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弘扬“孝道”,创新德育

 wwm5837 2014-05-04

  孔子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十五中的校长坚定而深情地说“孝道文化”在新时期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她是和谐幸福社会的根基,是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操的基本途径。

  十五中的学生深有感触地说:孝是人类最最美好的品格,就像太阳永远照耀我们前进的方向。

  衡阳市第十五中学的“孝道文化”教育兴起于2010 年,他们在认真学习研究《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德育目标基础上大胆探索挖掘“孝道”这一中华传统文化核心,旗帜鲜明的提出以“孝道”为中心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知孝、明孝、习孝、行孝等弘扬孝道文化系列活动,把学校作为传播与践行“孝道文化”的主阵地。他们认为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忽视了孝道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大多都是人格不健全的学生,究其原因有三,首先应试教育把教师和学生培养成了考试机器。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造成了学生性格的扭曲。其次学校德育目标的“空”与“大”,甚至有些不科学。殊不知,父母都不知尊崇的孩子怎能爱祖国?连小事都不做的孩子,长大后怎会是国家的栋梁?再次独生子女教育的困难性。当今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这就不自觉造成了他们唯我独尊、自私狭隘的性格缺陷,间接的催生了不孝子女。许多父母经常疑惑:为什么平时自已对儿子关怀得无微不至,却得不到相应回报哪怕是一点尊重呢?其原因,就是宠爱、溺爱坏了。使得孩子们虚荣心日盛,性情日骄,个性日傲,自私自利,目中无人,形成了极端的“以我为中心”的品行,凡此种种。十五中依据现实问题,提出孝道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从身边做起,从爱父母、敬师长做起,继而弘扬爱国精神,有机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践行对家庭的“孝”同时表现了对国家民族“大孝”,这就是爱国主义。中国人的爱国心其实包含着对故乡情感,对祖先的崇拜,是家国同构的血缘文化,强化“孝道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操。“孝道文化”是和谐幸福社会的根基,家庭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细胞国家的和谐“孝道文化”是和谐幸福社会的根基。“孝”是家庭伦理关系的根本纽带,在基础教育阶段,着力培养青少年学生将“孝道”化为自己的修养,才有助于家庭与社会的和谐。


  “孝道”教育进课堂,守住德育主阵地。

  2010年10月,在该校一年一度的“德育工作年会”上,通过了《传承孝德文化,推进道德教育》这一主题报告,吹响了开展孝德教育的号角。

  理想不行动等于幻想,“孝道”教育首先应该在课堂主阵地实践、创新。把 “孝道”教育融入课堂,在课堂教育创新,得到启发,获得经验。否则失之支撑与依托,更难生成厚度与内涵。根据“孝道”教育的理念,衡阳市第十五中学提出“孝道”进课堂要“三要”:要依托教材,要依靠教师,要依据学情。他们把“孝道”教育体现在各学科教学过程。访谈中和老师们谈到“孝道”教育,语文教师唐红旗深有感触的说,“本来语文与“孝道文化”就有关联,学校提出把“孝道”融入语文教学,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拓展语文教学的视野,也开拓德育的空间与途径,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受到了“孝道文化”的熏陶。”同时他们以班团活动为主阵地,进行系列化“孝道”教育;通过读书活动、写心得体会、开主题会等方式进行多渠道的教育。组织以“孝道”为主题的自我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接受“孝道文化”教育,如介绍父母的职业、工作量、业绩和收入,讲父母的艰辛和爱自己的真实故事。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讲父母对自己的期待。调查父母孝敬长辈的事迹,讲自己的体会。古今孝敬父母故事。出好孝道专题墙报、黑板报、橱窗;悬挂行孝名人画像、行孝名人名言;利用校园广播站广播每天课外活动时间播报学校孝道信息和学习感悟;编印《孝德教育校本教材》,定期举行以“孝道”为专题的演讲、书法、美术、音乐、写作等比赛和优秀作品展。从直观上,使整个学校充满浓厚的“孝道文化”氛围和行孝教育气息,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孝道文化教育。

  “孝道”教育出特色,注重人文关怀。

  “科学管理,立规建矩,创建德育特色学校。”校长李俊杰说,“我们在管理中倡导‘以人为本’,目的就是管理提升人格品质。”该校德育课题《初级中学实施孝德教育的实践研究》于2011年12月通过湖南省教育学会立项通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将“孝德”教育向纵深推进。在实践中他们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有针对性地制定“孝道”规范:每天上下学打招呼;长辈下班说“您辛苦了”;长辈生日主动问候 送小礼物;饭后主动收拾餐具;每天坚持做家务;按时上学、努力学习、独立完成作业,不用家长督促;长辈生病,侍奉、作简单饭、安慰;主动与家长谈心、交流、不发小脾气;不到不宜去的娱乐场所,不做坏事,不让家长操心;父母之间发生矛盾,要懂得调解。这些“规定动作”要求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我能行”。以此达到道德教育的最佳目标或是终极目标。学校为了把“孝道文化”管理融入的学校各项工作中去,他们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学校管理体系——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孝道文化”教育网络,实行“三级四线”管理模式, 校长为德育领导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导处、办公室—班主任—学生;主管德育副校长—年级组长—教师—学生;党支部书记—团委—团支部—学生”。“三线四级”的“孝道文化”教育管理网络就是进行分线管理,分级落实,齐抓共管,分工不分家,既团结协作,又能独立地开展工作。实施“孝道文化”教育督导。他们边研究,边实践,建立学生德育督导队伍,督导工作从学校延伸到学生社区。实施班级“孝道文化”教育管理。组建以班主任为核心、教师为依托学生纽带的班级“孝道文化”教育管理小组,实施班级管理、考核。形成了班级管理合力,杜绝了短板效应,提高了班级“孝道文化”教育作用。德育课题的主要参与者汪楚同志在孝德教育研究中改革了该校传统的思想品德评价方式,建立了《衡阳市第十五中学学生“孝德”评价登记表》,紧密联系孝德教育,从安全行为、体察父母、师长、团结同学、思想学习、家务劳动诸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可感的分析。整个评价过程让学生、学习小组、教师、家长、学校德育部门均参与,真正起到了评价、总结、促进作用。


  “孝道”教育重环境,闪耀文化魅力

  “教育至于教,不在于说教,而在于相机诱导”。走在衡阳市第十五中学的校园里,你感到一草一木都是文化,一面墙,一方石都会说话;“孝道文化”寓于万物之中。

  宣传栏、楼梯间、走廊上……处处有“孝道文化”的书画;诸如“存孝心,有孝念,做孝事,扬孝道”等口号,“继承孝道传统,推进孝道教育,弘扬孝道文化”等标语,使学校成为了师生们学习文化,修养道德,提升思想的“孝”之乐园。

  对十五中学生而言,接受“孝道文化”教育是全方位的,升旗仪式、主题班会、课外活动是“孝道文化”学习传播最好时机和场所,“孝道”故事征文、故事讲演、“孝道”标兵评比、“孝道文化” 艺术节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学“孝”为“孝”的激情,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做好“孝道”教育这篇文章,学生学会了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

  十五中的学生写道:爸爸妈妈支撑这个家日夜辛劳,每次我看到爸爸妈妈灰尘铺面的劳累的面容。眼泪就像小溪直往下流,爸爸就会挤出笑容对我说:“孩子,坚强……”。有一天,我早早回家,学妈妈扫地做饭,点着蜡烛盛好饭菜等爸妈回来,当爸妈回来看见“烛光晚餐”眼睛流出了“小豆豆”说:“孩子,你懂事了。”

  十五中的学生他们这样做:小的时候外公病了,母亲说折纸鹤就能祈求外公早日康复,我于是就和妈妈每天含着眼泪折纸鹤,一天、二天、三天......九十九天我们折了九百九十九只纸鹤,我和妈妈孝心真的感动了老天,九十九天后外公病好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