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孟子后裔及南支的部分思考

 东莱愚公 2014-05-04

关于孟子后裔及南支的部分思考

最近,有一位南宋史研究员魏峰发表文章,名为《孟子圣贤世系的构建》,文章结尾声称“两宋时期,关于孟子宗庙的建立亦是史籍未见,更不会在南宋出现所谓‘孟氏南宗’ 以与南迁的孔子后裔相比附。…近期出现的所谓‘孟氏南宗’不知何据?”

魏峰先生的大意归纳为二点:一为史籍未见孟子宗庙;二为孟子南宗是现代人编造的,无依据?无资料可查。

前期由于本人比较忙,没有时间回答这类问题,今天挤出一点时间回答魏峰先生的孟子后裔南宗的问题。

第一,   孟子后裔嫡系的问题。

在南宋以前,朝廷并没有关于孟子后裔嫡系的记载。无论是山东邹城,还是浙江诸暨、江苏无锡,都找不到详实的史料来说明这个问题。所以,宋代之前,孟子后裔哪一支是嫡系目前还是无法考查。

第二,   孟姓人口与孟氏家谱的矛盾。

据《百家姓》记载,北宋时代,孟姓人口32万人,到南宋时,减为18万人。根据目前全国的孟氏家谱记载,大多数为宋代邹城孟宁和孟忠厚的后裔,少数人是唐代孟郊弟弟等名人的后裔。难道这18万人仅他们几个人有后裔传下来,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目前的孟氏家谱存在攀附宋时名人孟宁、孟忠厚等人,真正情况是目前的孟姓人氏大多数来自这18万人的后裔传下来的,因此,目前的孟氏家谱存在编造的严重问题。

第三,   目前孟氏家谱的分类及主要特点。

目前的孟氏家谱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宋代孟宁为先祖,这些家谱大部分来自北方;一类是以宋代孟忠厚为先祖,这些家谱大部分来自南方;还有一类是以唐代名人为先祖,如孟郊的弟弟等等,其家谱为江苏宜兴、浙江松阳等地。这三大类家谱的主要特点都攀附孟子为第一代祖。当然这么多的孟姓都称自己是孟子后裔,这方面的疑问无缝是大大的。

第四,   关于孟子庙的问题。

宋代之前,孟子的地位并不高,史料上并不记载全国各地存在孟子庙。北宋时,孟子地位渐渐提高,各地才出现修建孟子庙,如宋代孔道辅在邹城建孟子庙。但这些孟子庙大部分是地方上修的,正式官方史料上很难找到,只是仅见于地方志。

宋代,南方孟子庙与邹城孟子庙,其特点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邹城孟子庙是由于孟子是邹城人,宋仁宗时兖州太守孔道辅建造的,当时建造孟子庙产要原因是孟子是邹城人氏,其中并没有记载有孟子后裔的参与。

南方孟子庙则不同,南方孟子庙是南宋南迁时遗留的产物,主要有孟子后裔的参与。据雍正《姑苏志》记载:孟忠厚随宋高宗赵构南迁时,在苏州建一个孟子庙。据乾隆《绍兴府志》记载,孟忠厚在绍兴担任知府时,在绍兴建了一个孟子庙。据光绪《诸暨县志》记载,宋理宗嘉定年间,孟忠厚三子的后裔生活在浙江诸暨,敕建一个孟子庙。从上述三个孟子庙分析,都是与孟忠厚有联系,与孟子后裔祭祀的宗庙有关。魏峰说:“孟子宗庙的建立亦是史籍未见”,这不正确,因为地方志也是史料。而宗庙的记载大部分是来自地方志,除非是皇族后裔的宗庙,来自国家的史料。

第五,   孟子后裔南宗说由来已久。

魏峰认为,孟子后裔南宗是当代人编的,这显然不是事实。我简述一下每个朝代对孟氏南宗的都有相关的文字记载。

南宋时的记载:

乾隆《浙江通志》记载:“亚圣庙,旧《嘉兴府志》:宋南渡时亚圣四十七代孙孟忠厚,扈从临安,敕建邹国公孟子庙于苏州。”

光绪、乾隆《诸暨县志》记载:南宋时,孟忠厚随高宗赵构南迁,三子孟德载后裔定居在诸暨,南宋理宗嘉定时敕建诸暨孟子庙。

这段文字具体内容不详,但是这是史料记载一个特点:孟子后裔迁移南方后,宋代朝廷最早出现为在其居住地敕建的孟子庙。

明代的记载:

乾隆《浙江通志》记载:“元末圯(孟子)五十四代孙、(孟忠厚七代孙)孟观避兵嘉兴之清风泾,遂居焉。明宣徳间分属嘉善,嘉靖三十二年山东教授司查孟氏南支在善,移文浙省改建善邑三十六年,置祭田十八亩。”

这段文字明确提到了孟氏南支,这应该是无可争议。另外,明代嘉靖皇帝还给拨田十八亩给孟氏南支,以供给孟子祭祀。这么明显的文字记载不会是当代人编的,魏峰先生这么能说“不知何据”?

清代的记载:

雍正《嘉善县志》记载:亚圣祠见前志府志及前明刘志,初宋绍兴中敕建邹国公庙于苏州,明初孟子五十四代孙观寓居嘉兴,嘉靖间山东邹县援衢州孔庙事例,改建亚圣祠于善邑,给裔孙守祀。晋江陈道基有记,年久废圯,国朝雍正十年知府阎公尧熙、准知县杨绳祖请通详,各宪,十二年,署县罗维同绅士兴复朱绍周再捐四十八亩春秋致祭。

乾隆四库全书《浙江通志》记载:孟子庙在(诸暨)县西三十里夫概乡,系四十七世孙信安郡王孟忠厚扈驾南渡,幼子环卫上将军开国男孟载,封爵诸暨,因家焉。(宋理宗)嘉定丁丑建,明万历间知县陈正谊重修,国朝顺治间六十四世孙称舜、生员树忠等呈请,拨田六顷供奉祭祀。

这段文字也提到,清代顺治年间,朝廷对诸暨的孟子庙进行拨田六顷供奉祭祀。诸暨夫概乡是孟氏南支孟载后裔的生活地。在清代顺治时,已经等到朝廷拨田六顷供奉祭祀。这说明清代朝廷已认可孟氏南支的存在,否则为何拨田六顷供奉祭祀呢?乾隆《四库全书》来自清代的官方资料,应该是真实的依据。文中提到“嘉靖间山东邹县援衢州孔庙事例例,改建亚圣祠于善邑”,对魏峰认为“不知何据”应是最合理的解释,孟氏南宗说完全有依据。

孟氏南支记载史料较多,本人不一一述举,由此可见,魏峰先生说的“孟氏南宗没有依据,是当代人编的”,可以说是孤陋寡闻了,对史实更是无法自圆其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