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老舍先生的“养花之道”

 wyk1014 2014-05-04

       一直很喜欢老舍先生的那篇《养花》。文章语言平实、洗练,读后却有种淡淡的余香。犹如饮茶,那温厚绵长、齿颊留香的余韵,总是让人不自觉地再三回味。又仿佛于朦胧间,见着那满院正随着微风摇曳的花儿,空气里浸着一丝浅润的香,令人不由沉醉其间......

       老舍先生爱花,所以也爱养花。可他选的都不是奇花异草,而是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因为,他觉得“珍贵的花草不容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由此不难看出,老舍先生确确实实是一位心地纯善,且有着真性情的人。

       尽管他知道花草自己会奋斗,可他却无法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他每天都会细心地照看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在写作的间隙给它们浇浇水,或挪挪地方,然后再回到屋里继续写作。如此反复。他不知道这些花草是否会感谢自己对它们的照顾,可他却是发自内心地感谢它们。因为它们让他的大脑得到了适当的放松,“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同时也让他增长了不少知识,为他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看,这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大家——以生活的土壤孕育出来的“文学”,才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文学,而文字才是有着真实温度、可触可感的文字。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往往并不需要华丽的外表,只要拥有真实的质地,就算以本来并不美好的面目示人,也大大好于矫饰过后的虚伪和冰冷。

老舍先生在文中这样写道:“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仔细品味,又得出另一番启示来:

       我想我们做教师的,也应当学学老舍先生这种养花的心态,把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当做一种乐趣。其实,学生跟花也有着相似之处:虽然都是花,可品种不同,习性也不同。花与花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若都按照同一种方法种植,恐怕多半都不得成活。简单点说吧,有的花喜干,就算不常浇水,放在大太阳底下,依然长势喜人;可有的花生性喜欢阴凉,若也放在太阳地里,那后果定是不言自明。若把这规律套用在学生身上,也同样适用——只有懂得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最终开出“花”来。而教师,也必定能够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乐趣,体验到职业的幸福。

       另外,老师也应当做学生的朋友,如老舍先生照料花草那般悉心地照顾他们。尽管学生也如花草般会自己“奋斗”,但放任自流的话必然不堪设想。并且,教师也同样是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的。你想,养花养草若不得法,花草皆不得活命;这教书育人的工作若不具备专业技术,又如何能将一个个学生培养成才?而要想把花草养好,就需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同样的,要想把学生教好,教师也应当加强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不断提升个人素养。老舍先生养花草,长了见识,也得了乐趣;我们教师教育学生,自然也可以做到“教学相长”,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老舍先生的这段结语,也真真的妙不可言!这不正恰如其分地点出了教育的乐趣么?

其实,养花有道,教育亦有道。只有深入其中,方能知其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