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看“饮食”。 食欲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当您的食欲突减、食量下降时,一定要请医生查清原因。当然,食欲陡然亢进也是异常表现。 二看“体重”。 体重迅速增加或急剧下降,都对健康不利。所以,将体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尤为重要。 三看“睡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如果长时间改变生活节奏,就会改变内分泌,导致神经紊乱,导致睡眠障碍。 四看“颜色”。 即大、小便的颜色。不同质量的饮食,排出的粪便也会呈不同颜色。当便中混杂血液或粘液,说明胃肠道出了毛病;若大便呈沥青般黑粘稠状,说明消化道出血;大便若呈白色,可能是患了胆道疾病。 五看“脾气”。 自己是否经常无端地发脾气,若是,则可能由疾病所致。一般来讲,高血压、胃病、肝炎等都会引起烦躁不安,使人容易动辄发脾气。 以下从中医养生学中至关重要的饮食起居开始,对如何养生,如何防病逐一介绍,以飨读者。 1。饮食:饮食对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有"民以食为天"的古训,但它并不只是指吃饱肚子而已,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它除了要有吃饱饭的经济基础外,还指如何吃的好,吃的健康即食补。中医学本身就有"医食同源"的认识,食物虽然不是药物,但从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看,食物同样有药物的行气功能,中医有许多偏方均是以食物为药给以治病的,效果还相当好,这是对医食同源最好的证明。 首先,时间对饮食有着制约作用。例如,每天的三顿饭,要求做到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晚上不要吃夜宵。这个规律是适合人体本身在一天中的变化需要的。其次,四季对饮食也同样有制约作用。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中五味所属,春季多食酸,夏季多食苦,秋季多食辛,冬季多食咸,甘以调之即甘味四季均可用。多食某一种味,并不是只食这一种味,只是加重点而已。根据五脏归属,肝属木,木在春季,酸入肝,故春季食酸对肝有益;心属火,火在夏季,苦入心,故夏季食苦对心有益;肺属金,金在秋季,辛入肺,故秋季食辛对肺有益;肾属水,水在冬季,咸入肾,故冬季食咸对肾有益;脾属土,土旺四季,甘入脾,故四季均可食甘以利脾脏。 另外,就是五行中五色对人体健康的作用。由阴阳五行学说五色分主可知,青入肝,红入心,黄入脾,白入肺,黑入肾。由此,食物颜色对人体健康的功能也就不说自明了。青即绿色,入肝,各种绿色蔬菜均可;红色入心,红米、赤豆等;黄色入脾,小米、黄豆、金针菜等;白色入肺,葱白、白萝卜、白木耳等;黑色入肾,黑米、黑芝麻、龙眼干等。中医学养生最注重养肾,但一般不主张吃药去补肾,而主张食补。有谓"药补不如食补""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道理。补肾食补最好的食品是黑芝麻。将黑芝麻拣净沙粒,炒熟不糊,然后舂成粉或磨成粉,稍加些糖拌匀,装入容器内,每天服食两调羹,在嘴中干嚼至糊状后咽下,然后漱口,干嚼的目的是让唾液搅拌均匀,这对人体吸收有益。中医学有"肾主骨"的理论,在实用中也证明这是正确的,肾强壮了,就会从肠中把钙抓出来去主骨,这对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是一极为方便有效的方法;煮食龙眼干也同样可以补肾,尤其对儿童则更好。肾强壮了,失眠症就会消除。 对五色的作用,民间还有许多偏方和简单易行的方法。如凡是黄色的均有消肿的作用,在野外如果摔跤摔肿了某个部位,可用黄色的花揉碎后敷在摔肿处,可消肿;如崴肿了脚,马上用一把黄豆煮一锅水,开后十分钟,用黄豆水烫脚,一般一夜即可消肿。民间还有红糖补血的方法,在妇女来月经时,一般要喝红糖水以补充血的流失,等等。中国民间对食补的方法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但这要在生活中注意收集才是。 现在许多人不懂得五味与四季的关系,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关系,这是中医学常识没有在小学中学中宣讲的结果,除了上述四季与饮食的主味关系外,食物还有寒热之分。属寒的食物,到了秋冬季就不能吃了,如绿豆、西瓜、苦瓜、菊花等等;属热的食物,除了春夏季少吃外,上火时也不能吃,如上火时不要吃橘子、辣椒、荔枝等等。另外,许多少女、少妇在夏天极喜欢吃冰激淋和冰镇的食物,结果带来了妇科病,如痛经、月经不调,严重的甚至会患上红斑狼疮,原因很简单,我们知道,从冰箱中拿出的物品,很快就会有许多水珠结在上边,这是空气中的水汽遇到冰后的反应,当冰镇食物吃到肚里,肚里的水汽也会结水珠,这些水珠会停留在脾脏内,造成脾脏的气血通道堵塞不能正常工作或停止工作。脾脏停止了工作,不会像其它脏器病了会直接危及生命,例如,西医对脾脏的疾患可以直接切除而不必置换。但是,脾脏停止工作后,会带来其它疾病。故建议少吃冰镇的食物,不要为了一时的痛快,把身体健康破坏了。还有,现今在中国发病率一直攀升的高血压病,从中医学的观点说,高血压不是因为生活好了,吃肉、抽烟多造成的,而是风寒造成的,是科技发达(空调)带来的。后面会详述高血压形成的原因。再者,现今肥胖症比率上升的很快,原因很简单,即口渴时以饮料和果汁代替水造成的。因为人口中的唾液含有分解糖的酶,喝饮料和果汁,躲过了酶对糖的分解作用,造成大量糖分进入体内致使肥胖。 中医学要求在进补时必须在秋冬季,因为这两个季节在中国人眼里是收藏的季节,中国哲学方法要求认识事物要顺其自然,对春夏秋冬四季概括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进补必须使体内能够将其收藏住。秋冬之所以能进补,关键在于收与藏,万物的变化是顺其自然的,人体也同样如此,一收一藏就把所补之物全吸收了。当然,大虚之人不受补与大实之人不宜补,又是例外。 还有一些人认为要健康就要食素。这个认识是错误的。中医学要求人们要杂食,但不能过量,要保持中庸,即要有一个度。比如,每日除了要吃蔬菜外,还应该吃几块红烧肉,而且要带皮的。首先这对胆囊有益,能促进胆囊运动分泌胆汁,可防止胆囊疾病;其次对脑力有帮助,通常老人和小孩喜欢食肉,是因为老人需要补脑,小孩需要长脑。 吃的学问很多,就中医学而言,人体生命有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之分,先天之气是指遗传而来,后天之气则是靠饮食而来,饮食方法是否正确,影响着人体生命的健康与否。以此而论,脾胃、也就是五行中的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脾胃健康,就能有好的吸收。如何使脾胃健康是个关键。现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保脾胃的方法:中医学讲求温中,中即指脾,意指脾胃不能多食冰冷的食物,在夏季很热的情况下,少吃一些还是可以的。患有胃病的人,靠药是不能根治的,有时反而会越吃药越重,有了胃病或不想有胃病的人,只要做到吃饭按时定量,量最好在八成饱左右,有胃病的人要做到吃饭时不喝汤和水,即食干的食物;没有胃病的人要做到饭前喝汤,坚持几个月,胃病就会慢慢好起来,长此下去,胃病就能彻底根除。其道理是,胃在消化时是要蠕动的,只吃干的食物并且只吃八成饱,对胃的蠕动大有帮助,每日如此进食,胃就会在蠕动中逐渐恢复健康。中医学反对暴食暴饮就是要保护胃的健康。 又如,对妇女的乳腺增生,有一非常简单的菜肴就可解决,并且履试履爽。这就是金针菜(黄花菜)炒绿豆芽。 饮食对健康是最重要的环节,民间有许多饮食偏方可以治疗大病而不用服药。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2。起居。除了饮食外,起居也同样对保持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今,人们往往不知道起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工作一忙,就更不管了,等到得了大病,真是后悔莫及。 根据阴阳五行学说,起居同样与四季变化有关。根据中医学理论,起居一般为春季早睡早起,夏季晚睡早起,秋季晚睡早起,冬季早睡随太阳起。这里的早,是指早上5~7点,晚指晚上11~12点以前,随太阳起指冬季早上7点左右。起居的时间性,是与气有关系的。每日凌晨是大地阳气回升的时间,5~7点,正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起床,外出散步或做些轻微的运动,就自然而然地补充了阳气;睡觉时间一般在晚上11点以前为好,因为11~1点是子时,这个时辰是养肾的时辰,此时睡觉正好补肾。现今许多人早上睡懒觉,晚上不睡觉,使得早上该补阳气时补不上,晚上该养肾气时养不了,造成肾虚症。 起居不当不但对肾脏有极大的影响,对肝脏也同样,中医学有肝肾同源的认识,是非常正确的。不注意保护肝肾是非常危险的,如糖尿病就是肝肾同时虚弱造成的。许多人工作时没有节律,该休息时不休息,疲劳作战,这样首先对肾有损害,其次会使肝火上亢,轻者造成上火,如口腔溃疡,口舌生疮,鼻脸牙龈肿胀等等,长此下去,就会造成肝虚。就中医学而言,糖尿病是肝肾两虚造成的。现今,中国糖尿病患者急剧增加,笔者认为,是由于不懂或不知道中医学的养生方法造成的。 正当的起居应该按照中医学的起居时间作息,如在中午再能有20~30分钟午睡,那是再好也不过了。当然,起居的内容还有如卧具软硬的要求,床的朝向,远离潮湿的居室等等,但起居的时间则是最重要的,不能忽视。 当我们懂得和了解了中医学有关饮食起居的内涵后,只要认真遵循去做,就会远离疾病。当然,除了饮食起居外,还有其它具体的防病常识,如果不知道或不懂得,也会招致一些伴随终生的疾病。要防止疾病,首先要知道疾病的致病原因,这样去防病才能有的放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