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砂掌功》与邹氏《红砂手》辨伪

 老三风水 2014-05-06
  我的“朱砂掌健身养生功”,溯其源头,起自家祖世代传袭下来的“朱砂掌功”。此功系武当内家功法,由于历史原因,一直以口传身授方式沿革,仅为家传,范围很小。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和人们对健康问题高度重视的今天,我感到这一有益于人类的优秀功法,如果任其沿老路往前走,不能广泛发挥其社会效益是很可惜的,应当使之见于天下,产生其积极作用。于是从1981年起,我便将祖传的“朱砂掌功”进行认真整理,以文字形式见诸报刊,告白于天下,后又经过调整、吸纳、充实,扩展,衍化为今日之“朱砂掌健身养生功”。
  将“朱砂掌功”奉献于社会,原是我一番美好愿望,没成想此功发表后,出现了一些当初未曾料到的问题,令人心里极为不快,不得不在此将有关问题予以澄清。
  1982年,我写了《武术掌功与气》一文,先后刊载在《气功与科学》、《武林》杂志,其后,《武术健身》杂志又较系统地发表了我的“朱砂掌功”以后,我收到许多热心读材的来信,其中询问较多的是本功法与其他一些功法的异同问题,比如“朱砂掌”与'红砂手”是一回事吗?”、“此功法的一些式子与邹锦堂的'红砂手’基本功法相同,请问二者区别在何处?”、“少林七十二艺中也有朱砂掌功,这与杨老师的功法的渊源有何不同”等等。关于这类问题,我曾在不少气功会上和办班讲课中都已谈过,也写过文章专门述及此事的由来、实质和真象,遗憾的是此篇文章未能及时发表,所以带来了许多问题。
  “朱砂掌功”初练的五个式子,是我在1981年应湖北气功学会内部刊物《气功理论与实践》之约,匆匆写成的。当时是从武术与气功的关系考虑出发,所以命题为“武术掌功与气”,副题为“简介铁砂单和朱砂掌”。文章发表后,《武林》杂志在1982年第四期上转载,《气功与科学》杂志也在当年第四期上转载了此文。本来一切正常,没料到《武林》杂志于当年第六期上又刊载了高建农的“朱砂掌功练法”,其内容、式子、语汇、用词等,均与我所发表者一样,甚至我没写清楚之处也是一样,使明眼人一看即知是怎么回事。于是,我立即致信《武林》编辑部质询,之后,编辑部将读者写给高建农的咨询信件都转到我这里,请我处理。为此,我认为问题已经澄清,也就没有再提此事。
  然而没有料到,事隔不久,1983年,《气功》杂志在第一期上又刊出了邹锦堂的“红砂手”。该公与高建农不同之处是搬出个老师夏玉民来,文中写道:“为了不使这一绝技失传,征得夏老师同意,介绍于下,以飨读者。”
  我认为,中华武术、气功博大精深,宝藏深埋,不断出现一些新功法也不是奇事。然而一观“红砂手”之“功法”,不由我大吃一惊,其基本功法竞与我所发表的“虎部”的五个式子何其相似,如出一辙。在认定该功法的出台应属什么性质之前,不妨先作一点比较。
  在“红砂手”的功法中,把我原来写的练功中前后动作需遵循的相同要领,改成了“一、预备式”,把我一年前发表的五个式子,改为二、三、四、五、六,内容则毫无二致。至于其功法的功能和效用,一是把我原写的词句稍加改变,一是把原写在后边的搬到前边去。整个内容,明眼人可鉴,今特抄录几段如下:
  “朱砂掌功”中写道:“所谓朱砂掌者主要是用内气贯达双手掌,使对方造成内伤,刚打上时不太明显,数日后就呈现出朱红色的手掌印。练此功者能强筋健骨,气血周流,提高内脏功能,使之精力充沛,可防治疾病,益寿延年。”
  邹锦堂的“红砂手”中如此描写:“红砂手功法能使双手力大无穷,有强筋健骨、流畅气血、提高内脏功能、却病延年的功效。相传红砂手武术家贯内气于手掌后,击掌时会放出强大气流,使对方造成内伤,刚打上时,对方没有什么感觉,几天后,伤处就出现朱红色的手掌印,故有此名。”
  这里所不同的是邹锦堂加上了“击掌时会放出强大气流”,而这恰恰说明其不懂功法的道理,一个练功者掌上不可能发出强大气流,并能使人内伤。我在《武林》1982年第十期上“答读者问”中讲到,造成对方内伤的是“暗劲踏伤”。
  至于“红砂手”中的五个式子,与我发表的“朱砂掌”中的五个式子相同,甚至在某些用词、语汇上也是一样的,在此也作一比较:
  “朱砂掌”第一式原文是:“双手下垂,两掌朝下,十指朝前,吸气要慢,进入丹田,呼气时十指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于掌向下按,如此49次。
  邹锦堂“红砂手”这一式是:“两臂下垂:掌心向下,手指朝前方。吸气时要慢,进入丹田(脐下1寸三分处,同时,两臂上收;呼气时,脚趾抓地,提肛,小腹外挺,意想气从丹田贯彻双手掌,两手掌慢慢下按复原。如此做49次。
  由于该公未必懂得武术功法,所以把“提肛实腹”改为“提肛,小腹外挺”,在武术功法中从未有过挺肚子的招式,实腹与挺肚子是完全不同的。
  再看看第三式,“朱砂掌功”原文是:“两臂向上直举,手掌托天,吸气入丹田,呼气时要求同前。吸气时,两臂收缩,意想贯气到手掌后,手掌慢慢上推回原处,如此做49次。”
  “红砂手”是这样写的:“两臂向上直举,手掌托天,呼吸要求同前。吸气时,两臂收缩,意想贯气到手掌后,手掌慢慢上推回原处,如此做49次。”
  这里也因其不清楚功法内容,故出现“吸气时,两臂收缩,意想贯气到手掌……”之主语。实际上,吸气时怎能意想贯气到手掌呢?只有呼气时才能气贯手掌。
  特别是第五式,因动怍较为复杂,内容变化多些,所以在文字上更不敢作改动了。
  “朱砂掌功”是这样写的:“两臂下垂,掌心向下:十指朝前,吸气时身体以腰为轴先向左转:脚的部位不动,上身转至完生正面左向,左转时双手向里交叉帖身向上画圆弧,当上身正面向左时,恰好双手向上画弧交叉在头顶,然后左右手分开,掌心向外,此时由吸气变呼气,气自丹田贯达手掌向外按,慢慢下落,同时身体慢慢转回原来姿势,然后再向右转,动作同左相同,如此做49次。”
  再看“红砂手”的写法:“两臂下垂,掌心向下,手指朝前,吸气时,以腰为轴,先向左转,脚不动;左转时,双手向里交叉贴身向上画圆弧;当上身完全朝左时,双手向上画弧,交叉在头顶,然后左右分开,掌心向外,同时吸气变呼气,呼气时,脚趾抓地,提肛、小腹外挺,意想气自丹田贯达双掌后,手掌向外按,慢慢下落,身体逐渐转回原来姿势,然后再向右转,动作呼吸同左转,如此做49次。”
  在这里,为了消除一字不差照抄的问题,又把“脚趾抓地,提肛、小腹外挺”搬了过来,而在二、三、四式中均未提及,这不是很可笑吗?因此,《气功疗法集锦》第四集在收录我的“朱砂掌功”时,也附录了“红砂手”,在编者按语中是这样说的,“因红砂手有图解,故附录在这里了。”
  “红砂手”的图解又如何呢?请看第二式。其文是“两臂朝前平行伸直,掌与肩平齐,手指向上,呼吸要求同前,吸气时,两臂收缩,意想贯气到手掌后,手掌慢慢向前推回原处,如此做49次。”而其图解中却是手心朝上、十指朝前的动作,与其文“手指向上”完全不符。后来,《气功》1986年第一期,以发表“红砂手”三周年重复刊出此功时,又把此式原来写的“手指向上”改为“手心向上”,这样与图解是一致了,但却又与一、三、四、五式有相同规律的动作,成了格格不入的两码事。再加上什么“小腹外挺”、什么“吸气时意想贯气到手掌”等等一系列错误,这又怎样叫人练习呢?
  此文写到这里,明眼人已完全可以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我认为,抄袭他人的成果固然品德不算高尚,但为掩人耳目进行违背功法要求的篡改则会误人子弟。知道行事有悖常理而及时收拾也就罢了,实际上情况发展更为严重,该公居然在9989年刊出了《红砂手气功函授辅导班》的招生广告,上书“教材由邹老师编写,并解答疑难问题,本班每期两个月,长期招生。”这样做,又会误多少人家子弟?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其实,“红砂手”功法是早已有之的,它和“朱砂掌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功法。我所学的属于内家功法,原是锻炼整劲、内劲、暗劲的。《少林七十二艺》中也有朱妙掌功法,文介绍是“朱砂学为软功内壮阴手足,又名梅花掌、红砂掌。然又有称黑砂手者则误矣。”其练法也与我学练的朱砂掌不同,它是“先用一沙盘,满盛细砂,手入砂中,用力摩擦之……如再继续练,易细沙为砂子,易砂子为铁砂,而至铁球而后矣。”其实少林的朱砂掌就是红砂手,这在前上海中西书局发行的《一指禅红砂手真传合刊》中已作了详细介绍,在介绍到红砂手时说:“是少林寺之秘传,其法实脱胎于一指禅功夫者。”其习练用品有:“一、架……二、珠袋……三、沙包……四、豆槽……五、水盘……六、药砂……”;练习红砂手之预备有:“一、摩掌……二、推石……三、倒立……四、摩袋……”。显然,红砂手是少林功法,在少林功法中也称“朱砂掌”。我发表的“朱砂掌”是内家功法,而邹先生的“红砂手”之名却不知道出自何处。
  为了说清这个问题,我曾于1988年写了一篇《朱砂掌功与红砂手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功法》的文章,交给《武魂》杂志,并把《一指禅红砂手真传合刊》复印本也寄交他们,没想到该杂志没有发表我的文章,却把《一指禅红砂手真传合刊》予以发表并署名“杨永供稿”,在第五、六期续登时竟又将“供稿”二字去掉,成了我写的稿子了。这样,在社会上反而造成误解。
                                                          (摘自杨永著《朱砂掌健身养生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