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房价,不少年轻人就会“色变”,买不起房或成为房奴已经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近年来,宝鸡房价增长速度在银行利率、商品房开发总面积都没有产生大幅波动的前提下,房价开始“降温”,保障房的批量入市功不可没。
2010年市保障房建设刚刚起步,全市住宅类商品房均价年增幅达到16%,创历年增长极值。随后的3年时间内,宝鸡累计投入资金180多亿元建设保障房,目前已有6.03万套保障性住房实现分配入住,而2011年和2012年,全市住宅类商品房均价年增幅随即放缓至9.8%和8.22%。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没有保障房大量建设和入市,商品房价格很可能依然像脱缰的野马般一路狂奔。 高新区和市区甚至出现了单户面积40至60平方米的“樱桃户型”。这些小户型主要客户就是收入不高、积蓄不多的市民。由于保障房面积也多在60平方米左右,与这部分商品房形成直接竞争,因此其相当一部分客流被保障房吸引了过去,而这类“樱桃户型”的商品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滞销。 从市住建局了解到,按照城镇人口 23%的保障覆盖面计算,宝鸡“十二五”期间住房保障对象共16.9538万户、57.3万人。而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3.2万套,完成“十二五”保障计划的78%,力度可见一斑。 更多的低收入人群在改善居住条件时,不再将购买商品房作为首选。2013年,宝鸡住房保障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把全市住房困难标准从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足16平方米提高到了18平方米,把市区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从2012年的744元/人/月提高到1000元/人/月,九个县则从704元/人/月提高到850元/人/月。 随着城市的扩大,宝鸡近年建设的保障房力求做到小区和周边教育、道路、商业、公园、公交等配套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完工。目前在建的金河尚局、龙山雅居、虢镇茗苑等大型保障房小区内,幼儿园、学校、超市、停车场、社区服务、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