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印传统文化争论最近阅读了几本书,都是在历史的实践中渗透了中、西、印文化的特点,有别于纯粹的理论阐述。中国的著名学者梁漱溟对中西印文化有过别类的论述,印度文化最先进,其次是中国文化,最后才是西方文化;他的这一观点在当时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不过,蔡元培能够宽容他,毕恭毕敬请到北大,讲授印度哲学课程。多半个世纪过去了,梁漱溟的观点没有被现实所体现,在一般人看来先进与否似乎与他的论断越来越远,但是,这不意味着未来走向,至少中印文化中有合理的、优秀的内涵需要人类珍惜,到了人类的发展的一定阶段,或许就有了它们重新焕发魅力和社会作用的实效了。 韩国是中国文化影响的民族,新当选的总统朴槿惠在自白中说,对她影响最大的一部书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自己比较好奇,前段时间在图书馆借阅了黄兆群所著的《韩国六大总统》,作者是在十年前所写,六大总统的整个人生和执政轨迹,就是韩国当代史上经济发展和民主进程写照。军人政变后执政,促进了经济的强劲发展,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尤其是朴正熙(朴槿惠的父亲)十几年间,总体上提高了国家的经济水平,当然,财富集中和官员腐败现象也是十分严重,到了全斗焕和卢泰愚更是严重,同时压制民主情绪不择手段,过渡到金泳三后,这些现象有了改变,到了金大中后,可以说是基本扭转了过去的形势。金大中是一位人生磨难最为严重的国家元首之一,可是他在执政时期的所作所为,在人类的当代史上仅次于南非总统曼德拉。金大中蹲过十几次监狱,遭到过数次执政者的暗害,最严重的一次马上就要被黑手抛到了大海里。金大中有一个观点很是特别,在野党反对执政党的政策是必要的,但是,自己拿不出妥帖的政策措施,就不要反对,他的这一观点与金泳三,乃至于世界上所有的在野党不同。金大中执政后,特赦了前军人总统,化解了国家民族内部的在政治层面产生的仇恨报复情绪,尤其是在对朝鲜关系上实施了新型的阳光政策。金大中执政过程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无形中就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印度传统文化的因子,中国传统文化是血脉,印度传统文化是感悟。 昨天,又在阅读印度甘地的自传,阅读了三分之一。甘地的非暴力和不合作政策是主要的政治理念标签,能够实施,有他个人的作用,更有当时民众传统文化底蕴因素,换做现在兴许就很难实施,如此说来是进步还是倒退,至少说印度的传统文化坚守在倒退。甘地所以有他的历史成就和地位,个人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感悟是深厚的,阅读了他的自传三分之一,就能体会到他对印度传统文化理解超出常人,即便是年轻时代也是如此,或者说年轻时代有此传统文化的境界更是难得可贵。俄罗斯的大文豪托尔斯泰非常尊重中国和印度文化,他是世界上第一位欧洲人客观公正的对待中印文化的大师,他曾给当时的中国、日本、印度高端学问家写过信,阐述自己的思想,奉劝这些学问家们要珍惜自己的传统文化;可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只有印度的甘地遵循了他的主张,也可以说托尔斯泰是甘地民族之外的导师。 当代世界政坛上还有一位总统引人瞩目,这就是南非总统曼德拉,最近在世界各大媒体上总有关于他的报道,因为95岁的高龄,处在病患之中,爱戴的他的人们自然关注,他是人类历史上人道主义政治家的绝对典范。曼德拉执政前后所作所为,如果从文化层面去探讨,其影响绝不是西方文化占主导因素,那么是什么? 西方文化自然有其合理之处,有其适应历史需要的当前性,在人类的初级阶段,法律、理性是主导,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设置还是蛮合理的,维护社会底线的坚守,不管是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那么,到了人类稍微高级阶段之时,只有底线和制度合理远远不够,就要发挥人的自觉主动性,超出法律层面的更高精神自省和追求;这时,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印度传统文化中高级玄妙就可能复兴,这也是梁漱溟观点的本意;也是冯友兰临终之前的留下的最后话语的意思:“中国哲学总有一天会兴旺起来,尤其是周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