绾发玉冠 宋 高6厘米 长9厘米 1970年江苏省吴县灵岩山毕沅墓出土 青玉。冠作花瓣状,系将玉料开膛挖空,外雕双层绽开花瓣,顶镂雕出两片合瓣而成。冠下端两侧对钻有双凤,插入一束冠发簪。簪为碧玉,作云头如意状,时代略晚。 金奔马 北魏 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旗左翼中旗希伯花鲜卑墓土。铸造而成,形若飞奔的骏马,造型简约而生动。马颈及尾部各有一环,上系金练以供系戴。 五彩花鸟纹花盆 清·康熙 高32. 9厘米 口径60. 9厘米 底径39厘米 施豆青釉,绘五彩八哥、梅花等图案,色彩艳丽、明快。边饰为富贵(牡丹)长寿纹。口沿下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横行款。 缠枝花果长方形金饰件 江苏省吴县吕师孟墓出土。腰带饰件,表面高浮雕缠枝花卉。 金托白玉执壶 明(1368年-1644年) 一套2件,通高26.5厘米,底径7.9厘米 昌平区明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 昌平区明定陵博物馆藏 此器出自万历棺内,玉执壶是明代玉器中极有特点的玉器皿,造型受瓷器等工艺的影响,图案丰富,造型浑厚。该壶兽吞式流,盖与柄有玉链相连,腹部刻“卐”、“寿”二字及牡丹纹,雕工刚劲有力,下承金托。 猿形银饰件 战国 山东省曲阜县鲁国故城遗址出土。猿猴作回首攀缘状,姿态极其生动。背面有一圆纽,可能为带勾一类器物。 青花十二月花卉杯 清·康熙 高5厘米 口径6.7厘米 底径2.7厘米一套十二只,分别绘有十二月花卉纹:正月水仙,二月玉兰,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荷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月季花,十二月梅花。背面各题诗一首,并钤“赏”字方印。 玉雕人物带板 明(1368年-1644年) 一套20块,条形径5.7*2.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带板玉质莹润,在镂空锦地纹上采用镂雕、透雕技法雕出群婴嬉戏的图案,工艺精湛,为明代带板的代表作。 仿汝釉花觚 清·雍正 高27.1厘米 口长22厘米 口宽19.4厘米 施天青色釉,有鱼子样小开片。觚又称“花觚”,为仿商周青铜器造型。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清代仿汝釉又称为“仿铜骨鱼子纹汝釉”。 金錾花扁壶 清 故宫博物院藏。壶体呈扁圆形,正背两面开光,錾刻夔龙戏缠枝莲花。此壶花纹规整,线条流畅自然,实为錾雕工艺的杰作。 青花鱼龙变化纹盘 清·康熙 高7.6厘米 口径39厘米 底径29.5厘米 盘沿外折,釉面滋润匀净。盘心绘青花鱼龙变化纹, 两条鲤鱼相互追逐嬉戏,一条出水蛟龙张牙舞爪,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王冠形金饰 东汉 江苏邗江甘泉山二号东汉广陵王墓出土。形若西方的王冠,用一金片卷成环形,上段近八角形,表面有精细的掐丝花纹,每个角上嵌有绿松石。 青玉白菜花插 清(1644年-1911年) 高16厘米,最大径10.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器以多种技法琢成白菜形,口部倾斜,腹部饰前后翻卷的菜叶,造型极为生动逼真,是件不可多得的陈设工艺品。 龙凤形玉佩 六朝 通高5. 8厘米 宽5厘米 厚0. 5厘米 1951年江苏省南京市邓府山3号墓出土。 玉呈青白色。佩作龙蟠与凤栖状,先将玉片裁出龙凤形体,再雕刻其部位纹饰而成。龙曲颈卷身,向背上卷,呈倒“s”形,凤即栖在上卷的龙尾上,侧首与龙首相背。 青花《圣主得贤臣颂》笔筒 清·康熙 高1 6厘米 直径1 9 .3厘米呈直简形,施白釉。外壁用青料在釉下楷书《圣主得贤臣颂》全文。字体端正,排列 整齐。以釉里红作“熙朝传古”方印。 碧玉螭龙云纹鸡心佩 清(1644年-1911年) 长7.7厘米,宽4.6厘米 海淀区索家坟清黑舍里氏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 玉佩以镂空技法琢制,一面雕螭纹及鸳鸯戏水;一面为凤鸟,依附于祥云之中,琢刻线条细密流畅。 掐丝团花金杯 唐 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窖藏出土。造型为典型的波斯样式,把手也具有波斯风格,腹部的宝相花,则是中国化了的佛教花纹。多种文化因素的混合是唐代金银器的特点之一。 “储秀宫制”红彩九龙盘 清.光绪 高8.1厘米 口径47.6厘米 底径29.8厘米 此盘较为罕见,内外用釉上红彩绘有九条赶珠龙纹。底书青花“储秀宫制”四字篆书款。“储秀宫”是慈禧太后的寝宫。 黄地粉彩百花纹碗 清.乾隆 高8.1厘米 口径18.5厘米 底径7.5厘米 百花纹又称“万花堆”,是清乾隆、嘉庆时期景德镇粉彩瓷器中常见的花卉题材。器壁满绘各式花朵,犹如万花堆聚,五彩缤纷,寓意“百花呈瑞”。 嵌宝石佛塔 清 长方形塔基,錾刻梵文。覆钵形塔腹,外镶嵌雕錾莲花并嵌红、蓝宝石与珊瑚的佛欢门,龛内供奉佛像。塔刹十三层,塔伞錾花,下垂璎珞并坠以红、蓝宝石。塔顶以金丝制成日月圆形,内嵌珊瑚、白玉。佛塔工艺精湛,花纹清晰,层次分明,是故宫所藏小型佛塔中的佼佼者。 青玉镂雕花耳牡丹花熏 清(1644年-1911年) 高10.2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9.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香熏是清代宫廷和官员家中广泛使用的净化空气的陈设品。 铜胎鎏金掐丝珐琅三足香炉 清 乾隆(1736年-1795年) 高66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此器器型高大美观,豪华富丽,用于宫廷陈设。器身通体施天蓝色珐琅釉,彩色缠枝莲间饰万寿团花,以铜镀金象首为足、耳。该器寓意太平吉祥,掐丝细腻流畅,制作工艺复杂精致,表现出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器物向多种技法发展的倾向。 黄地青花六龙捧寿瓶 清.乾隆 高57厘米 口宽12.4厘米 底宽13.1厘米 造型颀长挺拔,黄釉下绘青花六龙捧寿纹。此瓶是御窑厂专为庆贺高宗弘历六十寿辰而烧制的陈设瓷。 金饰 北齐 山西省太原市北齐娄睿墓出土。此金饰用多种技法和材料制作而成。先在金片上用压印和镂刻的方法作出花底,然后再镶嵌珍珠、玛瑙、蓝宝石、绿松石、贝壳及玻璃等,各种颜色交相辉映,颇为华美。 沉香木雕九老图山子 明(1368年-1644年) 通高45厘米,宽13.6厘米 北京市文物公司藏 山子挺拔灵秀,描绘的是唐会昌年间白居易等九位文人在洛阳龙门香山寺宴集的情景,布局章法紧凑,人物姿态神情各异。 青玉三老祝寿山子 清(1644年-1911年) 通高16厘米,宽24.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山形,雕山林景色,图中楼阁掩映,山石丛树间流云缭绕,一轮红日高照,该作品取三老之典故,有贺寿之意,三老旁有童子侍立,童子手中杂物中含喜庆、如意之意,寓意吉祥。 仿古龙凤纹玉壁 清乾隆 用整块青白玉雕镂,器表经人工处理成赭黄沁泽,古色古香。一面雕琢云龙纹,另一面雕琢云凤纹,工艺精细。 金爵、金托 明 北京市定陵出土。爵腹部及盘底有二龙戏珠纹样,爵柱端、下部及口沿镶嵌红、蓝宝石。极其华贵。 乳钉狮纹鎏金银盏 江苏省溧阳县小平桥荷花瑭宋窖藏出土。整体呈海棠形。盏壁为夹层,底部錾刻狮子戏绣球图,间以乳丁纹。此盏仿青铜器,工艺巧妙,给人以浑厚之感,具有独特的时代感。 银镀金高翅冠(公主) 辽(907年-1125年) 冠通高30.4厘米,冠高26厘米,造像高4.4厘米,立翅高30厘米,口径19.5厘米,重830克 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龙山镇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博物馆藏 文王访贤”金饰件 江苏省吴县吕师孟墓出土。腰带饰件。 御题青金石山景 清 乾隆(1736年-1795年) 高15.8厘米,宽13厘米,厚5厘米 颐和园管理处藏 山子山石层叠,奇松横飞,溪流潺潺,雕琢技艺高超。青金石色质地细腻,材料硕厚,呈深蓝,色彩艳丽。山子一侧刻御题诗。 鎏金鸡冠壶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洞后村窖藏出土。形制模仿契丹民族的皮囊壶,壶壁錾刻卧鹿,鱼子纹为地。装饰与纹样有唐代遗风。 青花釉里红如意尊 清 雍正 高 23.5厘米 口径5厘米 底径10厘米 如意尊是雍正朝特有的造型。此尊呈葫芦型,有对称的如意形双耳。外壁绘缠枝西翻莲,以青花绘枝叶,釉里红作花朵,红花配绿叶更显清新雅丽。 黄玉双夔耳盖瓶 清(1644年-1911年) 高19厘米,口径4.7×3.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黄玉,颈两侧饰夔龙耳,腹部雕琢三螭作追逐状,器底阴刻篆书“乾隆年制”款。 金錾云龙纹执壶 清 故宫博物院藏。壶体呈瓶形,錾刻立龙戏珠图案。此壶造型优美,纹饰刻画精细,显示了极高的工艺水平。 青花携琴访友图花盆 清.康熙 高18厘米 长33厘米 宽22厘米 运用墨分五色的方法,将青花料分成浓淡不同的色阶,所绘山水画面近浓远淡,具有立体感,此法有“青花五彩”之誉。 泰子”金印 西汉 印面阴刻篆书“泰子”,印纽为立龟。 银鹰座带盖玉琮 战国 通高7.5厘米 琮射径6.3厘米 孔径5.5厘米 1965年江苏省涟水县三里墩西汉墓出土 琮系西周制品,黄玉受沁,形呈扁方柱体,外方内圆,光素无纹,有矮短的圆口的射。上覆圆形银盖,顶心粘嵌扁圆弧凸水晶一枚,盖沿一周透穿四组八个小孔;下配四鹰足鎏金银座,鹰作张口、展翅、站立壮,遍饰精刻纹饰。盖、座系战国制品,出土于西汉墓中。器内有烟熏残迹,系作香熏用。 白玉仿痕都斯坦菊瓣碗 清(1644年-1911年) 一对2件,高5.1厘米,口径9.2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此玉碗壁薄不足1毫米,重45克,饰两层纹饰,外壁琢卷草纹和五瓣花,腹部琢外凸内凹的细瓣番莲纹。整器轻薄剔透如蛋壳,纹饰繁密柔美,琢刻技艺高超,抛光技术堪称一绝,是清代宫廷造办处仿痕都斯坦薄胎玉器中的代表作。 如意纹金盘 江苏省吴县吕师孟墓出土。金盘似由四个如意纹云头相叠而成,中间有凸起的四云头相对组成盘心,盘内阴刻繁密的变形缠枝花卉。 清乾隆霁蓝釉描金双凤宝磬纹盆奁 霁蓝釉描金双凤宝磬纹盆奁是清代乾隆朝的官窑产品。一盆一托称为盆奁。在亮丽的宝石蓝釉上,以金彩描绘双凤宝磬纹,使花盆显得十分华贵。双凤宝磬纹由一对凤凰和一只磬组成。 磬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玉石制成,它的谐音吉祥,十分招当朝皇帝的喜爱。乾隆皇帝曾让百名乐师在紫金城的大殿上演奏磬,想必一定妙如方响,乾隆朝官窑瓷中常以磬作为纹样装饰亦不足为奇了。让人感叹的是,不仅在盆和托的表面绘有纹饰,在它们的底部也用金彩描绘出小朵花,以掩盖支烧的痕迹。乾隆皇帝有一方“惟精惟一”的印章.清代乾隆时期的金彩使用真金,在花盆的底部用真金描绘纹样,也为“奢侈”二字作了注解。 仿哥釉瓷瓶 清·雍正 高1 9厘米 口径9.9厘米 底径1 3.5厘米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仿哥釉以明成化制品最佳,清雍正、乾隆时期产量最大。清仿者又称“仿铁骨哥釉”。 白玉缠枝竹节佩 金(1115年-1234年) 长5.6厘米,宽4.5厘米 房山区长沟峪金代石椁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玉佩透雕盘卷在一起的竹枝,于一节间雕出三片竹叶,以单阴刻线示叶脉,双阴刻线示竹节,形态逼真,通体镂空,可系佩。竹子生长在南方,在北方金代玉作中极罕见,这是迄今所知最早以竹为题材的金代出土玉饰。 金盏、金勺 战国 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盏盖及腹部饰有精细的蟠螭纹和云纹,底部为三个倒置的凤形足,为曾侯乙墓中的精品。铸造而成,反映了战国南方金银工艺仍然受到青铜工艺的影响。 玉琮 良渚文化 高7.2厘米 射径上端8.5-8.6厘米 射径下端8.3厘米 孔径上端6.8-6.9厘米 孔径下端6.7-6.8厘米 1982年江苏省武进县寺墩遗址M4出土 透闪石软玉,呈乳白色,带翠绿褐红斑纹。器呈扁方柱体筒形,外方内圆。孔为对钻而成,孔壁微弧,磋磨光滑。外表四面各由竖槽分为四块凸面,中部有横槽分为上下两节。每节以四角为轴,精琢细刻繁缛面纹,上节为带冠人面,下节为兽面,两侧曲尺形边框表示人上肢,兽前肢。这是微雕工艺的杰作。 清乾隆蓝地粉彩御题诗纹轿瓶 轿瓶是挂在轿子内的装饰。乾隆皇帝一生中六下江南,四次东巡,每年还要到木兰围场打猎。迢迢万里,轿子是他重要的出行工具。乾隆皇帝共写了七首咏轿瓶的诗。您现在看到的轿瓶上写的这首诗作于乾隆七年,是32岁的乾隆皇帝在去木兰围场打猎途中写下。诗中吟道:“宋汝称名品,新瓶制更佳。 随行共啸咏,沿路撷芳华。往处轻车称,簪来野卉斜。红尘安得在,香籁度帷纱。”这首诗表达了轿瓶伴他出行的愉快心情。回京后,他下旨要臣下将诗写于新制的轿瓶之上以愉悦。 青玉鹰熊合卺杯 明(1368年-1644年) 高9.9厘米,双连口径8.4厘米,足径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酒器。两筒间有一展翅鹰,脚下踩一伏地熊,鹰熊谐音“英雄”,构思巧妙。合卺杯一般为连体双筒形,取其二杯相连、永不分离之意。是明代创新器型,为明代宫廷常见用器。 金錾花八宝双凤盆 清 故宫博物院藏。此盆是后妃仪仗中的八件金器之一。盆沿錾饰杂宝、灵芝、犀角、宝轮、双钱、宝珠等,上嵌松石、珊瑚为装饰。盆底以缠枝花为地,锤出三朵莲花,两侧錾刻对称的双凤纹。 明洪武红彩云龙纹残盘 1964年初春时节,南京明故宫玉带河的疏浚工程中出土了一批明代瓷片,从中捡出了这块红彩龙纹盘残片,残盘的复原口径是15.6厘米,内心绘三朵短脚飘带云,内、外壁各绘两条龙纹。以不同的品种表现同一种纹饰,是明洪武朝(1368-1398)官窑瓷的特点之一。盘上所绘的云龙纹是明代洪武朝官窑瓷的典型纹饰,还见到有红釉印花、蓝釉印花、外酱釉内蓝釉印花、青花印花等品种的完整器,但这种釉上红彩品种没有完整器传世;同时,残盘也是仅有的半件明代洪武朝的釉上红彩器。古瓷鉴赏家们在为它的完整性感到遗憾时,也为其展示了明代洪武朝的一个瓷器品种而感到庆幸。 白玉东方巨龙花熏 现代 高34.5厘米,宽32厘米,厚22厘米,连座高45厘米 夏长馨设计 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藏 金棺银椁 唐 陕西省临潼县新丰镇庆山寺遗址出土。金棺、银椁的形制基本相同,满饰花纹,并粘贴释迦牟尼十大弟子和珍珠、宝石、水晶等,整个棺具玲珑别致,工艺绝伦。 金累丝殿式龛 清 单脊飞檐宫殿式,两层,每层正面有三个佛欢门,两侧各有一个佛欢门,皆嵌以珍珠。通体镶嵌累丝缠枝纹,并以松石其嵌八宝图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