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不治病,只調陰陽平衡,潛能自愈百病
(1) 開心鎖,放平和出山。平和,才合乎天地運行的法則。天地
平和無焦無慮,因而能長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成敗毀譽,
都不影響平和寧靜,做到來去自如,樂天知命,才能談養生。身外之
物,無須戀之,讓它去吧!順其自然必有其果。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任人評說,寵辱不驚。造福社會,輕鬆自在。
(2) 趕走奢欲,給平和讓位。人生莫過於食色二欲。食乃維持生
命,色乃繁衍生命。此二欲屬實欲,但也應適可而止。其他欲望為虛
欲,隨緣而得,不可強求。知足常樂。「有即無, 無即有」;「色即
空,空即色」。
「與世無爭,天下莫能與其爭。」釋迦牟尼則講:「利欲熾燃即
是火坑,貪念沈溺便為苦海,一念清淨烈焰成池,一念驚覺船登彼岸。」
得之不足為喜,失之不足為憂。
(3) 靜心去躁,還平和本原。平和即心理平衡,合于自然鬆靜之
道。心靜,才能去躁,沈穩才能避開輕浮之舉,才可接受宇宙的良好
劉逢軍教授「大道堂養生理論」
2
資訊和能量。煩惱生於不悟,才會為周圍之事煩躁。生不帶來,死不
帶走,虛幻迷住雙眼而煩惱。心靜則安。一靜去百愁,靜在苦中樂。
人應與大自然同樣鬆靜才是平和的本原。老子講:「言多數窮,
不如守中。」靜守心房,順乎自然。場靜,周圍亂也變靜;場亂,周
圍靜也變亂。禁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平和寫人生,真心修德性。不敢不律己。善緣三生受用。
心平氣和,靜心調養身體,周圍的情況變得令人欣慰。這就是「場
效應」,知曉者受益。
(4) 上善若水,養生之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起點即終點,
終點又是起點。善與惡的意念是一種力。念力產生之後,必然回歸。
不是不報,時辰未到。老子講:「上善若水,居辱得寵。」善的習性雖
然柔如水,力大無窮。善良心態似柔和的水,養育著人的臟腑,使之
平衡暢通。
中國古代智者最理解善的真諦,言行不敢離善。善良和美德可以
與天地共振。只有懷有善良的心地,才會保持鬆靜的心理,身心鬆靜
才會接受宇宙間良好的資訊,才能與天地整體運動和諧,得到照應。
(5) 善養父母,滋養福根。有正電,必有負電。有物質,必有反
物質。有時空,也必有反時空的存在。父母有形的精血構造了子女,
兩者之間就必然有一種無形的「場」相聯繫,可稱為「生物場」。是無
形的,就像磁場、引力場等雖然無形,但都是客觀存在一樣。父母對
兒女之間的這種「場」稱之為「場根」。
對父母善則根壯葉茂,否則根斷樹枯。凡是對父母孝敬的人,得
道多助,平安常在。虐待父母之徒,絕無善終。贍養父母是人之根本,
也是國泰民安的重要因素。中國歷代統治者都不敢輕視此事。中國傳
統文化將不孝敬父母視為大逆不道,歷代政府刑法均將打罵父母定為
十惡不赦的大罪。佛講「四恩報」:一報父母生育之恩,二報佛法僧三
寶教誨之恩,三報國土養育之恩,四報眾施主施捨之恩。佛家把孝敬
劉逢軍教授「大道堂養生理論」
3
父母、信仰、愛國、愛護民眾視為一體,是一種大善。因此,贍養父
母不僅僅滋養自己的福根,也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孔子講:人知道鬼神有好處,可以約束自己。
(6) 善待他人,以生福光。光是有一定波長的,人具有產生這種
波長的功能。人感恩的意念或憎恨的意念,都會形成一種波長射向目
標。幾千年來民間流傳的祝福或詛咒,就有這種作用。佛學將意念稱
為念力。陽德主榮,陰德主壽。積陰德和壽命延長之間的聯繫究竟是
一種什麼現象。陰德高的人,身上放射著一種光,德光。德光強,質
量密度必高。這種陰德能量對維護生命肯定是有好處的。可以突破生
命極限的設定。「陰德充盈,沖出五行」。
人善心靜,養血益氣。甘願助人為樂,他們樂在其中,是一種天
性的需要,也只有他們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愉悅和奧妙。
善待他人不僅可以延壽、氣血暢通,還可以令面容秀美。古話:「相
隨心變。善能使鬼變成人,惡能使人變成鬼」。此話千真萬確。
人與人之間應以德報怨,不要以怨報怨。心積舊怨,何談養生?
近些年來一些風氣不盡人意,一些惡意怨氣在市面上隨處可見。一日,
我聞聽窗外一婦人送兒子上幼稚園,囑咐道:「兒子,可記住了,有小
朋友打你,你就打他。人家沒打你,可千萬別打人家啊!」可見不懂善
的大道理,不僅害自己,也貽害後代。
中國古代賢者把以德報怨作為修身養性的重要方面。保持一個豁
達的心態,是有利於養生的。以善待人,以德報怨,心胸豁達。如果
一有矛盾就忌恨,必傷心肺。善待他人必生福光。
(7) 善待動植物,求其靈氣。人類經過對動植物的狂砍亂殺,遭
到大自然報復之後,才開始明白生態平衡和人類生存的一致性。
中國的先哲認為,動植物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與人具有相似的
靈性。現代科學證明,植物也是有思維和情感的。動物與人同屬於生
劉逢軍教授「大道堂養生理論」
4
物,只是思維和情感表達的方式不同,而無本質的差異。
動物的靈性與人的身體健康相關聯。中國古代有道行的人懂得這
一點,因此視動植物為友,求其靈氣。修道之人愛惜動植物,養生之
人也應如此。
佛道兩家不殺生是有其深刻道理的。動植物對人的幫助潛移默
化,全在無言無形之中。平和的心態,可隨時接受大自然交換來的良
好資訊,必有益處,其樂無窮。
「善」是偉大的,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最具生命力的。佛、道
之所以經久不衰,重要的一條是弘揚善。善是養生的階梯,沒有善就
難以昇華。「悟」是人對宇宙運行規律感知。這種感知在人心中清淨之
後,才能獲得。如果你不清淨,心中就沒有容真知的地方。而人一旦
得到這種真知,養生也會獲得巨大的潛能。悟空則悟出事物的本源。
缺少悟性的人,見識淺薄,根本不曉得道為何物。
健康長壽須多因一果,缺少悟性難有善果。智者仁人用心靈去感
知世界,因為這種感知的力量是無限的。成功靠「信義」二字。你吃
他人,他人必吃你。
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即規律。「自
然」指宇宙的大規律。懂得順其自然,才真正開始接近天地。誰離天
地越近,誰就能更多地獲得天地的滋養。人生於天地之間,順則生,
逆則亡。
悟出天地之大道理時,才能在天地間長存。
每人都是一個小宇宙,各有自身獨特之處,對一個人有用的東西,
未必適合於所有人。因此,中國傳統養生觀念認為:人要去掉主觀干
擾,尊重客觀反映。兒童喜歡在土地上滾爬,因為這樣可以向大地釋
放「靜電」。兒童都喜歡在草地上翻滾,是去躁本能的反映,是回歸自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