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格浑穆、郁勃沉雄的《何尊铭》 王志敏 《何尊》是西周成王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作品,一九六三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县。铭文共一十二行,部分字口稍殘,存一百一十九字,合文三处。现藏于陕西省宝鸡市博物馆。铭文铸在器物的内底部,显见对器物无装饰的意 这是西周初年有明确纪年的第一件青铜器作品。“中国”两字作为词组,第一次出现在青铜器铭文上。铭文所记述的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被称为“成周”的东都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这一重要史实的情况和大致时间,与《尚书·召诰》、《逸周书·度邑》等古代文献记载相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铭文书法仍带有强烈的晚商特色,通篇气格浑穆,沉实霸悍,充斥着沉郁的庙堂气息。有修饰加粗笔画的字散布在全篇中,如“王”、“玟”、“天”、“有”等字,非常突出,成为通篇视觉的焦点。用笔粗壮雄厚,凝重端严。体势严谨,瑰异奇古,生辣沉实,极富阳刚霸气。作品为求整体篇幅视觉上的均衡,对字的用笔和结构作了一些特别的处理,笔画繁密的字写得相对较为紧束,用笔稍细,如“豊”、“福”、“爵”、“顺”等字;笔画简约的字结构更宽博,有笔更粗壮,如“王”、“宅”、“戌”、“室”、“曰”、“于”、“公”等字。其中部分字形的大小处理有很大的出入,字大者如“戌”、“玟”、“于”、“有”、“宝”、“尊”等,字小者如“在”、“四”、“既”、“民”等,使字体大小变得略显参差,但在视觉上仍表现出较均匀的感觉,并不太突兀。字形大小,笔画粗细,似主要根据整个篇幅书写时的需要而定,同时又尽量保持结字大致上的方正,布局紧束,行款茂密的特点。初看时似略显零乱,细致欣赏仍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条理和秩序。章法上竖成行,横不成列,字与字之间随形就势,上下映照,自然连贯。行列之间互为挪让,篇幅布局属于乱中求理一类型。这使作品的字形结构更显得生辣稚拙,在方正内敛和质朴平实。 商周金文本身多带郁勃沉雄的气象,当中尤其以此铭为甚,大有傲视群雄之气概,是西周初众多器铭中个性最强悍,风格最为强烈的作品之一。从作品所呈现出的深奥郁勃的庙堂气、磅礴的气势和恢弘的格局上看,似已开汉《郙阁颂》及唐颜真卿《麻姑仙坛碑》、《颜氏家庙碑》一路书法风气。因此,在欣赏此铭书法时,与上述诸碑帖互为参照,一定会有更深入的领悟。 学习此铭,应取法得当,不可生硬照搬,斤斤笔画和结构之间。可从其粗壮雄厚,生辣沉实的笔法特色;稚拙内敛的结构;沉雄郁勃、浑穆古拙的庙堂气息着眼。由意临入手,遗貌取神,借以感受其磅礴的气势,撮取其雄强霸悍的气象,滋养笔底下傲岸的性情。若能如此,自能丰筋强骨,受用一生。 ![]()
文章摘自《金文书法摭谭》
释文:唯王初营宅于成周,复爯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弼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敬享哉,叀王恭德裕天,顺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庾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