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感慨孩子们不听家长的话,但是对老师却是言听必从。老师们有什么绝招呢?我们可以把老师的好办法 “拿来”在家里使用的吗?比如从一个老师的角度去思考孩子在家里的行为,这样你便能更好地对孩子进行行为引导和挖掘他的能力。5个从老师那里“拿来”的教育原则会给你很大帮助。
原则:生活要有规律
当你的孩子每天进入幼儿园教室时,他清楚地知道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因为幼儿园有明确的时间表,幼儿园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有规律的时间安排,能够带给孩子舒适的学习氛围,带给他充分的自由,帮助他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学习知识中去。而且,一个好的老师是非常了解自己的学生的,她知道对大多数孩子而言,什么时候是他们专注力、学习能力最好的时候,同时,对于每个孩子的能力是怎么样的,老师也是心中有数。
因此,了解你孩子的特性并帮他建立一个时间表,让他清楚地知道日常的生活安排是怎么样的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他、对你的家庭教育都将非常有帮助。因为当孩子对这一切感到适应后,他会变得更自信和独立,你的生活也将会变的更简单。
向老师学习——制定时间表:
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制定时间表。首先,一定要简单明了的。然后,尽可能的让时间表看起来是正式的,而不仅仅是口头的。你可以将制定好的表格打印出来,贴在家里显眼的地方。你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制定工作中来,让他和你一起来思考家里的时间安排应该是怎么样的。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他认为是合理的。
时间表在一开始的时候也许并不是那么尽善尽美,所以在最初夹断,你注意观察执行的情况,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一定要及时改进。但是,一旦明确了最终的规则,你就要坚定的执行。假以时日,你的孩子就能够对他生活存在的这些规矩熟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会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
原则:最好的教育来自生活
孩子进行学习的途径,不是我们对他教诲,因为语言的力量并不比他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行为的观察和学习来得更真实和强烈。因此,有时候,当你需要孩子去了解一个很复杂的事情的时候——注意,也许这件事在你看来非常简单——你就要放慢节奏,用孩子的角度去想这个事情需要怎么去做,需要几个步骤去完成。这也是幼儿园的老师在向孩子讲述一项新技能的时候最常用的方法:做给他们看,或者带他们去看。
比如说,当你想让孩子去清理他满地的玩具时,不管你说了多少次“请把你的玩具放回去原来的地方”或者“请把你的玩具收到盒子里”,情况还是没有改变。那么,你是不是能改变一下方法呢?你是不是可以提醒他,幼儿园的玩具架都是怎样摆放的?或者尝试某天带孩子去一个玩具店,看看店里的阿姨是怎么摆放橱窗的,也许孩子会发现原来玩具是可以摆放得那么整齐和漂亮的。让孩子真实地感受两者的差别,比你在他耳朵边上说一百遍都有效。
向老师学习——展示给他看:
首先要提醒你的就是,不要期望孩子对新事务一开始就能正确的接受,完全地掌握一个新的技巧或者概念是需要时间的。作为家长,你最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在孩子一遍又一遍地实践的时候,你要再旁边适时地予以鼓励,这能让孩子获得自信并且乐于去重复做对于自己来说还不是那么熟悉的事情。
如果在做的过程中,你的孩子有一两个步骤出现了错误,那么你需要首选对自己做这个事情的步骤进行反省,看看是不是自己的行为不够清晰,是否有地方需要修正。发现问题后,你可以有意无意地将改进后的方法操作一遍。相信我,孩子一定能发现这种变化,在下一次的工作中,他也会改进的。
原则:复杂问题简单化
很多父母奇怪,为什么诸如穿衣服、刷牙、叠被子这些“复杂”的任务,孩子总是能再幼儿园学会,在家里就变得“笨笨的”?态度当然是一方面——孩子在家里总是容易懈怠——但是方法很重要。那么老师会通过什么方法呢?那就是将问题简单化,也就是将对于孩子来说过于繁琐的步骤进行分解,让孩子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分步骤地掌握,并获得成就感。
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方法更有效,更能提高孩子工作时候的专注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可以让孩子明白这样一个概念:即使是很简单的东西,但是如果你努力的做好每一步,然后将这些简单的,平凡的东西拼凑起来,也可以成为非常漂亮,非常不可思议的作品。最终,孩子通过不断的实践这种破解法,他慢慢地就会掌握如何才是最有效、最好的方法去挑战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工作。
向老师学习——学会动作分解
你可以从身边的一些日常琐碎的事情开始,比如让孩子自己搭配衣服和鞋子,让他完成一些有小小的挑战性的游戏。切记你应该有这样咦个习惯:给孩子准备一个“考核表”或者是“时间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已经做到了哪一步,下一应该做什么。将抽象的东西写出来,能让事情变得更有条理,并且易于检查和执行。
在这个过程,你的孩子肯定会或多或少出现依赖你的情况,这不要紧。你需要注意的是,要把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千万不要让这个事情变成了你的工作。记住,从一开始就要引导孩子介入,你可以通过问问题的方法,比如“我们需要什么东西来完成这个工作呢”、“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呢”、“我们做这一步需要多长时间呢”来激发他的兴趣,以及他对这件事情的真正思考。
原则:制定明确的行为准则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老师,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子啊教室里制定明确的规则,因为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被禁止的。这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这些纪律也许在一开始让孩子觉得不自由,但是慢慢慢地他们会发觉这样更安全。
在幼儿园,老师有时会让孩子自己来制定班规,比如“不能再教室里大喊大叫”、“不能再教室里奔跑打闹”......让孩子参与到规则的制定当中,可以帮助他们理解班规的含义和重要性,以及一旦违反了规则需要承受的后果。让我们惊讶的是,孩子们非常享受这个制定班规的过程。他们往往争先恐后地发言,并且确实说到实际问题。
向老师学习——一起制定家规
在家里,你同样可以让孩子参与到规则的制定工作中。和时间表一样,你需要在家里找一个显眼的地方,然后让孩子将打印好的或者书写好的准则帮忙挂起来。当孩子违背了行为准则的时候,你可以指着具体的某一条很清楚地告诉他:“嘿,你看,你违背了我们的约定”。
另外,让孩子明白破坏规则的后果是什么非常重要。我们建议你让孩子去思考这个问题,告诉他如果破坏了这些准则,愿意接受什么样的惩罚。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合情合理的事情,在日后执行的时候也就更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孩子提的建议包括:临时取消某些“特权”活动,例如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等。你需要思考和权衡,哪些建议更有必要也更容易执行。
原则:抓大放小
作为老师,很风光的地方在于看上去他们总是对孩子有着绝对的控制权。他们管理和指导着孩子的行为,并且每时每刻在帮助他们长成一个“懂事的人”.......但是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孩子的天性就有调皮的一面,他们喜欢做一些淘气的事情,喜欢故意惹你不可开心,如果一个老师将他全部的精力放在如果纠正孩子行为上的错误,那么他就会是一个没有效率的教育者。
作为老师,我们必须知道什么对我们、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最需要关注的。作为老师,必须学会抓大放小。对于父母,同样也是如此。
向老师学习——明确原则和工作重点:
你需要确定什么事情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也许要求你从另外一个层面去思考问题,或者是对某些也许不好的行为忽略不计。当你看到孩子做了一些你不希望看到的事情时,首先要保持冷静,退后一步去分析这件事情是否真的是不能做的,是否对孩子来说就是不好的,是否值得你去大动肝火。请想清楚了然后再给出回应,因为你必须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微信搜索:superbaby_7(长按复制),关注超级宝宝。这里没有最让你烦恼的孩子,只有最欢乐的宝贝成长故事,不要错过哦!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