中医聊天群里遇到一位朋友,他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发明,告诉愚有关艾灸的一些新闻,如“针调经络,灸调阴阳”。于是,我问了一个怎么调阴阳的病例。

愚患鼻尖红已经好多年了,什么肺胃积热啦,什么心脾伏火啦,都试治过了,毫无效果。正好遇到这位艾灸高手,不妨用艾灸试治一下。他很热情,告诉愚要散热驱寒,引火归位,先取期门、尺泽、京门三穴艾灸,并告诉了艾灸的方法。愚马上开始了试治。

首先从身体左边的三个穴位艾灸,在艾灸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反应,便想到了经络的对称性,又从右边的三个穴位艾灸。当艾灸右边期门穴(这是肝脏的解剖部位)时,腹中出现水鸣声,并且连续出现几次,应该说这与艾灸有关系,但艾灸其它两个穴位时,同样未出现任何反应。

灸完右边期门穴后,腹中出现温暖舒适的感觉,并且持续了很长时间。于是,愚如实向朋友做了汇报,以求指导,得到的答复是继续艾灸。第二天早上,愚开始左边上大牙疼痛,痔疮出血,看来不能继续艾灸了,于是便停止了艾灸。

针灸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根据仍然是中医理论。传统中医理论讲,人体的气机是“左升右降”,应用于针灸就是“左补右泻”。对于这种说法,愚在以前则是深信不疑,随着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便产生了怀疑。人体脏腑皆有气机,脏腑气机皆有升降出入,何谓“左升右降”?将“活的脏腑”套入“死的五行”,究竟能说明什么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