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丧葬办理程序大全

 修福588 2014-05-06

丧葬办理程序

 

陈炳聿按:生老病死是人必经之事,所以坦然处之即可,我还是很推崇火化的,脱离躯体早日超生。看看西藏的天葬,佛家的火葬,国人土葬就显得太自私自利了。阴地不如心地好,诚是至理,与其万一找块不好的风水地影响后代生活,倒不如火葬来的干干净净。这其实是值得推崇的方法。

丧葬办理程序 

当亲人去世后,死者家属或单位必须取得死亡证明:正常死亡的,由医疗卫生机构出具医学死亡证明;非正常死亡的,由区、县以上公安、司法部门出具死亡证明。

一、丧葬办理程序
        1.死亡证明:
        当亲人去世后,死者家属或单位必须取得死亡证明:正常死亡的,由医疗卫生机构出具医学死亡

证明;非正常死亡的,由区、县以上公安、司法部门出具死亡证明。
        2.注销户口:
        死者家属持死亡证明书到驻地派出所注销户口。
        3.联系火化:
        (1)打电话或派人前往殡仪馆或殡葬服务站联系火化,登记死者姓名、住址、年龄、性别、死亡

原因、死亡时间、遗体所在地、死者户口所在地;
        (2)登记家属姓名、住址、电话、与死者关系等;
        (3)预定服务项目,服务时间。
        4.接运遗体:
        按预定时间,家属持死亡证明在指定地点等候灵车接运遗体。
        5.遗体火化:
        (1)遗体运送到殡仪馆;
        (2)遗体整容;
        (3)遗体告别;
        (4)遗体火化,选购骨灰盒、领取火化证明;
        (5)领取骨灰。
        6.骨灰安放:
        按选定方式安放骨灰,并领取骨灰存放证。此后,家属持此证明来公墓祭扫。
        二、骨灰安葬方式
        1.骨灰堂:室内骨灰架寄存,是目前骨灰安放的主要方式。
        2.骨灰墙:在墙壁上砌格子,将骨灰盒放入,用石板封闭。
        3.骨灰亭:亭式建筑,亭内、外墙可以存放骨灰,类似骨灰墙寄存。
        4.骨灰廊:彩画地上长廊,墙内存放骨灰,石板封闭。
        5.骨灰深葬:将骨灰存入地下室封闭,地上为亭。
        6.骨灰林:将骨灰埋入选择好的树下,做简单标记。
        7.骨灰墓:地下修建墓穴,地上立碑。
        8.骨灰撒海:随时办理登记手续。
        三、丧葬祭扫注意事项
        1.丧葬事宜要由国家批准的殡葬单位办理:
        丧葬必须由国家批准的殡仪馆、公墓及殡葬服务站来办理。要直接与这些殡葬单位的服务人员联

系,不要找非殡葬服务单位和人员来代办丧葬事宜。
        2.骨灰要安放在合法公墓:
        不要将骨灰存放在非法公墓。非法经营性公墓有两类:一类是指一些乡、村和单位,在未经市民

政部门批准和未得到市规划、土地部门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兴建以盈利为目的经营性公墓,对这类公墓民

政部门将逐步予以取缔。另一类是乡村办的公益性公墓,它们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只能安置本乡村死亡

人员的骨灰。
        3.在异地去世人员的丧葬办理:
        根据有关规定,在异地去世人员,原则上遗体应当在当地殡仪馆火化,禁止运往外地。因特殊原

因确需运回原籍的,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必须经当地民政部门批准;
        (2)必须在当地殡仪馆进行防腐、消毒等处理;
        (3)必须由当地卫检部门出据的《移运证》;
        (4)必须由当地殡仪馆承办遗体运送业务。运送到安葬地殡仪馆。
        4.祭扫活动须知:
        我国素有在祭扫中烧香、烧纸的习俗,致使每年清明节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为保障骨灰堂公墓、

林地的消防安全,维护扫墓活动的良好秩序。严禁在骨灰堂、公墓、林地烧纸和其它动用明火的行为。对

违反者,依照国家和当地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移风易俗
        1.保护环境:
        丧葬应当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尽量采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殡葬方式。我国殡葬管理部

门提倡火葬方式,并在各个行政区划内都设立了专门的骨灰存放地或公墓。我国除少数人口稀疏的山区仍

实行土葬外,绝大多数地区都实行火葬。火葬可以减少占地和环境污染。不得在荒山野外随意设立墓地,

那样一方面造成环境破坏,另一方面这种非法墓地得不到政府部门的保护,容易遭到破坏,使故去的人得

不到安息。
        2.厚养薄葬:
        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老人在世时,子女应该尽心奉养,照顾好老人的饮食起居,

使老人身心健康、幸福快乐。当老人去世后,丧事要从简,不要铺张浪费,丧事的丰与俭并不代表子女的

孝顺与否。
        3.破除迷信:
        在进行丧葬祭扫活动过程中,要坚决禁止任何封建迷信行为。不得借丧葬祭扫搞任何封建迷信活

动。
        五、遗体接运
        各地殡仪馆有24小时值班电话,可以预定遗体接运时间、预定遗体存放方式、灵车随叫随到。
        六、遗体告别
        1、整容:各地有专业整容师,再现亲人容颜,抚慰家属心情。
        2、告别仪式:殡仪馆布置灵堂、奏哀乐、照相、摄像、代写挽联、租买花圈、 鲜花及花篮等服

务。
        七、遗体火化
        当日火化当日取灰、安放, 多种骨灰盒可供挑选。
        八、安放方式
        有骨灰堂、骨灰墙、骨灰亭、骨灰廊、骨灰深葬、骨灰林、骨灰墓、骨灰撒海
        九、丧葬用品
        各地殡仪馆均提供骨灰盒、挽联、花圈、鲜花、鲜花篮等服务。
        十、祭扫活动
        各地殡仪馆可以提供鲜花、绢花、盆栽花。专门设置焚烧冥纸、物品的地点



               丧葬大全

 
陈炳聿按:现在我们常开玩笑:生不起,死不起。丧葬费用现在也是所费不小,只要有钱,现在各地都有一条龙行业,并不需要主人家操心,特别是年轻一代对这些习俗大多模糊。
丧葬,是人的最后一项仪式。所谓丧葬礼俗就是处理死者时殓殡奠馔的礼节与习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丧葬礼俗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死者尸体腐烂而加以掩埋的活动,也不只是活着的人对死者表示悲哀悼念的礼节习俗,儒家通过丧葬仪式宣扬并实行“慎终追远”的孝道,统治者通过丧葬制度强调并维系社会等级,达到调控社会的目的。所以,中国的丧葬制度有着极为丰富的内蕴。随着时代的流逝,繁琐的丧葬制度也日趋简化。我们这里介绍的主要是近代江苏各地的丧葬制度。
  1.领路经。病人或老人将死,预先请尼姑至床前念领路经。从寝室到大门一路插上蜡烛。人在临死前须将其床上蚊帐取起,否则以为人死后将会落入“网尸城”。将小块银子放在死者口中,称为“含口银”,据说是怕在阴间因为饮孟婆汤而迷了心。要将死者移至堂屋之中的停尸床上,头南脚北面朝天,大开家中的门,以利死者灵魂离去。亲生儿女在老人断气前后烧锡箔寿纸,叫“引路钱”。门口烧纸轿、草鞋,庭中烧锭库以及死者生时衣服数件(但要除去皮衣,否则死者来世将变成犬马)。
  2.在吴地,人死后以水抹身,富者以绸绫十三件,贫者以布衣七件给死者穿上,都是有扣而无纽。在苏北地区如高邮,是在死者停止呼吸前穿寿衣,又叫老衣。寿衣讲究“五领三腰”。“五领”为五件上衣,即衬褂、棉袄、棉袍、罩衫、马褂;“三腰”为三条裤子,即衬裤、棉裤、罩裤。女丧改棉袍、马褂为大棉袄、夹袄,改罩裤为裙。有家人守夜。死者头前供一碗生米饭,叫做“倒头饭”。头前足下各点一盏油灯,叫“引路灯”(在吴文化区域如昆山等地,死者脚边点燃的灯称为“长明灯”或“幽明灯”)。死者脸上盖张黄纸,叫蒙脸纸。至夜请僧尼礼忏,称为“转敛”。
  3.丧服。上辈或平辈人死要戴孝,下辈人死不戴孝。儿子披麻戴孝:头戴麻布帽(有的帽后垂麻丝),帽子左右两角挂棉花球,用白布做成袍子穿在身上为孝服,鞋面上蒙上麻布,腰中扎一条反搓成的稻草绳子。女儿和儿媳披发扎麻,穿白布衫裙,脚蹬麻布蒙面布鞋。孙辈帽上缝一小块红布。死者同宗每人发孝帽一只,女发孝巾一条,名曰“散孝”。家有丧事要“变白”,服饰及家具物件凡是红色的,一律搬开或用白纸蒙上。门上贴两张宽十厘米左右的白纸条作讣告。
  4.“吃倒头饭”。孝子招待亲友一律素食,叫做“吃倒头饭”(吴地称为“吃豆腐饭”)。死者年龄大,且生前吃荤,在丧事办完后,最后一顿用酒招待,叫做“谢红”。
  5.引路焰口。丧事须按风水先生的安排办事。家人要请和尚超度亡灵,叫做“引路焰口”。有的请道士做道场,驱邪捉怪。
  6.大小殓。大殓和小殓无大区别,只是小殓不钉尾,不合棺缝。棺木要由族长和孝子的母舅殓收,得其同意后方可入殓。入殓要按风水先生确定的时刻,禁忌属相的人在入殓时必须回避。大殓在死后二三日,预先小殓。棺内放石灰垫衬。尸将入棺时,先检尸衣之珠玉,然后由孝子捧头纳入,用水抹尸面,并洒酒尸口。尸体用红线正位人棺,身下垫以铜钱 (有的用纸钱),伴以死者生前心爱之物作陪葬晶。入殓后,子女亲友绕棺一周向死者看最后一眼。接着置登升柩,由孝子磕“四方头”。在苏北,盖棺时,棺钉用子孙儿媳头发缠绕,随钉钉入棺内,叫做“挽钉”。“封钉”,男丧由族长执斧,女丧由母舅操柯。孝子必给执柄者以彩帛或封钉礼金。
  7.做七。死后每七日,请僧侣道士礼忏诵经,共七次,称为“做七”。
  8.回煞。回煞俗称接眚,又称撇青,在死后十余日内进行。这天,先将寝室中铺设恢复当日死 者气绝时之原状,然后以死者衣服放在床中,衣服整齐,幻为人形。屋内要悬挂尖嘴鸡爪、形状可怖的眚神于其侧,设三牲祀之。
  9.出殡。殡葬有三种形式,一是停柩三年后殡葬,二是搁置“六七”即死后第四十二天殡葬,三是入殓后随即殡葬。一般入殓后三天内安葬。殡葬时间、地点由风水先生确定。亲友子女随棺送葬。子女手执“哭丧棒”(尺许长的柳树棍)。送葬路上一路丢“买路钱”。挖长方形坑,坑内燃烧稻草,叫“暖坑”;再将铜钱或纸钱放在坑内四角和中央,然后棺材入坑,叫“登位”。子孙儿媳们用衣襟兜些土放在棺木上,叫做“罗裙兜土”;接着挥锹填土,做成圆锥体似的土堆,有的在墓前立碑。孝子将手中的哭丧棒栽在坟前,子、孙、重孙各栽一排。不久,柳桩做的哭丧棒会发芽吐枝,若枝繁叶茂,则象征子孙繁盛,家业兴旺。这些树后代不得砍伐。殡葬后,在墓前后左右烧些纸钱给野鬼,名为“和邻纸”;再为死者烧“安位纸”,最后燃放鞭炮。回家路上不许回头望,忌走回头路。到家门口,送葬人从点燃的纸钱上一跃而过。
  10.烧七。殁后每隔七日举祭一次,称“烧七”或“做七”,共七次。逢七时,全家团聚灵前,设食供奉,或请僧道诵经。“六七”时,亲朋好友前来追悼,孝子请僧尼做佛事,或请道士斋醮,焚纸制冥房和用具。出嫁女儿办饭菜供奉亡灵,名为“换饭”。七期之翌日逢农历初七、十七以及二十七,则此日为“犯七”,家人以为死者灵魂回归,预将汤罐水缸空坛之口全部盖好,恐其坠入;又将枕簟被褥铺好供其服用,谓之“闭殃”。欲办喜事之家需抓紧在“六七”之内完婚,叫“七内招”,否则必须三年之后才能办喜事。
  11.百祭日。死者死后一百天举行祭奠叫“百祭日”,死后一年举行祭奠叫“做头周年”,此后每年纪念日叫“烧周年”。丧者之家春联第一年为白纸,第二年为绿纸,第三年为黄纸。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并支配民间丧葬习俗的观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灵魂不灭和祖先崇拜的观念,而其中佛教和道教中的阴间和来世想象对丧葬中的许多习俗有深刻影响;二是儒家所提倡的孝道观念,这种中国特有的儒家伦理思想在丧葬上的反映就是上述繁缛的丧葬礼俗,其中有不少封建迷信色彩。

 

 

 

丧葬习俗



  预营后事

  过去人的平均寿命短,一个人一过半百,就要为身后之事预作准备。为人子者也都觉得,为老人筹措百年大事是尽孝之道。预营后事主要是预选死后的居处和预制死后的衣着。居处包括棺材和墓地。这些事一般都在做整寿的年头开始,以闰月为最佳。

  生前预打棺材,有祈祝长寿之意,一般在棺材头上要雕上(写上)“寿”字或“五福全寿”之类的图案,被称作“寿材”。打寿材被当作喜事来办,象做生日祝寿一般,亲友要送糕糰爆竹之类的礼物表示祝贺。

  预选的墓地称为“寿域”,俗呼为“阴宅”,是死后的归宿。认为墓地风水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兴衰的大事,所以往往要请风水先生来踏勘,预定穴位。

  预制的尸衣被称作“寿衣”,俗呼为“老衣”。寿衣不能用夏天的衣料来做;不用缎子,吴地方言,缎子和“断子”谐音,不吉利。寿衣一般用绉和绸,男的用蓝色,女的用红色。寿衣不钉钮扣,只缝飘带。

  还有人怕死后缺少钱用,生前就常常预先焚烧一些锡箔纸锭,以供死后使用,称为“烧库”。一般多到寺庙里去烧。

  这些事情尽管都是为死亡作的准备,但在民间习俗中却都被当做是喜事,认为能给人带来长寿。

  丧仪过程  

  死了人,要设灵堂。当天或第二天,要“报丧”通知亲友。报丧多用丧帖,一般用长约尺许的黄纸或白纸制成,上书“某某令尊(父称令尊,母称令堂)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寿终正寝(女称“内寝”),定于某日某时大殓,特此报闻。”如死者不满六十岁,不能称“寿终”,只能称“病故”。报丧帖内另用黄色角签,写明接报人姓名、地址,以示吉利。亲友接到帖子,就要准备祭仪、祭礼前往吊唁。

  丧家整个陈尸期间,都要有人陪夜。灵堂内,僧尼轮流诵佛念经,超度亡灵。来陪夜的女眷,帮着折锡箔纸锭。死者家属不时要焚烧纸锭,燃点安息香。黄昏、半夜、凌晨要“哭三阵”,特别是凌晨哭得最响,俗称为“哭五更”。

  人殓,即将尸体从灵床移入棺柩之中,有“请材”、“请钉”、“请位”三步。先将孝帷卷起,孝子由仆役扶持,掌礼引导,向死者行礼,再向棺材行礼。棺材从门口抬人孝堂,将死者置于棺盖上,给他“着衾”。“衾”是绸缎缝制、像一口大钟似的绣花大衣,可以将死者全身包裹起来。“衾衣被褥”须由出嫁的女儿置办。长子抱头,其他孝子抱腰、脚等处,在掌礼引导下将尸体放人棺内。孝子给死者用水抹面,以滴酒、米糁喂入死者口中,尽最后的孝养。然后盖棺加钉,由上材人在棺材四角钉下四枚长钉。封棺时,一家人带领亲友,手执安息香,绕棺七圈,转行时应将脸时时对着死者,以示与死者的永别。

  接着是“请钉”。六、七寸长的一枚铁钉,俗呼“子孙钉”,置于复着红绫的盘子里,供在外厅,孝子要象请材一样向它行礼,然后奉入内堂,先由木匠将钉钉入棺材尾部,接着由族长轻敲三下,然后依长幼之序,各敲三下,最后由上材人钉紧。

  最后是“请位”。“位”即牌位,又称“灵位”,形状象一个“且”字,下面有木座。牌位上覆盖白绫,倘死者年事已高,可覆盖红绫。由孝子从外厅请入,放在棺材前的灵台中央,然后供菜上祭、烧香点烛,先由孝子、亲属跪拜,再由前来吊唁的亲友上祭。

  旧时多行土葬,死者睡棺木;棺柩从家中撤走,叫“出殡”或“出丧”,苏州人俗称为“出棺材”。

  出殡当日,先要“辞柩”,即在棺前供饭菜,烧纸钱,亲属叩头致祭。孝子将棺木上灰尘掸清。然后“抽棺”,即将棺材提起,抽走搁凳,放于地面。稍停片刻后即起棺启行,称为“发行”,出殡仪式正式开始。

    抬灵柩者的多寡,视贫富而定,分16杠、24杠、32杠不等。一般人家,出殡仪仗以吹鼓手前导,后随执事、影亭(放死者遗像),长子抱神主坐在“领魂轿”内(有长孙的,长孙坐轿,长子扶轿而行),亲属尾随其后,接着是灵柩,最后是女眷,坐轿或马车。

  出殡路线以热闹街市为主线。亲故知交,往往在途中设香案致祭;灵柩经过,将影亭迎入祭奠,称为“路祭”。灵柩所过之处,一路抛撒纸钱,所谓“买路钱”。遇到桥梁,孝子要出列拜接。出殡途中,灵柩不得停下,否则是对死者的大不敬,大不吉利。

  祠 堂

  祠堂即宗祠,也称家祠,是一族人共同祭祀祖先的地方。一般一个宗族只有一处家祠,支族没有家祠。祠堂门楣有祠标,厅额标明“某氏宗祠”,主屋门楣则标明宗族支系的堂号。祠堂一般有头门、享堂、后堂等建筑。祠堂内设木榜与本主;木榜是放置历代祖宗亡人名单的木板。宗祠主屋为祖先堂,木榜悬于当门的后墙壁上,按辈次开列从始迁祖(或始祖)开始至今为止历代祖宗亡人的名单,不写姓只写名,尊称“某某公”。木榜下设若干层神主台,按辈份及排行次序供历代祖宗亡人的木制灵位,俗谓“木主”、“神主”,即亡人牌位。祠堂供奉五代以上木主。神主台前设供桌,上摆香炉烛台,举行祭祀活动时摆供品。供桌前地上有磕头用的蒲团。祖先堂有隔壁套间,专供陈放本族老人的寿器、喜材。

 

 

老人将要断气时,应将他移入厅堂。断气后,其亲属必须带上锅钵到江边或泉边,丢下钱币“买”回水。然后用这水为死者举行沐浴礼。接着为死者理发整容,并脱去身上衣服,换上寿衣。一般是男的着双数长衣,女的着单数衣裙。俱是黑鞋白袜,手执手巾、扇子。尸体盖上天地被(即盖棺被),红布面在上,白布面在下。棺被遮面,俗谓死人似虎不让惊吓活人。其实,担心其家属睹人伤情,过分伤心也是一大原因。死者脚尾摆一盏豆油灯,叫做“脚尾灯”。“脚尾灯”据说可以在地府给死者照明引路,所以千万不可吹灭。灯旁置饭一碗,称为“冥饭”,以供死者在阴间享用。

  在过去,还有一道“报钟”程序:停尸后,死者儿孙俱执白灯笼,列队前到土地庙或者城隍庙“办哭”,向土地神或城隍爷“报告”家中死了亲人。报钟后,即派人到亲戚、死者生前友好的门口报丧,称“赶老”。报丧的人不能直接进入人家家门,只能在门口谈。当亲戚朋友得知消息后,便送报丧的人一点“脚皮钱”,一来表示惊悉,二来向报丧者表示谢意。这就是潮汕俗话所说的“买水报地头”。

  然后是“收殓”,即将尸体收殓入棺的仪式。收殓前举行“饲生”礼,由孝子、儿媳用筷子夹一小块豆腐、几粒米饭喂到死者口里。这是古代丧礼中“饭含”的承延。古人认为,饭含是尽孝之道,“孝子所以实亲口也,缘生以事死,不忍露其口”(《公羊传·文公五年》何休注),使亡故的亲长和生人一样享受饮食乐趣,同时也报答死者抚养之恩。殓前要等死者兄弟姐妹儿女都见上一面,然后才可入棺。入棺前棺底要铺上纸钱,再用纸钱叠成五朵“柿花”加在上面。尸体下棺后又在额上、肚脐、脚尖各添放一朵“柿花”,然后封棺,用斧头钉上六颗钉,并念:安头钉,万事兴;安二钉,仔孙昌盛;安三钉,三朝克老;安四钉,四季兴隆; 安五钉,五代同堂;安六钉,安到圆,内外行孙富贵万万年。

  如果死者是男,棺木油红漆,并由族中上辈封棺。如果死着是女,棺木油黑色,并由外家上辈封棺。这就是大殓。

  成服上孝。大殓后,死者家属亲眷要披麻戴孝,“成服上孝”,这也是古礼之一。丧服的形式有五种,就是所谓的“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死者亲属按亲疏关系而穿用不同服饰。“斩衰”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种,意思是割布作衰,不言裁割而言斩,意思是取悲痛至极的意思。这种丧服用极粗的生麻布作成,不缉边,使断处外露,以表示没有装饰。衣缝向外,裳缝向内,裳前三幅,后四幅。胸前缀一块长六寸、宽四寸的布条,谓之“衰”;冠用厚纸作成,宽三寸,长跨过头顶,再用一根麻绳缠在额头下,谓之“武”;多余的麻绳从两耳边垂下,谓之“缨”;头和腰部各缠以单股和双股黑麻,谓之“绖”。手持竹杖,脚穿草鞋或麻鞋。“齐衰”用粗麻布作边,缉边,衣、裳边和下际皆缝起,其他形制与斩衰相似。“大功”意思是指做工粗糙,用熟麻布做成。麻布经过加工,色白较细。“小功”意思指作工细小,用较细的熟麻布作成,质地比大功细密。“缌麻”是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用极细的麻布制成,作工更加讲究。

  孝子手执由族中长辈或母舅赐给的哭丧棒,并念:日落西山,母舅赐杖;儿孙有孝,代代荣昌。

  父亡子手执竹杖,因竹有节,意为节哀;母亡子手执桐杖,意为哀痛同于丧父。

  灵枢在厅堂里放置一天,在这期间,亲戚、朋友便前来凭吊。办丧事的人家应该在门口放一盘石榴技叶和红头绳扎成的小花朵,吊唁者走出灵堂时各拿走一枝,以示除去晦气,带来幸运。一天后即出枢,也即送葬。出葬时,棺材上盖上一张描龙绣风的缎棺盖。当棺材抬起的时候,要将安置棺材的两只板凳踢翻。这时,死者亲属必须放声大哭。出柩时,前头是挽联唁轴开路,然后是一个人在棺材前面撒放纸钱,贿赂孤魂野鬼,以免骚扰。左边扶棺的是孝子、孝孙、孝婿;右边扶棺的是孝媳、孝女。跟随在后面的是亲戚、生前好友及本族老人。以前,亲属送葬必须穿白长衫,所以潮俗说“穿白长衫缀行”。现在则只穿素色衣服就行了。

  棺材抬到大路口或桥头,送葬的人,无论亲疏内外,一律与死者拜别回家。这时死者亲属要端出一盘糖让送葬的人吃,以示祛邪。送葬人回到家中,不能直接跨进家门,而是应在事先置放在门口的一盆浸有红花与菝草的清水中洗涤。

  棺材由孝子孝婿护送到墓地安葬,棺材在途中不能歇息。不然的话,会使死者阴魂流落荒野,无可归宿。故俗语说:“棺材扛上肩——孬歇。”所以,每次抬棺材必须有两组人马,若是其中有人累了,才有人来接替。棺材到了山上时,先在圹里播种子,拿出一些稻谷也好,麦种也好,撒在圹里,并念道:种子落土万年青,内外仔孙大发家。

  一种落土万种收,内外仔孙富贵盖亚洲。

  种子播落坟山,福荫子孙做大官。

  种子落土发四季,内外子孙大富贵。

  种子叠坟头,亲朋戚友人人富齐齐,仔孙代代富雅。

  种子播到圆,内外子孙富贵万万年,亲朋戚友人人赚大钱。

  最后收一些种子回去,并念:种子播来播去播有剩,分乞仔孙去大赚,人人富过曼谷阿陈弼臣。

  葬毕,送葬者脱去孝服,孝子在墓前点焚大贡香,把亡灵请回家中祭祀,称为“回灵”。亡灵到家后在家中设灵堂,逢七日祭奠一次,称做“头 七”。到“七七”(49天)或百日始毕,称“脱孝”。脱孝时,要请“师公”诵经超生,保佑亡灵安宁,并早日投胎出世。这时,家属要糊纸床纸被、金童玉女,以供亡灵享用,并做“白馃”分送亲友。

  在过去,还流行着二次葬的习俗,据《潮州府志》载:“陋俗相沿,葬后10年或20年,则易其棺而贮骨于瓷罂,名曰金罐,骨黄者复痤原穴,骨黑者另觅佳城,不经甚矣。非一二缙绅明理之家,鲜不为俗所移者。”风水的选择关系到后代人的福灾,所以必须在埋葬了几年后再扒了坟墓挖出棺材,开棺后把骨头从踝骨、腿骨、脊椎骨等按顺序取出来。打扫干净后,又按蹲坐姿势把骨胳一一装进一个口小腹大像花瓶一样的陶坛,这个陶坛就叫做“金罐”。捡骨头时要小心,不能漏掉任何一个细小部位,更不能摆错位置。如果骨头显金黄色,说明风水好,可重新将金罐埋进去;如果骨头呈黑色,则说明风水欠佳,必须重新找墓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