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紫轩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5-02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曳,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赤脚,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赤双足。捉住小鬼,挖悼其眼睛,一只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日,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皇醒后,疟疾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图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有驱魔法鬼之神效。在端阳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食菖蒲可以成仙,可以长生,汉武帝欲求长主之术,曾吃菖蒲两年。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赶迫拯救,是为尤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台湾开始有尤舟竞渡是始于清乾隆二十九年,由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均举行尤舟竞赛,香港有竞渡之举,近英国人亦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据近代著名的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端午节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妃的节日,而赛龙舟便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性节目。”

  四五千年前,居住在原始图腾社会的水乡部落的人民,受到蛇虫、疾病的侵害和水患威胁,为了抵御这些天灾,他们尊奉想象中的具有威力的龙作为自己的祖先兼保护神(即图腾),并把船建造成龙形、画上龙纹,每年端午举行竞渡。以表示对龙的尊敬,也说明自己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雄黄本属矿物,含有三硫化砷成分,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并洒墙壁问,以法诸毒。流传民间之《白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此种习佰,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穿新衣,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藏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带葫芦:端午节带葫芦是历来的风俗,小孩、成人佩带葫芦,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佩带传统文化寓意"福禄"的葫芦,可以化戾气为平和,增强福缘气场。

编辑:紫轩

                                           过端午佳节 品旧京风俗

北平俗曲端阳节云:“五月端午街前卖神符,女儿节令把雄黄酒沽,樱桃桑椹、粽子五毒,一朵朵似火榴花开端树。一枝枝艾叶菖蒲悬门户,孩子们头上写个王老虎,姑娘们鬓边斜簪五色绫蝠。”这一俗曲生动地概括了老北京的端午习俗。

祭神祭祖纪念先贤

端午节由来跟很多文化名人有关,这些文化名人大都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都是忠孝之人,二就是跟“水”有关系:屈原是忠于国家的代表,投江而死;伍子胥死后被扔入水中,东汉的曹娥是孝顺父母的代表,投江救父。文天祥是民族气节的代表;钟馗是主持正义的代表。民间流传最广、最有影响的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楚大夫屈原。宋代为表彰屈原的精忠,追封他为忠烈公,正式将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

北京文人有端午节到二闸三忠祠上香的传统,祠内供奉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祠院宽敞,祠后有濯缨亭正临通惠河边。

  • 挂菖蒲插艾叶防瘟避灾

    民间信仰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老北京人过端午节时大多在院门前和房檐挂菖蒲插艾叶。“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用以驱瘴。这个习俗传说与黄巢有关,来源于赞扬善德文化。
  • 身上佩五彩粽子祈福增寿

    五彩粽子是避邪物,内壳用硬纸叠成,大小一般在2厘米左右,外面缠上五彩丝线,连成一串。街头有卖的,家中少妇少女也纷纷自己制作。除了五彩粽子以外,还有的巧手媳妇或姑娘,用绫罗制成小老虎,有的缝制成樱桃、桑葚、茄子、豆角、芹椒、梨、柿、桔……把这些小型水果串起来,精致可爱。有立体的,有平面的,争奇斗胜。端午节这一天佩戴在身上,既显示自己的精巧工艺,又给节日增添祈福增寿的节日气象,还可以将此饰品赠给意中人,当作表示爱恋的情物。
  • 贴葫芦花以辟“五毒”

    北京人喜欢葫芦,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自农历四月末就有小贩在街上叫卖了。葫芦花据说能辟“五毒”,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除贴葫芦花外,还有贴以钟馗为题材“朱砂判儿”的,有贴黄表纸上写有咒语的“天师符”的,其目的均是为了驱邪辟毒。
  • 出嫁的女儿戴红绒花回娘家

    老北京的端午节还有一个叫法:女儿节。家家户户都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头戴一朵朵石榴花。人们说石榴花是吉祥花可避邪除灾。出嫁的女人也要在端午节的时候回娘家探亲,探亲时,手臂上系着彩色丝线、胸前戴着红绒花的小媳妇成了北京一景。端午节期间,妇女们头簪绒花,也是旧京风俗。北京人把红绒花叫做“福儿”。不管是“福” 字花,还是其它造型,都是这么称呼。

吃五毒饼、玫瑰饼

老北京人还讲究吃“五毒饼”,其实就是玫瑰饼,只不过用刻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盖在酥皮儿玫瑰饼上罢了。五毒饼是以饼上的纹路而命名,玫瑰饼则是名副其实,和藤萝饼一样,都是以花瓣做食材的北京特产。《春明采风志》云:“玫瑰来自北山玫瑰沟……四月花开,沿街唤卖。”人们用玫瑰花瓣作原料,先捣成玫瑰酱,再加以上等好白糖和蜂蜜在锅里熬稀,拌上松仁儿等果料,调成馅儿,做成雪白的翻毛酥皮饼,然后盖上鲜红的“五毒”形象的印子,就成了《京都风俗志》中所说的“馈赠亲友,称为上品”的五毒饼了。五毒饼也被称为端午饽饽,又分酥皮、硬皮两种,是高档细点。贫寒人家则由主妇动手蒸玫瑰馅的馒头或甜卷,以应节日之俗。《故都食物百咏》中有对五毒饼的记述:端午龙舟竞渡欢,新奇制饼列金盘。饼形无异花纹异,大胆能将五毒餐。

吃黄米小枣粽子

粽子是大家熟悉的端午应节食品,南北方都要吃的。但是在习俗上,北京与南方却有些不同:南方的粽子有肉粽、豆沙粽、蛋黄粽等,多是趁热吃。北京过去只有小枣粽子,而且要晾凉了吃。《一岁货声》中吆喝的是:“江米儿的,小枣儿的,凉凉的大粽子”,重在“凉凉的”,对北京人而言是别具风味的。
北京地区的端午粽子是用苇叶包裹的黄米小枣粽子,以密云县产的小枣最有名。许多人家自己包粽子,用江米和黄米与小枣合在一起,叫二米粽子。食品店里出售的粽子以南味为主,远郊农民推车进城卖的以黄米粽子为主。系粽马兰草,是北京特产。黄米小枣粽子价格比江米粽子便宜,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讲,甭管黄米江米反正都是粽子,都是用叶子裹着的,只要吃上粽子,就算过上了五月节。粽子也是一种节日礼品,有钱者可包入多种果料,钱少者也可以包无枣的清水粽,既是节令食品,也可以当正餐。

吃黑桑葚、樱桃

旧京端午节吃食自然也少不了水果。五月里,樱桃、桑椹、石榴都是时新的水果,端午时节樱桃更是大量上市,自然成为时鲜果品。明末《烬宫遗录》里说,“四月尝樱桃,以为一岁诸果新味之始”。除了甜美喜人的樱桃,还有火红的石榴、酸不叽儿的桑葚(音“刃儿”)。北京人讲究端午节吃黑色的桑葚,据说吃了之后不招苍蝇,也有说吃了黑桑葚就可以避免日后误食苍蝇。

喝雄黄酒点雄黄酒

老北京人还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雄黄酒是在酒中加了有杀虫解毒功效的药材雄黄,端午节喝雄黄酒是很有“说道”的。古人认为,农历五月初,天气已热,各种毒虫都要出来,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喝雄黄酒就是为了避毒祛瘟。在“白蛇传”的故事里,有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真身的桥段。因此,人们认为蛇、蝎子等害虫可由雄黄酒破解。大人喝完雄黄酒后,要蘸着酒在小孩儿的额头上写个“王”字,叫作“画王老虎”,耳朵、鼻子等处也要抹上雄黄酒,达到镇百怪、避虫毒的目的。屋内墙角也要遍洒雄黄酒。

儿童玩“斗百草”

北京是个文化城市,利用各种节日普及生活常识是京城民俗的一个特点。端午节有纪念屈原的内容、祭祀祖先的内容、还有娱乐和社交活动的内容。这一天,京城儿童喜欢玩一种叫斗百草的游戏,参加游戏的人两人持草相对站立,双手持草,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然后用“打赢家”的顺序赛下去,直至选出最后胜利者。这就要求参赛者在参赛前注意寻找那些草或花茎韧的作为自己的“选手”,无形中形成识别花草的要求。那种能“斗”倒各草的“选手”,则成为大家公认的当日“百草王”。

天坛“辟毒”游玩

我国自古有“南船北马”之说,南方远行靠船,北方远行靠马,所以南方端午节赛龙舟,而北方在金代曾有骑马射柳的习俗。辛亥革命以后,北京人在端午节以去昔日皇家园林游玩成为时尚,其中以去天坛最受欢迎。天坛是旧时皇帝祈年之地,林木多,场地大,虽在外城之中,却有郊游之趣。天坛是圣地,人们认为此地能“辟毒”,所以游人较多。其它皇家园林也是人们爱去的地方。除此之外,什刹海、金鱼池、高梁桥、二闸……均是端午游玩之地。有种说法把端午出游叫“熙游辟灾”,说得很确切。在各种文献中很少有端午节去颐和园的记载,对当时的城市居民来说,去颐和园一是远,二是贵,结伴同往负担是很大的,相对来说,去天坛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版权所有: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