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归经:辛、苦、酸,温。品 归肝、脾、肺经。 功能主治: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 1、补肝暖胃,止呕吐, 消胃寒痰,治胃气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 2.煮酒饮,治痰气咳嗽。煎汤,治心下气痛。 3.专破滞气。治痢下后重,取陈年者用之。 4.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症瘕瘰疬。 5.:醒胃豁痰,辟恶,解酲,消食止痛。 佛手做法指导: 1. 肝郁气滞,胸痛快淋漓胁痛者,可与香附、郁金、延胡索等配伍,以理气止痛。 2. 若肝气犯胃,胁胀脘痛,呕吐吞酸者,宜与黄连、吴茱萸、藿香等同用,以疏肝和胃。 3. 该品宜于咳嗽、胸膺作痛之症,临床多与丝瓜络、郁金、枇杷叶等配伍。 用法用量:3~9g。 1.阴虚有火,无气滞症状者慎服。 2.《本经逢原》:痢久气虚,非其所宜。
功能主治 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 ①《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4] ②《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4] ③《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4] ④《纲目》:治诸疝、虫、痔。[4] ⑤《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怡疝,去痼冷。[4] ⑥《本革求原》: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4] 人 川楝子配伍使君子、槟榔: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使君子杀虫消积;槟榔导滞杀虫.三药伍用共 奏杀虫行气导滞之功 用于治疗虫积而有腹痛者. 川楝子配伍香附:二者皆入肝经有理气止痛之功.但川楝子苦寒泄热;香附辛甘气平 擅疏肝理气.相伍为用共奏舒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胀闷不舒、善太息、乳房胀痛以及月经不调等. 川楝子配伍小茴香:川楝子苦寒疏肝泄热、解郁止痛;小茴香辛温芳香 理气止痛、温肾散寒、和胃调中.二者合用寒热兼施共奏疏肝解郁、温肾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疝睾丸坠痛;妇女经行腹胀、小腹冷痛者. 山药 甘、平。健脾胃、益肺肾、补虚嬴。治食少便溏、虚劳、喘咳、尿频、带下、消渴。 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与用量
禁忌
该品养阴能助湿,所以湿盛中满、或有积滞、有实邪者不宜。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食用山药一般无明显禁忌症,但因其有收敛作用,所以患感冒、大便燥结者及肠胃积滞者忌用。 女贞子 性味:甘,苦,平。 归经:肝;肾经 功效分类:补益药 功效:补益肝肾,清虚热,强腰膝,明耳目,乌须发。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克;或入丸剂。外用:适量,敷膏点眼。[3] 主治: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遗精;耳鸣;须发早白;骨蒸潮热;目暗不明。 禁忌 2、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忌服。 3、《本草经疏》:当杂保脾胃药及椒红温暖之类同施,不则恐有腹痛作泄之患。
香橼 功效分类】理气药 【性味归经】辛;苦;酸;温。归肝;肺;脾经。 【功效主治】胸腹满闷;胁肋胀痛;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克;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 1.去气,除心头痰水。 2.下气,开胸膈。 3.理上焦之气,止呕逆,进食,健脾。 4.治咳嗽气壅。 5.治胃脘痛,宽中顺气,开郁。 6.平肝舒郁,理肺气,通经利水,治腰脚气。 7、除久哮。 8.香圆性中和,单用多用亦损正气,与参、术同行则无弊也。 9.柑橼乃佛手、香橼两种,性味相类,故《纲目》混论不分。盖柑者佛手也,橼者香橼也,兼破痰水,近世治咳嗽气壅,亦取陈者。除去瓤核用之,庶无酸收之患。 10、香圆皮,下气消痰,宽中快膈。虽无橘皮之温,而究属香燥之品,阴虚血燥之人仍当禁用耳。 【用药禁忌】阴虚血燥及孕妇气虚者慎服。 1.肝郁胸胁胀痛。该品辛能行散,苦能疏泄,入肝经而能疏理肝气而止痛。治肝 郁胸胁胀痛,常配柴胡、郁金、佛手等同用。该品功同佛手,但效力较逊。[8] 2.气滞脘腹胀痛。该品气香醒脾,辛行苦泄,入脾胃以行气宽中。用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嗳气吞酸,呕恶食少,可与木香、砂仁、藿香等同用。[8] 3.痰饮咳嗽,胸膈不利。该品苦燥降泄以化痰止咳,辛行入肺而理气宽胸。用治痰多、咳嗽、胸闷等,常配伍生姜、半夏、茯苓等。[8]
|
|
来自: 我爱一副美丽图 > 《常用的中药名称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